四元数姿态解算中的地磁计融合解读

    笔者最近在做四轴,涉及到地磁计的融合算法,网上大多数是x-IMU的融合代码,但是这段代码对于地磁计的融合说明没有做过多的解释,网上没有相关讨论,仅在阿莫论坛看到一篇相关的代码解释,里面有关于地磁计融合部分的解说,个人觉得说的不是很清楚,虽然是正确的,我这里再补充啰嗦一下。

    首先给出x-IMU关于陀螺仪、加速度计、地磁计的融合代码:

void MahonyAHRSupdate(float gx, float gy, float gz, float ax, float ay, float az, float mx, float my, float mz) {
	float recipNorm;
    float q0q0, q0q1, q0q2, q0q3, q1q1, q1q2, q1q3, q2q2, q2q3, q3q3;  
	float hx, hy, bx, bz;
	float halfvx, halfvy, halfvz, halfwx, halfwy, halfwz;
	float halfex, halfey, halfez;
	float qa, qb, qc;

	// Use IMU algorithm if magnetometer measurement invalid (avoids NaN in magnetometer normalisation)
	if((mx == 0.0f) && (my == 0.0f) && (mz == 0.0f)) {
		MahonyAHRSupdateIMU(gx, gy, gz, ax, ay, az);
		return;
	}

	// Compute feedback only if accelerometer measurement valid (avoids NaN in accelerometer normalisation)
	if(!((ax == 0.0f) && (ay == 0.0f) && (az == 0.0f))) {

		// Normalise accelerometer measurement
		recipNorm = invSqrt(ax * ax + ay * ay + az * az);
		ax *= recipNorm;
		ay *= recipNorm;
		az *= recipNorm;     

		// Normalise magnetometer measurement
		recipNorm = invSqrt(mx * mx + my * my + mz * mz);
		mx *= recipNorm;
		my *= recipNorm;
		mz *= recipNorm;   

        // Auxiliary variables to avoid repeated arithmetic
        q0q0 = q0 * q0;
        q0q1 = q0 * q1;
        q0q2 = q0 * q2;
        q0q3 = q0 * q3;
        q1q1 = q1 * q1;
        q1q2 = q1 * q2;
        q1q3 = q1 * q3;
        q2q2 = q2 * q2;
        q2q3 = q2 * q3;
        q3q3 = q3 * q3;   

        // Reference direction of Earth's magnetic field
        hx = 2.0f * (mx * (0.5f - q2q2 - q3q3) + my * (q1q2 - q0q3) + mz * (q1q3 + q0q2));
        hy = 2.0f * (mx * (q1q2 + q0q3) + my * (0.5f - q1q1 - q3q3) + mz * (q2q3 - q0q1));
        bx = sqrt(hx * hx + hy * hy);
        bz = 2.0f * (mx * (q1q3 - q0q2) + my * (q2q3 + q0q1) + mz * (0.5f - q1q1 - q2q2));

		// Estimated direction of gravity and magnetic field
		halfvx = q1q3 - q0q2;
		halfvy = q0q1 + q2q3;
		halfvz = q0q0 - 0.5f + q3q3;
        halfwx = bx * (0.5f - q2q2 - q3q3) + bz * (q1q3 - q0q2);
        halfwy = bx * (q1q2 - q0q3) + bz * (q0q1 + q2q3);
        halfwz = bx * (q0q2 + q1q3) + bz * (0.5f - q1q1 - q2q2);  
	
		// Error is sum of cross product between estimated direction and measured direction of field vectors
		halfex = (ay * halfvz - az * halfvy) + (my * halfwz - mz * halfwy);
		halfey = (az * halfvx - ax * halfvz) + (mz * halfwx - mx * halfwz);
		halfez = (ax * halfvy - ay * halfvx) + (mx * halfwy - my * halfwx);

		// Compute and apply integral feedback if enabled
		if(twoKi > 0.0f) {
			integralFBx += twoKi * halfex * (1.0f / sampleFreq);	// integral error scaled by Ki
			integralFBy += twoKi * halfey * (1.0f / sampleFreq);
			integralFBz += twoKi * halfez * (1.0f / sampleFreq);
			gx += integralFBx;	// apply integral feedback
			gy += integralFBy;
			gz += integralFBz;
		}
		else {
			integralFBx = 0.0f;	// prevent integral windup
			integralFBy = 0.0f;
			integralFBz = 0.0f;
		}

		// Apply proportional feedback
		gx += twoKp * halfex;
		gy += twoKp * halfey;
		gz += twoKp * halfez;
	}
	
	// Integrate rate of change of quaternion
	gx *= (0.5f * (1.0f / sampleFreq));		// pre-multiply common factors
	gy *= (0.5f * (1.0f / sampleFreq));
	gz *= (0.5f * (1.0f / sampleFreq));
	qa = q0;
	qb = q1;
	qc = q2;
	q0 += (-qb * gx - qc * gy - q3 * gz);
	q1 += (qa * gx + qc * gz - q3 * gy);
	q2 += (qa * gy - qb * gz + q3 * gx);
	q3 += (qa * gz + qb * gy - qc * gx); 
	
	// Normalise quaternion
	recipNorm = invSqrt(q0 * q0 + q1 * q1 + q2 * q2 + q3 * q3);
	q0 *= recipNorm;
	q1 *= recipNorm;
	q2 *= recipNorm;
	q3 *= recipNorm;
}

    相信有很多人已经理解了加速度计补偿陀螺仪漂移的原理,这部分代码在x-IMU官网上已经给出,大家可以自行下载(http://www.x-io.co.uk/open-source-imu-and-ahrs-algorithms/),有能力的可以自行查看Sebastian O.H. Madgwick在2010年4月发表的一篇论文(An efficient orientation filter for inertial and inertial/magneticsensor arrays),可以发现x-IMU官网上的融合代码就是基于此篇论文。

    花了一天时间研究地磁融合代码,总算弄明白了其地磁融合的原理。为了让大家理解Madgwick对地磁量的处理方式,我先从加速度计补偿开始说起。

    首先,东北天坐标系我们称之为n系(地理坐标系,参考坐标系),载体坐标系我们称之为b系,就是我们飞行器的坐标系。对于四元数法的姿态解算,我们求的就是四元数的值;方向余弦矩阵(用于表示n系和b系的相对关系)中的元素本来应该是三角函数,这里由于我们四元数法,所以矩阵中的元素就成了四元数。所以我们的任务就是求解由四元数构成的方向余弦矩阵nCb(nCb表示从b系到n的转换矩阵,同理,bCn表示从n系到b的转换矩阵,他们的关系是转置)。

    显然,上述矩阵是有误差存在的。对于一个确定的向量n,用不同的坐标系表示时,他们所表示的大小和方向一定是相同的。但是由于这两个坐标系的转换矩阵存在误差,那么当一个向量经过这么一个有误差存在的旋转矩阵变换后,在另一个坐标系中肯定和理论值是有偏差的,我们通过这个偏差来修正这个旋转矩阵。我们刚才说了,这个旋转矩阵的元素是四元数,这就是说我们修正的就是四元数,于是乎我们的姿态就这样被修正了,这才是姿态解算的原理。

    我这里再重复一遍,因为这是原理部分。我们的姿态解算求的是四元数,我们是通过修正旋转矩阵中的四元数来达到姿态解算的目的,而不要以为通过加速度计和地磁计来修正姿态,加速度计和地磁计只是测量工具和载体,通过这两个器件表征旋转矩阵的误差存在,然后通过算法修正误差,修正四元数,修正姿态。

    在n系中,加速度计输出为,经过bCn转换之后到b中的值为;在b系中,加速度计的测量值为,现在均表示在b系中的竖直向下的向量,由此,我们来做向量积,得到误差,利用这个误差来修正bCn矩阵,于是乎,我们的四元数就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被修正了。(实际上这种修正方法只把b系和n系的XOY平面重合起来,对于z轴旋转的偏航,加速度计无可奈何,稍后给详细讲解)但是,由于加速度计无法感知z轴上的旋转运动,所以还需要用地磁计来进一步补偿。

    我们知道加速度计在静止时测量的是重力加速度,是有大小和方向的;同理,地磁计同样测量的是地球磁场的大小和方向,只不过这个方向不再是竖直向下,而是与x轴(或者y轴)呈一个角度,与z轴呈一个角度。记作,这里我们让x轴对准北边,所以by=0,即倘若我们知道bxbz的精确值,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和加速度计一样的修正方法来修正。只不过在加速度计中,我们在n系中的参考向量是,变成了地磁计的。如果我们知道bx和bz的精确值,那么我们就可以摆脱掉加速度计的补偿,直接用地磁计和陀螺仪进行姿态解算,但是你看过谁只有陀螺仪和地磁计进行姿态解算吗?没有,因为没人会去测量当地的地磁场相对于东北天坐标的夹角,也就是bx和bz。那么现在怎么办?

-----

    前面已经讲了,我们的姿态解算就是求解旋转矩阵,这个矩阵的作用就是将b系和n正确的转化直到重合。

    现在我们假设nCb*旋转矩阵是经过加速度计校正后的矩阵,当某个确定的向量(b系中)经过这个矩阵旋转之后(到n系),这两个坐标系在XOY平面上重合,只是在z轴旋转上会存在一个偏航角的误差。下图表示的是经过nCb*旋转之后的b系和n系的相对关系。可以明显发现加速度计可以把b系通过四元数法从任意角度拉到与n系水平的位置上,这时,只剩下一个偏航角误差。这也是为什么加速度计误差修正偏航的原因。


    到这里,就好说了。现在我们反过来从b系推往n系:设地磁计在b系中的输出为,经过nCb*旋转之后得到(n系)。在这个XOY平面上(n系),的投影为bx2,的投影为hx2+hy2。显然,地磁计在XOY平面上(n系)的向量的大小必定相同,所以有bx2= hx2+hy2。而对于bz的处理,我们不做变动,令bz=hz即可。经过这样处理之后的,经过bCn*旋转回转到b系中,得到,这个值再和b系中的地磁计输出做向量积求误差,再次修正bCn*(或者nCb*),得到bCn**(或者nCb**)。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地磁计的补偿。

    将加速度计没能做到的z轴上的旋转修正,通过地磁计在XOY平面上的地磁力相同原理,得到了修正。于是乎,pitch和roll通过加速度计修正,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该地磁计补偿方法必须依靠加速度计修正提供一致的XOY平面,才会有bx2= hx2+hy2等式成立),yaw通过地磁计来补偿,最终得到了没有偏差的实时姿态(也就是由四元数组成的旋转矩阵)。


你可能感兴趣的:(四元数姿态解算中的地磁计融合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