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task1:https://blog.csdn.net/zahidzqj/article/details/104293563
task2:https://blog.csdn.net/zahidzqj/article/details/104309590
task3:https://blog.csdn.net/zahidzqj/article/details/104319328
task4:https://blog.csdn.net/zahidzqj/article/details/104324196
task5:https://blog.csdn.net/zahidzqj/article/details/104324349
task6:https://blog.csdn.net/zahidzqj/article/details/104451810
task8:https://blog.csdn.net/zahidzqj/article/details/104452274
task9:本章节
task10:https://blog.csdn.net/zahidzqj/article/details/104478668
1 目标检测
边界框:生成方式是左上角右下角的坐标值,显示的时候是左上角坐标和高宽(简单的就可以由右下角坐标得到)
锚框:目标检测算法通常会在输入图像中采样大量的区域,然后判断这些区域中是否包含我们感兴趣的目标,并调整区域边缘从而更准确地预测目标的真实边界框(ground-truth bounding box)。不同的模型使用的区域采样方法可能不同。这里我们介绍其中的一种方法:它以每个像素为中心生成多个大小和宽高比(aspect ratio)不同的边界框。这些边界框被称为锚框(anchor box)。我们将在后面基于锚框实践目标检测。
锚框生成方式:需要锚框中心像素xy坐标、锚框大小和宽高比参数。
假设输入图像高为 h,宽为w。我们分别以图像的每个像素为中心生成不同形状的锚框。设大小为s∈(0,1]且宽高比为r>0,那么锚框的宽和高将分别为wsr和hs/r。当中心位置给定时,已知宽和高的锚框是确定的。
交并比
我们刚刚提到某个锚框较好地覆盖了图像中的狗。如果该目标的真实边界框已知,这里的“较好”该如何量化呢?一种直观的方法是衡量锚框和真实边界框之间的相似度。我们知道,Jaccard系数(Jaccard index)可以衡量两个集合的相似度。给定集合A和B,它们的Jaccard系数即二者交集大小除以二者并集大小:
标注训练集的锚框
在训练集中,我们将每个锚框视为一个训练样本。为了训练目标检测模型,我们需要为每个锚框标注两类标签:一是锚框所含目标的类别,简称类别;二是真实边界框相对锚框的偏移量,简称偏移量(offset)。在目标检测时,我们首先生成多个锚框,然后为每个锚框预测类别以及偏移量,接着根据预测的偏移量调整锚框位置从而得到预测边界框,最后筛选需要输出的预测边界框。
我们根据锚框与真实边界框在图像中的位置来分析这些标注的类别。首先,在所有的“锚框—真实边界框”的配对中,锚框A4与猫的真实边界框的交并比最大,因此锚框A4的类别标注为猫。不考虑锚框A4或猫的真实边界框,在剩余的“锚框—真实边界框”的配对中,最大交并比的配对为锚框A1和狗的真实边界框,因此锚框A1的类别标注为狗。接下来遍历未标注的剩余3个锚框:与锚框A0交并比最大的真实边界框的类别为狗,但交并比小于阈值(默认为0.5),因此类别标注为背景;与锚框A2交并比最大的真实边界框的类别为猫,且交并比大于阈值,因此类别标注为猫;与锚框A3交并比最大的真实边界框的类别为猫,但交并比小于阈值,因此类别标注为背景
非极大值抑制(non-maximum suppression,NMS)
在模型预测阶段,我们先为图像生成多个锚框,并为这些锚框一一预测类别和偏移量。随后,我们根据锚框及其预测偏移量得到预测边界框。当锚框数量较多时,同一个目标上可能会输出较多相似的预测边界框。为了使结果更加简洁,我们可以使用NMS移除相似的预测边界框.
我们来描述一下非极大值抑制的工作原理。对于一个预测边界框B,模型会计算各个类别的预测概率。设其中最大的预测概率为p,该概率所对应的类别即B的预测类别。我们也将p称为预测边界框B的置信度。在同一图像上,我们将预测类别非背景的预测边界框按置信度从高到低排序,得到列表L。从L中选取置信度最高的预测边界框B1作为基准,将所有与B1的交并比大于某阈值的非基准预测边界框从L中移除。这里的阈值是预先设定的超参数。此时,L保留了置信度最高的预测边界框并移除了与其相似的其他预测边界框。 接下来,从L中选取置信度第二高的预测边界框B2作为基准,将所有与B2的交并比大于某阈值的非基准预测边界框从L中移除。重复这一过程,直到L中所有的预测边界框都曾作为基准。此时L中任意一对预测边界框的交并比都小于阈值。最终,输出列表L中的所有预测边界框。
相关知识拓展:
object detection,就是在给定的图片中精确找到物体所在位置,并标注出物体的类别。所以,object detection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物体在哪里以及是什么的整个流程问题。
然而,这个问题可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物体的尺寸变化范围很大,摆放物体的角度,姿态不定,而且可以出现在图片的任何地方,更何况物体还可以是多个类别。
目前学术和工业界出现的目标检测算法分成3类:
1. 传统的目标检测算法:Cascade + HOG/DPM + Haar/SVM以及上述方法的诸多改进、优化;
2. 候选区域/框 + 深度学习分类:通过提取候选区域,并对相应区域进行以深度学习方法为主的分类的方案,如:
R-CNN(SelectiveSearch + CNN + SVM)
SPP-net(ROI Pooling)
Fast R-CNN(SelectiveSearch + CNN + ROI)
Faster R-CNN(RPN + CNN + ROI)
R-FCN等系列方法;
3. 基于深度学习的回归方法:YOLO/SSD/DenseBox 等方法;以及最近出现的结合RNN算法的RRC detection;结合DPM的Deformable CNN等
传统目标检测流程:
1)区域选择(穷举策略:采用滑动窗口,且设置不同的大小,不同的长宽比对图像进行遍历,时间复杂度高)
2)特征提取(SIFT、HOG等;形态多样性、光照变化多样性、背景多样性使得特征鲁棒性差)
3)分类器分类(主要有SVM、Adaboost等)
R-CNN横空出世
有人想到一个好方法:预先找出图中目标可能出现的位置,即候选区域(Region Proposal)。利用图像中的纹理、边缘、颜色等信息,可以保证在选取较少窗口(几千甚至几百)的情况下保持较高的召回率(Recall)。
注recall召回率 查准率 precision精确率查全率
所以,问题就转变成找出可能含有物体的区域/框(也就是候选区域/框,比如选2000个候选框),这些框之间是可以互相重叠互相包含的,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暴力枚举所有框了。
2014年,RBG(Ross B. Girshick)使用Region Proposal + CNN代替传统目标检测使用的滑动窗口+手工设计特征,设计了R-CNN框架,使得目标检测取得巨大突破,并开启了基于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的热潮。
SPP:Spatial Pyramid Pooling(空间金字塔池化)
当全连接层面对各种尺寸的输入数据时,就需要对输入数据进行crop或warp,但warp/crop这种预处理,导致的问题要么被拉伸变形、要么物体不全,限制了识别精确度。
SPP Net的第一个贡献就是在最后一个卷积层后,接入了金字塔池化层,CNN原本只能固定输入、固定输出,CNN加上SSP之后,便能任意输入、固定输出。
SPP Net的第一个贡献就是只对原图提取一次卷积特征,得到整张图的卷积特征feature map,然后找到每个候选框在feature map上的映射patch,将此patch作为每个候选框的卷积特征输入到SPP layer和之后的层,完成特征提取工作。
R-CNN的进阶版Fast R-CNN就是在R-CNN的基础上采纳了SPP Net方法,对R-CNN作了改进,使得性能进一步提高。
2 图像风格迁移
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卷积神经网络自动将某图像中的样式应用在另一图像之上,即样式迁移(style transfer)[1]。这里我们需要两张输入图像,一张是内容图像,另一张是样式图像,我们将使用神经网络修改内容图像使其在样式上接近样式图像。图9.12中的内容图像为本书作者在西雅图郊区的雷尼尔山国家公园(Mount Rainier National Park)拍摄的风景照,而样式图像则是一副主题为秋天橡树的油画。最终输出的合成图像在保留了内容图像中物体主体形状的情况下应用了样式图像的油画笔触,同时也让整体颜色更加鲜艳。
方法:图9.13用一个例子来阐述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样式迁移方法。首先,我们初始化合成图像,例如将其初始化成内容图像。该合成图像是样式迁移过程中唯一需要更新的变量,即样式迁移所需迭代的模型参数。然后,我们选择一个预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来抽取图像的特征,其中的模型参数在训练中无须更新。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凭借多个层逐级抽取图像的特征。我们可以选择其中某些层的输出作为内容特征或样式特征。以图9.13为例,这里选取的预训练的神经网络含有3个卷积层,其中第二层输出图像的内容特征,而第一层和第三层的输出被作为图像的样式特征。接下来,我们通过正向传播(实线箭头方向)计算样式迁移的损失函数,并通过反向传播(虚线箭头方向)迭代模型参数,即不断更新合成图像。样式迁移常用的损失函数由3部分组成:内容损失(content loss)使合成图像与内容图像在内容特征上接近,样式损失(style loss)令合成图像与样式图像在样式特征上接近,而总变差损失(total variation loss)则有助于减少合成图像中的噪点。最后,当模型训练结束时,我们输出样式迁移的模型参数,即得到最终的合成图像。
抽取特征:为了抽取图像的内容特征和样式特征,我们可以选择VGG网络中某些层的输出。一般来说,越靠近输入层的输出越容易抽取图像的细节信息,反之则越容易抽取图像的全局信息。为了避免合成图像过多保留内容图像的细节,我们选择VGG较靠近输出的层,也称内容层,来输出图像的内容特征。我们还从VGG中选择不同层的输出来匹配局部和全局的样式,这些层也叫样式层。VGG网络使用了5个卷积块,实验中,我们选择第四卷积块的最后一个卷积层作为内容层,以及每个卷积块的第一个卷积层作为样式层。
style_layers, content_layers = [0, 5, 10, 19, 28], [25]
net_list = []
for i in range(max(content_layers + style_layers) + 1):
net_list.append(pretrained_net.features[i])
net = torch.nn.Sequential(*net_list)
给定输入X
,如果简单调用前向计算net(X)
,只能获得最后一层的输出。由于我们还需要中间层的输出,因此这里我们逐层计算,并保留内容层和样式层的输出。
def extract_features(X, content_layers, style_layers):
contents = []
styles = []
for i in range(len(net)):
X = net[i](X)
if i in style_layers:
styles.append(X)
if i in content_layers:
contents.append(X)
return contents, styles
下面定义两个函数,其中get_contents函数对内容图像抽取内容特征,而get_styles函数则对样式图像抽取样式特征。因为在训练时无须改变预训练的VGG的模型参数,所以我们可以在训练开始之前就提取出内容图像的内容特征,以及样式图像的样式特征。由于合成图像是样式迁移所需迭代的模型参数,我们只能在训练过程中通过调用extract_features函数来抽取合成图像的内容特征和样式特征。
def get_contents(image_shape, device):
content_X = preprocess(content_img, image_shape).to(device)
contents_Y, _ = extract_features(content_X, content_layers, style_layers)
return content_X, contents_Y
def get_styles(image_shape, device):
style_X = preprocess(style_img, image_shape).to(device)
_, styles_Y = extract_features(style_X, content_layers, style_layers)
return style_X, styles_Y
损失函数的定义:样式迁移的损失函数由内容损失、样式损失和总变差损失3部分组成。
内容损失:与线性回归中的损失函数类似,内容损失通过平方误差函数衡量合成图像与内容图像在内容特征上的差异。平方误差函数的两个输入均为extract_features
函数计算所得到的内容层的输出。
def content_loss(Y_hat, Y):
return F.mse_loss(Y_hat, Y)
样式损失:样式损失也一样通过平方误差函数衡量合成图像与样式图像在样式上的差异。为了表达样式层输出的样式,我们先通过extract_features
函数计算样式层的输出。假设该输出的样本数为1,通道数为c,高和宽分别为h和w,我们可以把输出变换成c行hw列的矩阵X。矩阵X可以看作是由c个长度为hwhw的向量x1,…,xc组成的。其中向量xi代表了通道i上的样式特征。这些向量的格拉姆矩阵(Gram matrix)XX⊤∈Rc×c中i行j列的元素xij即向量xi与xj的内积,它表达了通道i和通道j上样式特征的相关性。我们用这样的格拉姆矩阵表达样式层输出的样式。需要注意的是,当hwhw的值较大时,格拉姆矩阵中的元素容易出现较大的值。此外,格拉姆矩阵的高和宽皆为通道数c。为了让样式损失不受这些值的大小影响,下面定义的gram
函数将格拉姆矩阵除以了矩阵中元素的个数,即chw。
def gram(X):
num_channels, n = X.shape[1], X.shape[2] * X.shape[3]
X = X.view(num_channels, n)
return torch.matmul(X, X.t()) / (num_channels * n)
自然地,样式损失的平方误差函数的两个格拉姆矩阵输入分别基于合成图像与样式图像的样式层输出。这里假设基于样式图像的格拉姆矩阵gram_Y
已经预先计算好了。
def style_loss(Y_hat, gram_Y):
return F.mse_loss(gram(Y_hat), gram_Y)
总变差损失:减少噪声点
有时候,我们学到的合成图像里面有大量高频噪点,即有特别亮或者特别暗的颗粒像素。一种常用的降噪方法是总变差降噪(total variation denoising)。假设xi,j表示坐标为((i,j)的像素值,降低总变差损失,能使相邻像素值接近。
def tv_loss(Y_hat):
return 0.5 * (F.l1_loss(Y_hat[:, :, 1:, :], Y_hat[:, :, :-1, :]) +
F.l1_loss(Y_hat[:, :, :, 1:], Y_hat[:, :, :, :-1]))
损失函数
样式迁移的损失函数即内容损失、样式损失和总变差损失的加权和。通过调节这些权值超参数,我们可以权衡合成图像在保留内容、迁移样式以及降噪三方面的相对重要性。
小结:
3 图像分类案例1
使用resnet-18解决CIFAR-10图像分类问题。
Kaggle上的图像分类(CIFAR-10)
获取和组织数据集
比赛数据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包含 50,000 图片。测试集包含 300,000 图片。两个数据集中的图像格式均为PNG,高度和宽度均为32像素,并具有三个颜色通道(RGB)。图像涵盖10个类别:飞机,汽车,鸟类,猫,鹿,狗,青蛙,马,船和卡车。 为了更容易上手,我们提供了上述数据集的小样本。“ train_tiny.zip”包含 80 训练样本,而“ test_tiny.zip”包含100个测试样本。它们的未压缩文件夹名称分别是“ train_tiny”和“ test_tiny”。
图像增强
data_transform = transforms.Compose([
transforms.Resize(40),
transforms.RandomHorizontalFlip(),
transforms.RandomCrop(32),
transforms.ToTensor()
])
trainset = torchvision.datasets.ImageFolder(root='/home/kesci/input/CIFAR102891/cifar-10/train', transform=data_transform)
#查看信息
trainset[0][0].shape
data = [d[0].data.cpu().numpy() for d in trainset]
np.mean(data)
np.std(data)
# 图像增强
transform_train = transforms.Compose([
transforms.RandomCrop(32, padding=4), #先四周填充0,再把图像随机裁剪成32*32
transforms.RandomHorizontalFlip(), #图像一半的概率翻转,一半的概率不翻转
transforms.ToTensor(),
transforms.Normalize((0.4731, 0.4822, 0.4465), (0.2212, 0.1994, 0.2010)), #R,G,B每层的归一化用到的均值和方差
])
transform_test = transforms.Compose([
transforms.ToTensor(),
transforms.Normalize((0.4731, 0.4822, 0.4465), (0.2212, 0.1994, 0.2010)),
])
导入数据
train_dir = '/home/kesci/input/CIFAR102891/cifar-10/train'
test_dir = '/home/kesci/input/CIFAR102891/cifar-10/test'
trainset = torchvision.datasets.ImageFolder(root=train_dir, transform=transform_train)
trainloader = torch.utils.data.DataLoader(trainset, batch_size=256, shuffle=True)
testset = torchvision.datasets.ImageFolder(root=test_dir, transform=transform_test)
testloader = torch.utils.data.DataLoader(testset, batch_size=256, shuffle=False)
classes = ['airplane', 'automobile', 'bird', 'cat', 'deer', 'dog', 'forg', 'horse', 'ship', 'truck']
定义模型
ResNet-18网络结构:ResNet全名Residual Network残差网络。Kaiming He 的《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获得了CVPR最佳论文。他提出的深度残差网络在2015年可以说是洗刷了图像方面的各大比赛,以绝对优势取得了多个比赛的冠军。而且它在保证网络精度的前提下,将网络的深度达到了152层,后来又进一步加到1000的深度。
定义残差网络代码
class ResidualBlock(nn.Module): # 我们定义网络时一般是继承的torch.nn.Module创建新的子类
def __init__(self, inchannel, outchannel, stride=1):
super(ResidualBlock, self).__init__()
#torch.nn.Sequential是一个Sequential容器,模块将按照构造函数中传递的顺序添加到模块中。
self.left = nn.Sequential(
nn.Conv2d(inchannel, outchannel, kernel_size=3, stride=stride, padding=1, bias=False),
# 添加第一个卷积层,调用了nn里面的Conv2d()
nn.BatchNorm2d(outchannel), # 进行数据的归一化处理
nn.ReLU(inplace=True), # 修正线性单元,是一种人工神经网络中常用的激活函数
nn.Conv2d(outchannel, outchannel, kernel_size=3, stride=1, padding=1, bias=False),
nn.BatchNorm2d(outchannel)
)
self.shortcut = nn.Sequential()
if stride != 1 or inchannel != outchannel:
self.shortcut = nn.Sequential(
nn.Conv2d(inchannel, outchannel, kernel_size=1, stride=stride, bias=False),
nn.BatchNorm2d(outchannel)
)
# 便于之后的联合,要判断Y = self.left(X)的形状是否与X相同
def forward(self, x): # 将两个模块的特征进行结合,并使用ReLU激活函数得到最终的特征。
out = self.left(x)
out += self.shortcut(x)
out = F.relu(out)
return out
class ResNet(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ResidualBlock, num_classes=10):
super(ResNet, self).__init__()
self.inchannel = 64
self.conv1 = nn.Sequential( # 用3个3x3的卷积核代替7x7的卷积核,减少模型参数
nn.Conv2d(3, 64, kernel_size=3, stride=1, padding=1, bias=False),
nn.BatchNorm2d(64),
nn.ReLU(),
)
self.layer1 = self.make_layer(ResidualBlock, 64, 2, stride=1)
self.layer2 = self.make_layer(ResidualBlock, 128, 2, stride=2)
self.layer3 = self.make_layer(ResidualBlock, 256, 2, stride=2)
self.layer4 = self.make_layer(ResidualBlock, 512, 2, stride=2)
self.fc = nn.Linear(512, num_classes)
def make_layer(self, block, channels, num_blocks, stride):
strides = [stride] + [1] * (num_blocks - 1) #第一个ResidualBlock的步幅由make_layer的函数参数stride指定
# ,后续的num_blocks-1个ResidualBlock步幅是1
layers = []
for stride in strides:
layers.append(block(self.inchannel, channels, stride))
self.inchannel = channels
return nn.Sequential(*layers)
def forward(self, x):
out = self.conv1(x)
out = self.layer1(out)
out = self.layer2(out)
out = self.layer3(out)
out = self.layer4(out)
out = F.avg_pool2d(out, 4)
out = out.view(out.size(0), -1)
out = self.fc(out)
return out
def ResNet18():
return ResNet(ResidualBlock)
训练和测试
# 定义是否使用GPU
device = torch.device("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else "cpu")
# 超参数设置
EPOCH = 20 #遍历数据集次数
pre_epoch = 0 # 定义已经遍历数据集的次数
LR = 0.1 #学习率
# 模型定义-ResNet
net = ResNet18().to(device)
# 定义损失函数和优化方式
criterion = nn.CrossEntropyLoss() #损失函数为交叉熵,多用于多分类问题
optimizer = optim.SGD(net.parameters(), lr=LR, momentum=0.9, weight_decay=5e-4)
#优化方式为mini-batch momentum-SGD,并采用L2正则化(权重衰减)
# 训练
if __name__ == "__main__":
print("Start Training, Resnet-18!")
num_iters = 0
for epoch in range(pre_epoch, EPOCH):
print('\nEpoch: %d' % (epoch + 1))
net.train()
sum_loss = 0.0
correct = 0.0
total = 0
for i, data in enumerate(trainloader, 0):
#用于将一个可遍历的数据对象(如列表、元组或字符串)组合为一个索引序列,同时列出数据和数据下标,
#下标起始位置为0,返回 enumerate(枚举) 对象。
num_iters += 1
inputs, labels = data
inputs, labels = inputs.to(device), labels.to(device)
optimizer.zero_grad() # 清空梯度
# forward + backward
outputs = net(inputs)
loss = criterion(outputs, labels)
loss.backward()
optimizer.step()
sum_loss += loss.item() * labels.size(0)
_, predicted = torch.max(outputs, 1) #选出每一列中最大的值作为预测结果
total += labels.size(0)
correct += (predicted == labels).sum().item()
# 每20个batch打印一次loss和准确率
if (i + 1) % 20 == 0:
print('[epoch:%d, iter:%d] Loss: %.03f | Acc: %.3f%% '
% (epoch + 1, num_iters, sum_loss / (i + 1), 100. * correct / total))
print("Training Finished, TotalEPOCH=%d" % EPOCH)
注意在训练和测试中net.train net.eval的不同,这两个方法是针对在网络训练和测试时采用不同方式的情况,比如Batch Normalization
和 Dropout
。
练习题:
在图像分类任务中,缓解过拟合的手段不包括:
下列关于ImageFolder
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ImageFolder
实例时,它会将给定的路径参数root
下每个文件目录都当作一种类别ImageFolder
实例时,可以传入参数transform
,transform
应当是可调用的(callable),取出一个样本时,会用transform
先对其进行处理ImageFolder
实例时,ImageFolder
维护样本的顺序是确定的ImageFolder
实例时,若某个类别的目录下存在一个文本文件,则会抛出异常(原因:ImageFolder
会维护一部分可接受的图像文件类型,对于不可接受的文件类型会直接忽略掉)
task10图像分类案例2;GAN;DCGAN
未完待续。。。。。
目标检测参考博客:https://blog.csdn.net/v_JULY_v/article/details/8017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