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洋洋洒洒,抛开自己已经懂得的,再抛开过于高深的(很多东西看懂了不代表得到了),剩下自己有心得的(往往是跟自己经历相关的),也就剩下用荧光笔标注出来的几句话了,但也足够了。
架构设计对系统成败非常关键,那么什么对架构设计成败非常关键呢?
功能需求、质量属性、以及约束共同决定了架构(图1),对这三类需求的把握是否到位、设计决策是否合理,可以说是架构设计成败的关键所在。
质量属性和约束,同属非功能需求,都是重要的“架构决定因素”。质量属性是软件系统的整体质量品质——所谓整体品质,就是它往往和大多数功能都有关,而不是仅仅表现在某个功能“内部”。
至于约束性需求,它们要么是架构设计中必须遵循的限制,要么经过约束分析、转化为质量属性需求或者功能需求。但是,约束分析没有受到架构师的普遍重视,于是约束背后的“衍生需求”变成了“遗漏需求”,造成了架构设计的偏离甚至失败。
约束是最危险的需求
功能需求、质量属性、约束这三类需求,其“危险性”各有不同。
功能需求是需求变更的主要来源。一刀切地认为“需求变更无处不在”并不正确,也对实践有害(失去了把握较稳定需求的机会)。质量属性需求最为稳定,如多年以来,银行系统总是对安全性、持续可用性要求很高。而约束性需求也相对稳定,技术趋势发生变化、法律法规重新界定、用户组织调整改组等,可能使约束性需求变更。
质量属性往往是架构设计的难点所在。例如,为了满足高性能要求,必须考虑外部及内部不同因素、在各种情况下、对系统不同部分的影响。另外,不同质量属性之间往往相互影响,笔者在《软件架构设计》一书中归纳了其中规律:可重用性、可扩展性等开发期质量属性之间往往是相互促进的;性能和安全性与其他质量属性常有矛盾……
但是,不知道危险何在,才是最危险的!
一方面,质量属性“难”也好,功能需求“变”也罢,这些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对约束当前较为普遍的看法依然是“直接遵守即可”,这是危险的。Mike Dyer最早指出,从需求转入设计时,会激增出大量衍生需求。约束性需求背后就包含许多衍生需求,“约束直接遵守即可”的观点就像“一叶障目”的那片树叶,让架构师忘了约束分析的必要性。
另一方面,我们往往仅关注来自甲方的、位于技术层面的约束,这很危险。有与遗留系统集成的要求吗?行业趋势有何新的动向?……这些深刻影响架构的约束虽来自甲方,但都是非技术约束。乙方自身的技术水平如何?产品在整个产品路线图中的什么位置?……乙方约束,对架构设计亦影响重大!
看来,对架构师而言,最“危险”的需求非约束莫属。
对待约束的三种境界
境界一是“守”。既然书上说,“约束直接遵守即可”,那在架构设计中就不去费脑子分析约束,这种做法就是第一种境界。
境界二是“破”。尽信书不如无书,越来越多的架构师已经注意到了技术性约束、标准性约束、法律法规性约束等的不同之处,懂得分析约束直接遵守即可、还是会造成间接影响。例如,“必须基于J2EE平台”是条可直接遵守的约束,但“执行现行利率”这条法规性约束却牵扯出诸多功能、及质量考虑。
境界三是“离”。在架构师看来,所有影响架构设计的因素都是需求,只不过需求类型不尽相同罢了。所以,不仅技术方面会有约束,业务方面也会有约束。约束不仅来自于我们经常注意到的甲方,也来自于乙方自身……
外界(甲方)因素是一种约束条件,自身(乙方)能力也是一种约束条件。
守,意味着学习,照本宣科;
破,意味着突破,开始思考;
离,意味着创造,面向实践。
实践者自然崇尚“破”和“离”的境界,接下来的两节,分享一些笔者的实际经验。
正交表作为思维工具
实践中,我们可以用一个3×3的表格,来辅助全面理解需求、把握需求脉络、发现需求冲突、特别是分析约束背后的衍生需求。我把这种方法叫作“正交表”(图2)。
正交表的“行”代表需求的层次。一个成功的软件系统,对客户高层而言能够帮助组织达到业务目标,这些目标就是客户高层眼中的需求;对实际使用系统的最终用户而言,系统提供的能力能够辅助他们完成日常工作,这些能力就是最终用户眼中的需求;对开发者而言,有着更多用户没有觉察到的“需求”要实现……
正交表的“列”代表需求的类型。例如,一个网上书店系统的功能需求可能包括“浏览书目”、“下订单”、“跟踪订单状态”、“为书籍打分”等,质量属性需求包括“互操作性”和“安全性”等,而“必须运行于Linux平台之上”属于约束性需求之列。实践一再表明,忽视质量属性和约束性需求,常常导致架构设计最终失败。
值得注意的是,正交表的“约束”列纵穿了组织、用户、开发三级需求层次,这恰是正交表方法的特点所在,体现了“约束来自甲方也来自乙方”的思想。
首先,是组织级约束,例如行业标准、法律法规所约束的对象一般为组织。其次,是用户级约束,例如软件的最终用户是老人还是年轻人、是商务人士还是电脑水平较低的人,都会使得架构在易用性、鲁棒性方面有不同考虑。最终,乙方也有影响架构设计的约束,例如团队技术水平较低的话,架构师就要慎重选择较难掌握的技术。
架构设计中的约束分析
从需求转入设计时,有经验的架构师非常重视衍生需求对架构设计的影响,特别是针对约束、进行约束分析、发现约束背后隐藏的衍生需求。
总体而言,约束分析就是要区分约束影响设计的三种不同途径,并借助正交表方法把衍生需求找出来(结合图3示例进行说明):
●直接制约设计决策的约束。例如,“系统运行于Unix平台之上”作为一条约束,架构师直接遵守即可。
●转化为功能需求的约束。例如,“本银行系统必须严格执行人行统一规定的利率”是一条约束,但分析后发现,正是它引出了一条功能需求:即必须提供调整利率设置的实用功能。
●转化为质量属性需求的约束。例如,有经验的系统分析员发现了一条重要约束:“任职于各储蓄所和分理处的柜员,计算机水平普遍不高”。由此,未来的软件系统必须具有很高的易用性(否则不会用)和鲁棒性(否则将导致系统瘫痪)。
所谓风险?风险是“你忘了它,它就会找上门来”的一类东西。所以,付诸实践而言,千万不要忘了架构设计中的约束分析环节。
图1功能需求、质量属性、以及约束共同决定了架构
图2 正交表帮助把握需求脉络、进行约束分析
图3 银行系统:约束分析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