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阵键盘的编程方法——读取键值

矩阵键盘的使用在单品机的学习当中十分广泛,可是对于许多新手,包括本人有时也是搞不明白,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的思考和同行们的讨论,终于有了点头绪,所以想记录下读取键盘的思路。

在单片机的学习版中,矩阵键盘通常如下图设计:

 

下面就以按下S16键来讲解其思路:

首先:

P3的高位P3.4~P3.7输出为0,低位P3.0~P3.3输出为1;即P3=0x0F,当按下S16键后(有消抖动过程),P3.3的值为0,则P3的值更新为0x07;

其次:

P3的高位P3.4~P3.7输出为1,低位P3.0~P3.3输出为0;即P3=0xF0,当按下S16键后(有消抖动过程),P3.4的值为0,则P3的值更新为0xE0;

最后将两个值相加得P3=0xE7;

 

在keyscan()函数(假设我们的键盘扫描程序为unsigned char keyscan())返回其键盘的值供后续的程序调用,通常会有一个switch块根据其返回值来确定输出的是哪一个数值。

 

下面提供一段KeilC51语言的代码来解释一下:

/*------------------------------------------------
              键盘扫描程序
------------------------------------------------*/
uchar keyscan( void )  //键盘扫描函数,使用行列反转扫描法
{
	uchar cord_h,cord_l;//行列值中间变量
	P3 = 0x0f;            //行线输出全为0
	cord_h = P3 & 0x0f;     //读入列线值
	if( cord_h != 0x0f )    //先检测有无按键按下
	{
		delay( 100 );        //去抖
		if( cord_h != 0x0f )
		{
			cord_h = P3 & 0x0f;  //读入列线值
			P3 = cord_h | 0xf0;  //输出当前列线值
			cord_l = P3 & 0xf0;  //读入行线值
			return( cord_h + cord_l );//键盘最后组合码值
		}
	}
	return( 0xff );     //返回该值
}


首先把P3的口赋值为0x0f,同时把P3和0x0f赋值给cord_h(行的数值),倘若有按键按下,那么P3的值就会改变,随后cord_h的只也会随之变化,经过消抖之后记录cord_h的值,

即cord_h = P3 & 0x0f;

(若以S16为例,那么P3.3的值变为0,所以cord_h的值就会变为0x07;)

接下来:P3 = cord_h | 0xf0;

意在不改变P3的第四位,把P3的高四位赋为高电平,那么P3=0x0f7;

到了关键的一步:

cord_l = P3 & 0xf0;我当初以为cord_l=0xf0呢,结果就和程序运行的不一样喽,最后还是问了我的同行(非常感谢刘伟同志!指点迷津!),其实在第二个if语言内,S16已经被按下了的,所以P3的值立刻就变为0x0e的了,以至于cord_l=0x0e,最后返回行和列的和return( cord_h + cord_l );(0xe7)。这才是最终对的结果,各位看官懂了吗?O(∩_∩)O哈哈~

 

 

你可能感兴趣的:(单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