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1月05日 经济导报
四大跨国粮油巨头圈地日照 金龙鱼、胡姬花、福临门、鲁花均有外资背景
导报记者 王延锋 日照报道
日照港临港工业区,一条条庞大的粮食输送带纵横交错,一头连着日照港区,另一头则是一座座规模庞大的食用油企业。
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迎来一家新的油脂巨头——世界500强企业马来西亚森达美集团,“该公司将斥资5亿美元建设棕榈油项目,各项手续都已办妥,只等年后开工。”2008年12月24日,日照市经贸委综合科田洪瑞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而在森达美之前,世界4大跨国粮商中的3家已“染指”日照,控股或参股了日照大多数食用油企业。
这也与其他地方的情况类似,外资食用油企业在市场上所占的比重在日益增加,内资企业在竞争压力下纷纷选择合资或被收购。如今,国内消费者所熟知的金龙鱼、鲁花、福临门、胡姬花等知名品牌,都已有外资背景。
外资粮油巨头受青睐
产业聚集的地方,总会有很多话题。在日照油脂企业聚集区,一个话题正在快速地传播:森达美集团要来日照了。“12月17日,由森达美集团独资的 日照森达美油脂有限公司领取了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12月18日,日照森达美油脂有限公司完成了工商注册。现在这个项目的一切手续已经完成,正在做开工 前的准备工作,预计春节后就能开工建设。”田洪瑞说道。
森达美集团是马来西亚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加工企业,业务涉及农业、石化、运输等多领域,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 300多家全资和控股公司。日照森达美油脂有限公司一期项目注册资本2998万美元,年加工能力100万吨,拟于2009年5月底前开工,2010年6月 底前建成投产。该项目总投资达5亿美元,年加工能力300万吨,建成之后将成为日照地区最大的油脂生产企业。
而在森达美之前,日照的食用油企业已纷纷牵手外资巨头,全球4大跨国粮商“ABCD”(ADM、邦基、嘉吉和路易达孚)中已有3家落户日照。其 中,ADM与中粮集团及新加坡丰益国际(益海嘉里的控制人)、香港嘉银控股有限公司兴建了中粮黄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持控股地位;邦基在2005 年并购了山东三维集团旗下的日照大海油脂公司,新组建邦基三维油脂有限公司,邦基占有绝对控股地位;路易达孚正在与中储粮及日照港集团兴建一个新的粮油项 目,投资总额5亿元。
在日照众多食用油企业中,目前只有山东新良油脂有限公司和日照中纺粮油有限责任公司是纯内资企业。而据导报记者了解,日照中纺粮油是中国中纺集团旗下的一个在建项目,在该项目建设之初,中国中纺集团也曾寻求与某国际粮商合作,但后因监管层没有批准而不得不选择了独资。
“名牌”背后的外资身影
粮油企业选择与外资合作并非日照独有的现象,统观全国,外资企业在食用油市场上所占份额正在迅速增长。
以国内最大的食用油品种大豆油为例,外资企业压榨量已占总量的一半。
在2000年以前,中国的大豆压榨是以内资企业占绝对的主导。即使到了2003年,外资大豆压榨产量也仅占全国产量18%。从2004年开始油 脂行业发生巨大变革,国际大豆价格曾在一个月内从10美元/蒲式耳急剧暴跌至5美元/蒲式耳,致使中国榨油行业全面亏损,一大批油厂被迫关闭。“外资企业 趁机进入中国市场,短短四五年时间,外资企业已占据了中国压榨大豆市场的半壁江山。”新良油脂一人士对导报记者表示。
如今,外资在中国的食用油产业中已占优势地位,众多消费者所熟知的品牌都有外资背景。
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市场上流行的“金龙鱼”、“胡姬花”、“鲤鱼”等食用油品牌同属一个公司——新加坡益海嘉里集团。益海嘉里集团是由国内最 大的大豆压榨企业集团——益海粮油公司与最大的精炼和小包装油生产销售集团——嘉里粮油公司合并而成,而益海粮油和嘉里粮油同属同属新加坡丰益国际控制, 丰益国际则受新加坡郭氏(郭鹤年)家族控制。
而除了“金龙鱼”、“胡姬花”等品牌之外,“福临门”虽为中粮集团控股,但其背后有美国ADM的影子,“鲁花”的股权结构中亦有25%为益海嘉里集团所持有。
海关总署预警:外资在中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加强
2009年01月06日 每日经济新闻
海关总署发布预警,点名指出丰益国际斥巨资企图垄断我非转基因大豆市场
海关总署统计司4日发出预警,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在加强。在预警报告中,有关撰稿人指出,丰益国际斥巨资进驻东北,企图垄断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的市场。海关总署认为,这是当前我国在粮食生产和出口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但海关总署并没有对此提出政策建议,有关负责人解释称,怕对其他部门造成压力,对国家决策造成影响。由于大豆在进出口中占了很高的比重,此次的预警主要指大豆领域的外资控制。
丰益国际被点名
2008年8月,市场传出"丰益国际斥资30亿美元收购东北大豆"的消息。同时,路易达孚也在重金招聘副总经理,负责东北地区大豆粮库的谈判与大豆采购业务。在预警报告中,撰稿人特别提到了丰益国际斥巨资进驻东北。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国祥研究员却认为,海关总署预警的目的是"以大豆为鉴,在稻谷、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产品上防备外资的大举进入。"
据海关统计,去年前11个月我国共出口粮食(包括谷物及谷物粉、豆类、淀粉块茎及薯类)349.3万吨,价值19.5亿美元,分别比前年同期下降 67.5%和29.2%。共出口稻谷和大米93.1万吨,下降18.9%。出口豆类135.2万吨,增长19.6%。去年前11个月我国共进口大豆 3414万吨,同比增长22.4%。
预警保证我国粮食安全
李国祥说,跨国粮商的目的是通过跨国战略谋求高额利润,他们通过影响世界粮食价格和粮食生产的结构来达到这个目的。中国对粮食需求大,跨国公司一旦进入中国粮食市场,就会加大中国粮食市场的波动,同时影响到国内的粮食安全。
"海关的预警对于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有很重要的意义。"李国祥说。
对于大豆的前车之鉴,李国祥认为,大豆加工的60%以上受到跨国企业的控制,大豆食用油和饲料价格也受到跨国企业非常大的影响,忽高忽低,损害了豆 农和收储企业的利益。这里面,很大程度上是跨国企业在操纵,在国内加工企业进入市场时,把价格降低;当国内加工企业退出市场时,他们就把价格抬高。
他建议,加强政府对其他粮食产品的干预力度。同时,不仅要扶持中粮等大企业,还要对中小企业有相应的扶持政策,比如放松流动资金的贷款,保护中小收储企业。
粮食流通需改革机制
对于外资进入我国粮食流通领域,中央党校三农问题专家徐祥临表示,我国的国有粮食流通体制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我们需要的是改革机制,不是非得要外国资金进入。因为粮食流通涉及到国家的命脉问题。
2004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后,国家级的粮食储备归由省一级负责,业内普遍认为这一级的粮食是有保证的。而地方粮食储备有的选择了行政保护,有的则进入了市场。徐祥临对此的建议是,可以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粮食储存环节负责粮食的收购,并由国家统一调度。
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日前也表示,将督促国有粮食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引导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并将适当增加大中城市、重点地区和薄弱地区的小包装成品粮油应急储备库存,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加大粮食临时收储力度,满足农民售粮需要。
经济学家茅于轼近日则撰文指出,按照联合国的标准,储备粮应该是年消费量的14%~17%。我国因为有过大饥荒经验,所以储备粮特别多,估计达到40%左右,超出联合国标准的两倍。粮食储备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储备有损耗,有成本。过高的储备是不必要的,也是不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