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核心度量》笔记1-软件涉众想要什么

《五项核心度量》第一部分“软件涉众想要什么”
软件涉众(stakeholder),即客户、管理者和开发者等,他们想要的是具有可预测性的工作。当前,已有一定比例的软件组织达到了这个目标。他们证明了这一目标的存在性,正如科学家们所声称的:有序的软件开发是可以实现的。这并不是说实现它很容易,而只是说它是可能的。
我们所说的可预测性指什么呢?我们的意思是,一个具有一定级别生产力(productivity)的项目组织能够在计划的时间(time)框架下,消耗计划数量的努力(effort),而完成所要求的功能(work) 。这里我们所指的工作结果,即产品,将能达到计划中的可靠性(reliablity)级别。这五个要素(斜体字表示)是能够被测量的,因此,我们称之为度量法(metric)。显然,这些测量将带来可预测性。
--------------
涉众对软件的期望很低,那就是可预测性。这说明长期以来我们的软件都没有做好这一点。其实在管理中,我们一样没有做好。只有少数做好的,要么是司空见惯,要么就是特别卓越。
比如说预算和决算,有多少企业的决算最后能够很好地符合预算呢?
要可预测,就要在整个过程中安插各种测量量,通过测量这些数据,来了解项目进展情况,这时候会产生四个问题
1,如何寻找这些测量量
2,如何测量这些测量量
3,这些测量量是否可信
4,如何通过这些测量量进行过程的改进
从定性到定量一般需要考虑的就是这四个问题,但是我们往往只注重第二个。而忽视了1,3,4三个绝对同样重要,甚至可能更重要的问题。
针对1,寻找合适的测量量,最关键是要结合企业或项目的实际情况,这是量化管理的第一步,我们往往会照搬照抄,而忽视这一步骤本身的重要性。直接采用其他企业的所谓经验,必将导致这些经验的失效。直接套用某些测量依据,可能会产生极大的浪费。
针对3,测量量的可信度,将直接决定测量的质量,流于形式的量化管理,实际上是对量化的最大的阻碍。比如说我们要量化员工工作时间,我们需要真实测量的是,员工在大于某个比例p投入工作情况下的具体工作时间。p=1,就是全身心工作时间,p=0,就是正常上班时间,p=0.5时,可能可以称为有效工作时间,诸如此类,针对不同的企业特点,我们的p选择就会有很大的区别。而实际上,p的选择反过来影响了第1个问题。
针对4,是量化管理的目的,试问,有多少企业,有多少项目,真正应用这些量化的结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Inflexional,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