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ckr的案例分析

http://www.yeeyan.com/articles/view/lalaice/55

为什么研究这个案例

从业内角度来看,至少按照风险投资的标准,Flickr卖给Yahoo这笔生意算不上是大手笔。据说这笔买卖价值2000到3000万美元,但这家公司在Web2.0领域内产生的巨大影响力是无法用它的估值来衡量的。

除去如何对它估值、Flickr是否能成为一个庞大而成功的产业外,我本人还是颇有兴趣对其一探究竟。在没有市场推广的情况下,Flickr在短时间内聚集起了一大批忠实用户,这是多数企业家有兴趣弄明白的地方。

采访对象:在blogosphere上有着大量的文章探讨着Flickr成功的原因,我在文章末尾处链接了一些引用的文章。文章大部分的内容来自于我和Y Combinator的 Caterina Fake在今年4月28日的一次公开讨论以及随后的一次采访中。我也和Yahoo的主管人员就这次Flickr的收购聊了聊其后的动机。

成功要素

Flickr集中精力发展产品的特色功能。

Flickr也许没有一个常规的产品规划图,但是他们很明确地知道要把有限的资源放在产品特色功能的开发上,这有利于发展他们的用户数量。已经成为 Web2.0标志之一的小插件(Features)诸如博客的导入/导出,能内嵌入其他网站的Flickr相册代码等,都很早就发展起来了。因为此,几乎 80%的新用户是通过浏览其他Flickr用户的博客而晓得Flickr的。同时,Flickr也以提供额外功能(诸如:扩展的存储量)作为奖励,来吸引用户更积极地邀请他们自己的朋友参加进来。

强调能让用户在第一次上Flickr时就有良好的用户体验

我第一次上Flickr是某个朋友将一张照片的链接发给我。很快我就喜欢上了Flickr,因为不像当时其他主流的照片分享网站,我不需要注册也能看到我朋友的照片。这只是Flickr将访问者变成其用户所做的很多细节的一个方面,还有诸如:简洁的用户界面不带强制性的广告。但即使不论产品和用户界面, Flickr也强调要使初次登入的用户有种亲切感。Caterina提到Flickr团队的工作人员是怎样每天每秒不停息地改进Flikcr的社区论坛以使人们感觉更好。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夸张,你自己能辨别真伪。不过,Flickr确实花费了巨大的精力放在发展和支持社区上。

Flickr使得发现和获得高质量的照片变得容易起来。

Flickr推出的时候,市场上存在两类照片分享服务:一类是聚焦在如何高效打印照片方面(Shutterfly,Ofoto)另一类是将焦点放在共享照片领域(Fotolog,Buzznet,Webshots)。Flickr是与第二种服务相竞争。真正打动我的是Flickr居然能很快地找到有质量的照片----符合某个主题的精良照片会呈现在页面顶部。
在所有讨论标签(tagging)和开放API的讨论中,这些功能为网站真正贡献的是什么?开放API和tagging对于专业,半专业以及摄影爱好者来说是个很方便的东西,但是一般的用户却用不到这些东西。
Flickr团队将这些专业和半专业的摄影者确立为初期社区的核心用户。为了发展这个社区,他们卖力工作。满足这些用户的需求反过来这些用户也上传高质量的图片,因此使得整个社区受惠。Flickr,不像那些以兴趣为主的网站(Fotolog或者Buzznet),强调自己实际上是个需要盈利的公司。我认为,将Flickr看作一个公司,给予了用户,特别是那些核心用户,对于网站服务的更多信心。
快速的发展周期

Flickr几乎明确按照“早发布,勤发布”的软件开发理论来运作。Caterina说道Flickr几乎不做传统的软件可靠性测试,相反他们更愿意将产品快速发布出去,然后聆听市场的意见。Flickr有能力满足那些非技术用户的需求,因为用户无需等待太长时间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建议被运用起来。在最好的时候,Flickr每半个小时就能发布一次新的版本。

启动策略

在前面我们已经讨论了Flickr是如何着重发展特色功能来扩大用户群的。我认为Flickr同时也受益于大众市场对应用于博客和社会化网络等照片服务的需求----像PhotoBucket和ImageShack的成功就是这一佐证。Flickr将这一需求功能化,着实做了个很聪明的决策。显然,他们是顺应大势,而非创造大势。
Flickr也是搞好公共关系的受益者,即使他们自己本身并没有刻意为之。Flickr没有因为想要引起公众注意而雇用公关公司,而只是在初期由于口碑传播而引起广泛关注后,找公司来帮忙处理公众方面的请求等事宜。

结果分析

Flickr在2005年3月被Yahoo收购,此时Flickr刚刚站在获得现金流的平衡点边缘。根据Alexa的统计,Flickr的流量目前已经超过收购时10倍,所以公司是有能力进一步拓展其核心用户群,延伸到更广的一个范围。

那么Yahoo收购Flickr的目的是什么?Flickr被划归到Yahoo的搜索部门,意味着Yahoo旨在将Flickr的照片服务整合到常规的图像搜索中。很有意思的是这次收购最先不是由Yahoo Photos group所提出的,所以什么收益啊,收益率,利润这些东西,都不是此次收购的主要原因。再者,Flickr已经开发了一套强有力的标签(tagging)系统平台,这可用于Yahoo其他的产品。第三,Yahoo很想得到Flickr的那些优秀人才,吸取他们的想法,应用于整个公司。最后一个原因是收购后,Yahoo所能拥有的一个网络社区。Flickr的快速发展和引起的公众效应证明了Flickr所倡导的技术是非常有效的, Flickr的用户量自然就不是收购中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了。因此,最关键的是,Flickr的收购应该被认为是一次技术和人才的收购。

我没有机会问问Caterina为什么决定把Flickr卖给Yahoo而不是找风险投资。2005年早期公司的估值还不像现在这么火热,所以 Flickr如果放在今天,可能会选择VC。说不定我们能在下面回复中听到Caterina的答案(或者是Flickr团队中的其他人)。

参考文章

有很多文章和博客都讨论了Flickr的成功。下面列出的是我找到的比较有用的文章链接(他们对我的分析很有帮助--感谢)。

Stewart Butterfield on Flickr, O’Reilly Network (February 2005) interview

Flickr and WebShots – A Classic Web 2.0 Case, Thomas Hawk’s Digital Connection (November 2005) Also a good follow-up to the original post.

Weights and Measures: Flickr vs. Photobucket, No Soap Radio (November 2005)
This is interesting because it is a blog post written by WebShots ex-founder Narendra Rocherolle.

Webshots and Flickr: A Possibly More Thorough Analysis
A nice commentary to the above two posts from a Software Engineer at Webshots.

Why Flickr and not Fotolog?, Atomiq (April 2006)

5 Reasons why YouTube and Flickr are successful – InfluxBranding (August 14, 2006) Nice post on the guiding principles behind Flickr’s success.

Untitled blog post from Antenna, a blog by design firm Giant Ant (December 2004)
A little known fact is that the founders of Flickr originally started their company in late 2003 by developing a game platform for a social MMOG. Flickr was originally an unintended outgrowth of this game platform. This post discusses how the game platform influenced Flickr.

An Interview with Flickr’s Eric Costello, Jesse James Garrett - Adaptive Path (August 2005)

Flakey Flickr goes down. Again, The Register (April 2005)
Interesting perspective on the photo quality aspect of the Flickr service.

Caterina Fake and Meg Hourihan Share Flickr, Blogger Lore – Christine Herron, VC at Omidyar Network (August 16, 2006)
Good recap on the origins of Flickr and how they managed the community in the early days.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