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零基础入门第十课:spark数据倾斜后怎么办??

Spark零基础入门第九课:spark数据倾斜

  • 1.概述:
  • 2.现象:
  • 3.产生原因:
  • 4.如何定位导致数据倾斜的代码:
    • 4.1概念:
    • 4.2现象:
  • 5. 解决方案:
    • 方案一:使用HIVE ETL进行预处理
    • 方案二:过滤少数导致倾斜的key
    • 方案三:提高shuffle操作的并行度
    • 方案四:两阶段聚合(局部聚合+全局聚合)
    • 方案五:将reduce join转为map join
    • 方案六:采样倾斜key并分拆join操作
    • 方案七:使用随机前缀和扩容RDD进行join
    • 方案八:多种方案组合使用

Spark零基础入门第十课:spark数据倾斜后怎么办??_第1张图片

没有看前面的同学可以回顾一下:
9.Spark性能优化-开发调优
8.SparkCore 调优之内存模型
8.SparkCore 调优之内存模型
7.SparkCore 核心知识复习与核心机制详解
6.Spark共享变量之累加器和广播变量的使用!!!
5.RDD常用算子用法训练(附习题答案)(aggregateByKey与combineByKey)!!!
4.Spark Rdd常用算子和RDD必备知识
3.spark core 核心知识
2.spark 之 wordcount入门
1.spark 入门讲解

1.概述:

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大数据计算中一个最棘手的问题——数据倾斜,此时Spark作业的性能会比期望差很多。数据倾斜调优,就是使用各种技术方案解决不同类型的数据倾斜问题,以保证Spark作业的性能。

2.现象:

  • 绝大多数task执行得都非常快,但个别task执行极慢。比如,总共有1000个task,997个task都在1分钟之内执行完了,但是剩余两三个task却要一两个小时。这种情况很常见。
  • 原本能够正常执行的Spark作业,某天突然报出OOM(内存溢出)异常,观察异常栈,是我们写的业务代码造成的。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3.产生原因:

数据倾斜的原理很简单:在进行shuffle的时候,必须将各个节点上相同的key拉取到某个节点上的一个task来进行处理,比如按照key进行聚合或join等操作。此时如果某个key对应的数据量特别大的话,就会发生数据倾斜。比如大部分key对应10条数据,但是个别key却对应了100万条数据,那么大部分task可能就只会分配到10条数据,然后1秒钟就运行完了;但是个别task可能分配到了100万数据,要运行一两个小时。因此,整个Spark作业的运行进度是由运行时间最长的那个task决定的。

因此出现数据倾斜的时候,Spark作业看起来会运行得非常缓慢,甚至可能因为某个task处理的数据量过大导致内存溢出。

下图就是一个很清晰的例子:hello这个key,在三个节点上对应了总共7条数据,这些数据都会被拉取到同一个task中进行处理;而world和you这两个key分别才对应1条数据,所以另外两个task只要分别处理1条数据即可。此时第一个task的运行时间可能是另外两个task的7倍,而整个stage的运行速度也由运行最慢的那个task所决定。
Spark零基础入门第十课:spark数据倾斜后怎么办??_第2张图片

4.如何定位导致数据倾斜的代码:

4.1概念:

数据倾斜只会发生在shuffle过程中。这里给大家罗列一些常用的并且可能会触发shuffle操作的算子:distinct、groupByKey、reduceByKey、aggregateByKey、join、cogroup、repartition等。出现数据倾斜时,可能就是你的代码中使用了这些算子中的某一个所导致的。
某个task运行过慢
解释说明
首先要看的,就是数据倾斜发生在第几个stage中。

如果是用yarn-client模式提交,那么本地是直接可以看到log的,可以在log中找到当前运行到了第几个stage;如果是用yarn-cluster模式提交,则可以通过Spark Web UI来查看当前运行到了第几个stage。此外,无论是使用yarn-client模式还是yarn-cluster模式,我们都可以在Spark Web UI上深入看一下当前这个stage各个task分配的数据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是不是task分配的数据不均匀导致了数据倾斜。

4.2现象:

比如下图中,倒数第三列显示了每个task的运行时间。明显可以看到,有的task运行特别快,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运行完;而有的task运行特别慢,需要几分钟才能运行完,此时单从运行时间上看就已经能够确定发生数据倾斜了。此外,倒数第一列显示了每个task处理的数据量,明显可以看到,运行时间特别短的task只需要处理几百KB的数据即可,而运行时间特别长的task需要处理几千KB的数据,处理的数据量差了10倍。此时更加能够确定是发生了数据倾斜。
Spark零基础入门第十课:spark数据倾斜后怎么办??_第3张图片
Spark零基础入门第十课:spark数据倾斜后怎么办??_第4张图片
Spark零基础入门第十课:spark数据倾斜后怎么办??_第5张图片

5. 解决方案:

方案一:使用HIVE ETL进行预处理

方案适用场景

导致数据倾斜的是Hive表。如果该Hive表中的数据本身很不均匀(比如某个key对应了100万数据,其他key才对应了10条数据),而且业务场景需要频繁使用Spark对Hive表执行某个分析操作,那么比较适合使用这种技术方案。

方案实现思路
此时可以评估一下,是否可以通过Hive来进行数据预处理(即通过Hive ETL预先对数据按照key进行聚合,或者是预先和其他表进行join),然后在Spark作业中针对的数据源就不是原来的Hive表了,而是预处理后的Hive表。此时由于数据已经预先进行过聚合或join操作了,那么在Spark作业中也就不需要使用原先的shuffle类算子执行这类操作了。
方案实现原理
这种方案从根源上解决了数据倾斜,因为彻底避免了在Spark中执行shuffle类算子,那么肯定就不会有数据倾斜的问题了。但是这里也要提醒一下大家,这种方式属于治标不治本。因为毕竟数据本身就存在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所以Hive ETL中进行group by或者join等shuffle操作时,还是会出现数据倾斜,导致Hive ETL的速度很慢。我们只是把数据倾斜的发生提前到了Hive ETL中,避免Spark程序发生数据倾斜而已。
方案优点 VS 方案缺点
优点:实现起来简单便捷,效果还非常好,完全规避掉了数据倾斜,Spark作业的性能会大幅度提升。
缺点:治标不治本,Hive ETL中还是会发生数据倾斜。
方案实践经验
在一些Java系统与Spark结合使用的项目中,会出现Java代码频繁调用Spark作业的场景,而且对Spark作业的执行性能要求很高,就比较适合使用这种方案。将数据倾斜提前到上游的Hive ETL,每天仅执行一次,只有那一次是比较慢的,而之后每次Java调用Spark作业时,执行速度都会很快,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项目实践经验
在XXX的交互式用户行为分析系统中使用了这种方案,该系统主要是允许用户通过Java Web系统提交数据分析统计任务,后端通过Java提交Spark作业进行数据分析统计。要求Spark作业速度必须要快,尽量在10分钟以内,否则速度太慢,用户体验会很差。所以我们将有些Spark作业的shuffle操作提前到了Hive ETL中,从而让Spark直接使用预处理的Hive中间表,尽可能地减少Spark的shuffle操作,大幅度提升了性能,将部分作业的性能提升了6倍以上。

方案二:过滤少数导致倾斜的key

方案适用场景
如果发现导致倾斜的key就少数几个,而且对计算本身的影响并不大的话,那么很适合使用这种方案。比如99%的key就对应10条数据,但是只有一个key对应了100万数据,从而导致了数据倾斜。
方案实现思路
如果我们判断那少数几个数据量特别多的key,对作业的执行和计算结果不是特别重要的话,那么干脆就直接过滤掉那少数几个key。比如,在Spark SQL中可以使用where子句过滤掉这些key或者在Spark Core中对RDD执行filter算子过滤掉这些key。如果需要每次作业执行时,动态判定哪些key的数据量最多然后再进行过滤,那么可以使用sample算子对RDD进行采样,然后计算出每个key的数量,取数据量最多的key过滤掉即可。
方案实现原理
将导致数据倾斜的key给过滤掉之后,这些key就不会参与计算了,自然不可能产生数据倾斜。
方案优点 VS 方案缺点
优点:实现简单,而且效果也很好,可以完全规避掉数据倾斜。
缺点:适用场景不多,大多数情况下,导致倾斜的key还是很多的,并不是只有少数几个。
方案实践经验
在项目中我们也采用过这种方案解决数据倾斜。有一次发现某一天Spark作业在运行的时候突然OOM了,追查之后发现,是Hive表中的某一个key在那天数据异常,导致数据量暴增。因此就采取每次执行前先进行采样,计算出样本中数据量最大的几个key之后,直接在程序中将那些key给过滤掉。

方案三:提高shuffle操作的并行度

方案适用场景
如果我们必须要对数据倾斜迎难而上,那么建议优先使用这种方案,因为这是处理数据倾斜最简单的一种方案。
方案实现思路
在对RDD执行shuffle算子时,给shuffle算子传入一个参数,比如reduceByKey(1000),该参数就设置了这个shuffle算子执行时shuffle read task的数量。对于Spark SQL中的shuffle类语句,比如group by、join等,需要设置一个参数,即spark.sql.shuffle.partitions,该参数代表了shuffle read task的并行度,该值默认是200,对于很多场景来说都有点过小。
方案实现原理
增加shuffle read task的数量,可以让原本分配给一个task的多个key分配给多个task,从而让每个task处理比原来更少的数据。举例来说,如果原本有5个key,每个key对应10条数据,这5个key都是分配给一个task的,那么这个task就要处理50条数据。而增加了shuffle read task以后,每个task就分配到一个key,即每个task就处理10条数据,那么自然每个task的执行时间都会变短了。具体原理如下图所示。

方案优点 VS 方案缺点
优点:实现起来比较简单,可以有效缓解和减轻数据倾斜的影响。
缺点:只是缓解了数据倾斜而已,没有彻底根除问题,根据实践经验来看,其效果有限。
方案实践经验
该方案通常无法彻底解决数据倾斜,因为如果出现一些极端情况,比如某个key对应的数据量有100万,那么无论你的task数量增加到多少,这个对应着100万数据的key肯定还是会分配到一个task中去处理,因此注定还是会发生数据倾斜的。所以这种方案只能说是在发现数据倾斜时尝试使用的第一种手段,尝试去用最简单的方法缓解数据倾斜而已,或者是和其他方案结合起来使用。

方案四:两阶段聚合(局部聚合+全局聚合)

方案适用场景
对RDD执行reduceByKey等聚合类shuffle算子或者在Spark SQL中使用group by语句进行分组聚合时,比较适用这种方案。
方案实现思路
这个方案的核心实现思路就是进行两阶段聚合。第一次是局部聚合,先给每个key都打上一个随机数,比如10以内的随机数,此时原先一样的key就变成不一样的了,比如(hello, 1) (hello, 1) (hello, 1) (hello, 1),就会变成(1_hello, 1) (1_hello, 1) (2_hello, 1) (2_hello, 1)。接着对打上随机数后的数据,执行reduceByKey等聚合操作,进行局部聚合,那么局部聚合结果,就会变成了(1_hello, 2) (2_hello, 2)。然后将各个key的前缀给去掉,就会变成(hello,2)(hello,2),再次进行全局聚合操作,就可以得到最终结果了,比如(hello, 4)。
方案实现原理
将原本相同的key通过附加随机前缀的方式,变成多个不同的key,就可以让原本被一个task处理的数据分散到多个task上去做局部聚合,进而解决单个task处理数据量过多的问题。接着去除掉随机前缀,再次进行全局聚合,就可以得到最终的结果。具体原理见下图。

方案优点 VS 方案缺点
优点:对于聚合类的shuffle操作导致的数据倾斜,效果是非常不错的。通常都可以解决掉数据倾斜,或者至少是大幅度缓解数据倾斜,将Spark作业的性能提升数倍以上。
缺点:仅仅适用于聚合类的shuffle操作,适用范围相对较窄。如果是join类的shuffle操作,还得用其他的解决方案。

		代码案例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Logger.getLogger("org.apache.hadoop").setLevel(Level.WARN)
        Logger.getLogger("org.apache.spark").setLevel(Level.WARN)
        Logger.getLogger("org.project-spark").setLevel(Level.WARN)
        val sc = SparkUtil.sparkContext("local[2]", "_01SparkDataSkewTwoStageOps")
        val list = List(
            "hello you hello hello me",
            "hello you hello hello shit",
            "oh hello she study"
        )

        val listRDD = sc.parallelize(list)

        val pairsRDD = listRDD.flatMap(line => line.split("\\s+")).map((_, 1))
        //step 1 找到发生数据倾斜key
        val sampleRDD = pairsRDD.sample(false, 0.6)
        val cbk= sampleRDD.countByKey()
//        cbkRDD.foreach(println)
        val sortedInfo = cbk.toBuffer.sortWith((t1, t2) => t1._2 > t2._2)
        val dataSkewKey = sortedInfo.head._1
//        sortedInfo.foreach(println)
        println("发生了数据倾斜的Key:" + dataSkewKey)
        //step 2 给对应的key打上N以内的随机前缀
        val prefixPairsRDD = pairsRDD.map{case (word, count) => {
            if(word.equals(dataSkewKey)) {
                val random = new Random()
                val prefix = random.nextInt(2)//0 1
                (s"${prefix}_${word}", count)
            } else {
                (word, count)
            }
        }}
        prefixPairsRDD.foreach(println)
        //step 3 局部聚合
        val partAggrInfo = prefixPairsRDD.reduceByKey(_+_)
        println("===============>局部聚合之后的结果:")
        partAggrInfo.foreach(println)
        //step 4 全局聚合
        //step 4.1 去掉前缀
        val unPrefixPairRDD = partAggrInfo.map{case (word, count) => {
            if(word.contains("_")) {
                (word.substring(word.indexOf("_") + 1), count)
            } else {
                (word, count)
            }
        }}
        println("================>去掉随机前缀之后的结果:")
        unPrefixPairRDD.foreach(println)
        // step 4.2 全局聚合
        val fullAggrInfo = unPrefixPairRDD.reduceByKey(_+_)
        println("===============>全局聚合之后的结果:")
        fullAggrInfo.foreach(println)
        sc.stop()
    }

方案五:将reduce join转为map join

方案适用场景:
在对RDD使用join类操作,或者是在Spark SQL中使用join语句时,而且join操作中的一个RDD或表的数据量比较小(比如几百M或者一两G),比较适用此方案。
方案实现思路

  • 不使用join算子进行连接操作,而使用Broadcast变量与map类算子实现join操作,进而完全规避掉shuffle类的操作,彻底避免数据倾斜的发生和出现。将较小RDD中的数据直接通过collect算子拉取到Driver端的内存中来,然后对其创建一个Broadcast变量;接着对另外一个RDD执行map类算子,在算子函数内,从Broadcast变量中获取较小RDD的全量数据,与当前RDD的每一条数据按照连接key进行比对,如果连接key相同的话,那么就将两个RDD的数据用你需要的方式连接起来。

方案实现原理

  • 普通的join是会走shuffle过程的,而一旦shuffle,就相当于会将相同key的数据拉取到一个shuffle read
    task中再进行join,此时就是reduce
    join。但是如果一个RDD是比较小的,则可以采用广播小RDD全量数据+map算子来实现与join同样的效果,也就是map
    join,此时就不会发生shuffle操作,也就不会发生数据倾斜。具体原理如下图所示。

方案优点 VS 方案缺点
优点:对join操作导致的数据倾斜,效果非常好,因为根本就不会发生shuffle,也就根本不会发生数据倾斜。
缺点:适用场景较少,因为这个方案只适用于一个大表和一个小表的情况。毕竟我们需要将小表进行广播,此时会比较消耗内存资源,driver和每个Executor内存中都会驻留一份小RDD的全量数据。如果我们广播出去的RDD数据比较大,比如10G以上,那么就可能发生内存溢出了。因此并不适合两个都是大表的情况。

代码案例
			object _02SparkRDDBroadcastOps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Logger.getLogger("org.apache.hadoop").setLevel(Level.WARN)
        Logger.getLogger("org.apache.spark").setLevel(Level.WARN)
        Logger.getLogger("org.project-spark").setLevel(Level.WARN)
        val conf = new SparkConf()
            .setMaster("local[2]")
            .setAppName(s"${_02SparkRDDBroadcastOps.getClass.getSimpleName}")
        val sc = new SparkContext(conf)

        val stu = List(
            "1  郑祥楷 1",
            "2  王佳豪 1",
            "3  刘鹰 2",
            "4  宋志华 3",
            "5  刘帆 4",
            "6  OLDLi 5"
        )

        val cls = List(
            "1 1807bd-bj",
            "2 1807bd-sz",
            "3 1807bd-wh",
            "4 1807bd-xa",
            "7 1805bd-bj"
        )
//        joinOps(sc, stu, cls)
        /*
            使用广播变量来完成上述操作
            一般用户表都比较大,而班级表相对很小,符合我们在共享变量中提出的第一个假设
            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广播变量来进行解决
         */
        val stuRDD = sc.parallelize(stu)
        //cls-->map---->
        val map = cls.map{case line => {
            (line.substring(0, line.indexOf(" ")), line.substring(line.indexOf(" ")).trim)
        }}.toMap
        //map--->broadcast
        val clsMapBC:Broadcast[Map[String, String]] = sc.broadcast(map)

        stuRDD.map{case line => {
            val map = clsMapBC.value
            val fields = line.split("\\s+")
            val cid = fields(2)
//            map.get(cid)
            val className = map.getOrElse(cid, "UnKnown")
            s"${fields(0)}\t${fields(1)}\t${className}"//在mr中学习到的map join
        }}.foreach(println)
        sc.stop()
    }

    private def joinOps(sc: SparkContext, stu: List[String], cls: List[String]) = {
        val stuRDD = sc.parallelize(stu)
        val clsRDD = sc.parallelize(cls)
        val cid2STURDD: RDD[(String, String)] = stuRDD.map { case line => {
            val fields = line.split("\\s+")
            (fields(2), line)
        }
        }

        val cid2ClassRDD: RDD[(String, String)] = clsRDD.map { case line => {
            val fields = line.split("\\s+")
            (fields(0), fields(1))
        }
        }

        //两张表关联--join
        println("---------inner join-------------")//reduce join
        val cid2InfoRDD: RDD[(String, (String, String))] = cid2STURDD.join(cid2ClassRDD)
        cid2InfoRDD.foreach(println)
    }
}

方案六:采样倾斜key并分拆join操作

方案适用场景
两个RDD/Hive表进行join的时候,如果数据量都比较大,无法采用“解决方案五”,那么此时可以看一下两个RDD/Hive表中的key分布情况。如果出现数据倾斜,是因为其中某一个RDD/Hive表中的少数几个key的数据量过大,而另一个RDD/Hive表中的所有key都分布比较均匀,那么采用这个解决方案是比较合适的。
方案实现思路
对包含少数几个数据量过大的key的那个RDD,通过sample算子采样出一份样本来,然后统计一下每个key的数量,计算出来数据量最大的是哪几个key。
然后将这几个key对应的数据从原来的RDD中拆分出来,形成一个单独的RDD,并给每个key都打上n以内的随机数作为前缀,而不会导致倾斜的大部分key形成另外一个RDD。
接着将需要join的另一个RDD,也过滤出来那几个倾斜key对应的数据并形成一个单独的RDD,将每条数据膨胀成n条数据,这n条数据都按顺序附加一个0~n的前缀,不会导致倾斜的大部分key也形成另外一个RDD。
再将附加了随机前缀的独立RDD与另一个膨胀n倍的独立RDD进行join,此时就可以将原先相同的key打散成n份,分散到多个task中去进行join了。
而另外两个普通的RDD就照常join即可。
最后将两次join的结果使用union算子合并起来即可,就是最终的join结果。

方案实现原理
对于join导致的数据倾斜,如果只是某几个key导致了倾斜,可以将少数几个key分拆成独立RDD,并附加随机前缀打散成n份去进行join,此时这几个key对应的数据就不会集中在少数几个task上,而是分散到多个task进行join了。具体原理见下图。

方案优点 VS 方案缺点
优点:对于join导致的数据倾斜,如果只是某几个key导致了倾斜,采用该方式可以用最有效的方式打散key进行join。而且只需要针对少数倾斜key对应的数据进行扩容n倍,不需要对全量数据进行扩容。避免了占用过多内存。
缺点:如果导致倾斜的key特别多的话,比如成千上万个key都导致数据倾斜,那么这种方式也不适合。
代码案例

方案七:使用随机前缀和扩容RDD进行join

方案适用场景
如果在进行join操作时,RDD中有大量的key导致数据倾斜,那么进行分拆key也没什么意义,此时就只能使用最后一种方案来解决问题了。
方案实现思路
该方案的实现思路基本和“解决方案六”类似,首先查看RDD/Hive表中的数据分布情况,找到那个造成数据倾斜的RDD/Hive表,比如有多个key都对应了超过1万条数据。
然后将该RDD的每条数据都打上一个n以内的随机前缀。
同时对另外一个正常的RDD进行扩容,将每条数据都扩容成n条数据,扩容出来的每条数据都依次打上一个0~n的前缀。
最后将两个处理后的RDD进行join即可。
方案实现原理
将原先一样的key通过附加随机前缀变成不一样的key,然后就可以将这些处理后的“不同key”分散到多个task中去处理,而不是让一个task处理大量的相同key。该方案与“解决方案六”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上一种方案是尽量只对少数倾斜key对应的数据进行特殊处理,由于处理过程需要扩容RDD,因此上一种方案扩容RDD后对内存的占用并不大;而这一种方案是针对有大量倾斜key的情况,没法将部分key拆分出来进行单独处理,因此只能对整个RDD进行数据扩容,对内存资源要求很高。
方案优点 VS 方案缺点
优点:对join类型的数据倾斜基本都可以处理,而且效果也相对比较显著,性能提升效果非常不错。
缺点:该方案更多的是缓解数据倾斜,而不是彻底避免数据倾斜。而且需要对整个RDD进行扩容,对内存资源要求很高。
方案实践经验
曾经开发一个数据需求的时候,发现一个join导致了数据倾斜。优化之前,作业的执行时间大约是60分钟左右;使用该方案优化之后,执行时间缩短到10分钟左右,性能提升了6倍。

方案八:多种方案组合使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sp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