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设计模式
前三种设计模式都把一个应用中的实体分为以下三类:
Models--负责主要的数据或者操作数据的数据访问层,可以想象 Perspn 和 PersonDataProvider 类。
Views--负责展示层(GUI),对于iOS环境可以联想一下以 UI 开头的所有类。
Controller/Presenter/ViewModel--负责协调 Model 和 View,通常根据用户在View上的动作在Model上作出对应的更改,同时将更改的信息返回到View上。
将实体进行划分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好处:
更好的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复用(尤其是对于View和Model)
独立的测试
MVC全名是Model View Controller,是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的缩写,一种软件设计典范,用一种业务逻辑、数据、界面显示分离的方法组织代码,将业务逻辑聚集到一个部件里面,在改进和个性化定制界面及用户交互的同时,不需要重新编写业务逻辑。MVC被独特的发展起来用于映射传统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功能在一个逻辑的图形化用户界面的结构中。
传统的MVC
苹果推荐的MVC--愿景
Cocoa MVC
苹果推荐的MVC--事实
Realistic Cocoa MVC
数据关系
所有方式都是单向通信
View :使用 Composite模式
View和Controller:使用 Strategy模式
Model和 View:使用 Observer模式同步信息
MVC中的View是可以直接访问Model的!从而,View里会包含Model信息,不可避免的还要包括一些业务逻辑。在MVC模型里,更关注的Model的不变,而同时有多个对Model的不同显示,及View。所以,在MVC模型里,Model不依赖于View,但是 View是依赖于Model的。不仅如此,因为有一些业务逻辑在View里实现了,导致要更改View也是比较困难的,至少那些业务逻辑是无法重用的。
MVP 实现了Cocoa的MVC的愿景
Passive View variant of MVP
MVP--绑定和信号
Supervising Presenter variant of the MVP
各部分之间都是双向通信
View :使用 Composite模式
View和Presenter:使用 Mediator模式
Model和Presenter:使用 Command模式同步信息
MVP与MVC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Model与View层之间倒底该不该通信(甚至双向通信)
1. MVP:是MVC模式的变种;
2.项目开发中,UI是容易变化的,且是多样的,一样的数据会有N种显示方式;业务逻辑也是比较容易变化的。为了使得应用具有较大的弹性,我们期望将UI、逻辑(UI的逻辑和业务逻辑)和数据隔离开来,而MVP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3.Presenter代替了Controller,它比Controller担当更多的任务,也更加复杂。Presenter处理事件,执行相应的逻辑,这些逻辑映射到Model操作Model。那些处理UI如何工作的代码基本上都位于Presenter。
4.MVC中的Model和View使用Observer模式进行沟通;MPV中的Presenter和View则使用Mediator模式进行通信;Presenter操作Model则使用Command模式来进行。基本设计和MVC相同:Model存储数据,View对Model的表现,Presenter协调两者之间的通信。在 MVP 中 View 接收到事件,然后会将它们传递到 Presenter, 如何具体处理这些事件,将由Presenter来完成。
5.如果要实现的UI比较复杂,而且相关的显示逻辑还跟Model有关系,就可以在View和 Presenter之间放置一个Adapter。由这个 Adapter来访问Model和View,避免两者之间的关联。而同时,因为Adapter实现了View的接口,从而可以保证与Presenter之 间接口的不变。这样就可以保证View和Presenter之间接口的简洁,又不失去UI的灵活性。
MVP的实现会根据View的实现而有一些不同,一部分倾向于在View中放置简单的逻辑,在Presenter放置复杂的逻辑;另一部分倾向于在presenter中放置全部的逻辑。这两种分别被称为:Passive View和Superivising Controller。
MVVM是Model-View-ViewModel的简写。微软的WPF带来了新的技术体验,如Silverlight、音频、视频、3D、动画……,这导致了软件UI层更加细节化、可定制化。同时,在技术层面,WPF也带来了 诸如Binding、Dependency Property、Routed Events、Command、DataTemplate、ControlTemplate等新特性。MVVM(Model-View-ViewModel)框架的由来便是MVP(Model-View-Presenter)模式与WPF结合的应用方式时发展演变过来的一种新型架构框架。它立足于原有MVP框架并且把WPF的新特性糅合进去,以应对客户日益复杂的需求变化。
MVVM--最新且是最伟大的MV(X)系列的一员
MVVM
双向绑定。View/Model的变动,自动反映在 ViewModel,反之亦然。
MVVM模式和MVC模式一样,主要目的是分离视图(View)和模型(Model),有几大优点:
1. 低耦合。View可以独立于Model变化和修改,一个ViewModel可以绑定到不同的”View”上,当View变化的时候Model可以不变,当Model变化的时候View也可以不变。
2. 可重用性。你可以把一些视图逻辑放在一个ViewModel里面,让很多view重用这段视图逻辑。
3. 独立开发。开发人员可以专注于业务逻辑和数据的开发(ViewModel),设计人员可以专注于页面设计,生成xml代码。
4. 可测试。界面素来是比较难于测试的,而现在测试可以针对ViewModel来写。
VIPER--把LEGO建筑经验迁移到iOS app的设计
由于不是来自于MV(X)系列,它具备一定的趣味性。
迄今为止,划分责任的粒度是很好的选择。VIPER在责任划分层面进行了迭代,VIPER分为五个层次:
VIPER
交互器 -- 包括关于数据和网络请求的业务逻辑,例如创建一个实体(数据),或者从服务器中获取一些数据。为了实现这些功能,需要使用服务、管理器,但是他们并不被认为是VIPER架构内的模块,而是外部依赖。
展示器 -- 包含UI层面的业务逻辑以及在交互器层面的方法调用。
实体 -- 普通的数据对象,不属于数据访问层次,因为数据访问属于交互器的职责。
路由器 -- 用来连接VIPER的各个模块。
基本上,VIPER模块可以是一个屏幕或者用户使用应用的整个过程--想想认证过程,可以由一屏完成或者需要几步才能完成,你的模块期望是多大的,这取决于你。
当我们把VIPER和MV(X)系列作比较时,我们会在任务均摊性方面发现一些不同:
Model 逻辑通过把实体作为最小的数据结构转换到交互器中。
Controller/Presenter/ViewModel的UI展示方面的职责移到了Presenter中,但是并没有数据转换相关的操作。
VIPER是第一个通过路由器实现明确的地址导航模式。
特性:
任务均摊 -- 毫无疑问,VIPER是任务划分中的佼佼者。
可测试性 -- 不出意外地,更好的分布性就有更好的可测试性。
易用性 -- 最后你可能已经猜到了维护成本方面的问题。你必须为很小功能的类写出大量的接口。
什么是LEGO
当使用VIPER时,你的感觉就像是用乐高积木来搭建一个城堡,这也是一个表明当前存在一些问题的信号。可能现在就应用VIPER架构还为时过早,考虑一些更为简单的模式可能会更好。一些人会忽略这些问题,大材小用。假定他们笃信VIPER架构会在未来给他们的应用带来一些好处,虽然现在维护起来确实是有些不合理。如果你也持这样的观点,我为你推荐 Generamba 这个用来搭建VIPER架构的工具。虽然我个人感觉,使用起来就像加农炮的自动瞄准系统,而不是简单的像投石器那样的简单的抛掷。
iOS 关于MVC,MVP,MVVM的总结和思考
android 关于MVC,MVP,MVVM的总结和思考
Asp.Net 关于MVC,MVP,MVVM的总结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