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国摄影用光》之一

最近在读一本叫《美国摄影用光》的书,很受启发,跟大家分享一二,希望对各位的摄影技术有所帮助。

说“光”是摄影作品的原材料,一点儿不假。因为我们拍摄的所有物体或者动作,其实都是在操纵光线,以达到我们想要通过影像传达情绪或者思想的目的。因此除了基本的构图外,最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就是如何用光了。要想学好摄影,学习用光是基础中的基础。

很不幸,国内讲“用光”要么就是纯概念,什么用光六大要素,什么顺光、逆光、侧逆光;要么就是大谈技巧,什么测光啊,曝光啊,什么顶光又不利于拍摄人像啊,光源与被摄主体之间连线夹角要为25°~45°啊...... 看得我云里雾里。这些知识可能有用,但要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感觉一点儿用也没有,比如为什么拍人像需要近一点儿?这个方法通用吗?如果皮肤不好怎么办?如果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旦换个环境,换个背景或是换个拍摄主体,还是不知道如何用光。

在搜寻一天后,终于找到了一本古老的书,就是前面提到的《美国摄影用光》(现在最新的第5版叫《美国摄影用光教程》)。

说这本书古老,是因为本书第一版在1990年首次发行,距今已经有28年,其前身《摄影用光技法精粹》里面的案例还是以胶片为主。但正如作者说的那样,摄影用光的潮流在不断发生变化,但以光的特征为基础,其原理不会改变,除非基础物理发生了变化,这就是本书价值永久存在的原因。

再来介绍下本书作者Fil Hunter。尽管我不是专业摄影师,但依然被其履历惊艳到了,特别是其客户包括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这一条,尽管现在入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中国摄影师也不少,但能写教程的没有几个,能把“用光”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的就更没几人了。


Fil Hunter.png

除了理论浅显易懂,初读几章后,你还能感受到作者写书时的严谨,以及对摄影技法的包容之处,真的让我看到了授之以渔的思想和方法。

再来看看学习了本书后的效果,上面那张图里提到的Steven Biver,也是本书的联合作者,正是这本书前一版的受益人之一。此外还有很多类似的实例证明了这本书的价值。比如:

一位成功的肖像摄影师说自己在第6章中拍摄盒子小节中学到的表现方法比从所有肖像拍摄书籍和课程中学到的都要多。

读了这本书后,一位婚礼摄影师第一次拍摄了自己的作品,在一个州的专业摄影比赛中得了冠军(并不完全是好消息,他在比赛中一举击败了本书其中一位作者!)

一所专科学校将本书作为摄影用光教材。第一年,那个班的作品在年度学生艺术竞赛中获的奖项超过了所有艺术系班级获得的奖项总和。

以上这些都只是国内2008年9月版的一些成功案例。如今,受到这本书启发的摄影师、非摄影师估计都能绕地球好几圈了。尽管这本书里所有的用光都是用室内光进行案例讲解,但这些方法相信也可以扩展到室外用光,技巧和方法应该都是相通的。

要学习用光,首先需要了解光的反射,因为我们的相机捕捉到的光一般不会是直接光源,而是光源照在拍摄物体上所形成的反射。如果不去了解光的反射,在拍摄具体对象时就会遇到麻烦。比如拍摄金属或是玻璃材质的物体,或是拍摄平静的水面,我们可能会把照片拍得很模糊,或是拍到很强的反光,或者是把各种不需要的反射光、投影也拍了进去……因此了解光的反射是用光,布光的基础。

自然界的光有三种反射:漫反射,直接反射也叫镜面反射,带偏振光的反射。当光照在物体上时都会产生这三种反射,不同之处在于,不同材质的物体,其产生反射的类型占比不一样。比如,白色的布或者是白纸,其反射主要是漫反射,直接和偏振反射几乎没有;而黑色的塑料板,几乎不产生漫反射,更多的是偏振反射和直接反射;而表面光滑的金属则会产生大量的直接反射。


读《美国摄影用光》之一_第1张图片
反射.jpeg

不同的反射只跟物体表面的材质有关,跟用什么光源,用多大的光源无关。

如何确定反射光是哪种类型呢?一般表面比较粗糙的物体会产生大量的漫反射,生活中大部分物体都是漫反射材质的,而表面光滑的绝缘体则会产生偏振光,表面光滑的导体则会产生大量的镜面反射。

除了用材质区分光的反射类型,我们还可以借助偏振片,如果透过偏振片看到光变暗了,则说明这个反射有部分偏振光,如果亮度没有变,说明这个反射属于直接反射。

知道了反射类型有什么好处呢?
拍摄不同的物体,需要用到不同的反射类型。比如当你要拍一本带有黑色皮革的笔记本时,由于黑色几乎不产生漫反射,因此我们需要借助黑色皮革所产生的直接反射来拍摄。如果物体表面比较光滑,也就是有大量的直接反射产生,这时我们就需要控制角度系,同时想办法制造点儿漫反射来满足要求,因为漫反射可以使物体表面的细节更突出。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我们经常使用漫反射来拍摄人像,漫反射经过了多次反射,没有明显的方向性,因此它的光线比较柔和,更容易展现人物的细节和柔美。

对于偏振光,典型的例子就是拍摄月亮,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其中大部分光是偏振光,如果直接使用单反或是手机去拍摄,很可能拍到一团光亮,而不是月亮上的环形山等细节。


读《美国摄影用光》之一_第2张图片
未加偏振镜.jpg

这时如果使用偏振镜过滤一部分偏振光就是个非常好的方法:


读《美国摄影用光》之一_第3张图片
月亮加偏振镜.jpg

如果你不知道物体表面上主要反射的是哪种光,就很难谈得上如何避免某类反射或是利用某类反射。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需要利用漫反射来表现物体的表面,因为使用直接反射会让物体表面模糊不清,当然对于那些表面是黑色的物体则需要区别对待。

当然光不仅可以表现物体的表面,还能用来表现物体的形状和轮廓。通常我们所拍摄的物体都是三维的,在三维空间中最能表现物体形状和轮廓的是什么呢?对,是阴影。在二维空间中没有阴影,因为二维空间没有深度。阴影是物体深度的表达方式,当然除了阴影,还有透视中的形变以及背景色调的变化都能表达深度。但阴影的表达在拍摄中最为常见。

影响阴影主要有三要素:

  1. 光源的尺寸
  2. 光源离拍摄物体的距离
  3. 光源的方向

光源的尺寸也就是光源的大小决定阴影的“软硬”。这里的“软硬”是指阴影边缘的模糊程度,如果阴影部分和明亮部分泾渭分明,这样的阴影称为“硬阴影”,造成“硬阴影”的光源称之为“硬光源”;反之,如果阴影部分和明亮部分模糊不清,阴影的边界不是很清晰,那么这样的阴影称之为“软阴影”,这样的光源叫“软光源”。

理论上,小光源产生硬阴影,而大光源产生软阴影。但这是相对的,因为阴影的软硬除了跟光源本身的尺寸有关,还跟拍摄物体离光源的远近有关。

光源离拍摄物体越近,其产生的阴影越模糊,反之则产生的阴影越清晰。不信你打开手机手电筒,照射下自己的手指试试。太阳虽然很大,但离我们很远,算是个小光源,因此正午的太阳在没有云层遮挡时,产生的阴影很硬。而到了傍晚,太阳经过云层产生了漫反射,这些光线从不同角度射向阴影,减淡了阴影,使得其边缘变得模糊,这时的太阳又成了软光源了。

在室内拍摄时,多数是利用软光源进行拍摄,这就是摄影棚有那么多柔光箱的原因。


读《美国摄影用光》之一_第4张图片
柔光箱.jpg

读《美国摄影用光》之一_第5张图片
柔光箱2.jpg

了解、认识反射是用光的第一步。下一篇将解读如何利用直接反射来拍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美国摄影用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