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找不到《奇迹男孩》

蹭着奇迹男孩电影的上映,拾起书来看了一番,《奇迹男孩》是看得人很爽的一部小说,得益于作者对于故事的独特编排,围绕Wonder的主角奥吉展开,透过多个的视角展现出了“行星围绕恒星”运转的全貌,而被视为Wonder的奥吉更是带给你无尽的感慨,也感叹整个故事:Wonderful 太美好!


中国社会找不到《奇迹男孩》_第1张图片
Wonder人物图


看到或听到一个故事,我会本能的寻求角色感,角色感我把它解释为与故事人物寻求联系或者匹配相似性的过程,粗略的说就是在故事众多人物中找到一个与自己相像的人。但在Wonder这本书中我却很难找到,因为可能比最可恶的朱利安还可恶,我的成长经历告诉我,我绝不会因为欺负或嘲笑一个和我们不太一样的人而最终被孤立,少数人会选择站在我一边,而绝大多数人会选择沉默,即使你心怀善意,但你也很可能把他藏在心里,慢慢消磨殆尽。


当面临着正确与善良的选择时,选择什么?

当面临着正确与善良的选择时,选择善良。这是布朗先生的第一课。奥吉的原型在身边比比皆是,太胖太瘦,太高太矮都可能经历到类似奥吉的遭遇,甚至你我某一瞬间的弱势就如同那个面部畸形被众人盯着看的奥格斯特。同样五年级的时候,班里的小A就是那个独特的存在,一个成天挂着尴尬而无知微笑的一个人,当他拿到颜料冲泡的饮料瓶时,开心地喝下并回报给你一个大大的笑脸时,很多人选择了开怀大笑,当他被铁皮铅笔盒敲得吱吱直叫时,很多人还是选择了开怀大笑。当时很多人的行为可以借助本书做出一个解释——没有信念。

信念?信念?信念?如果问我10岁我,我可能一脸懵逼,回你三个字:不知道!即便问20岁的我,我也不觉得能够解释它,或许要等我到了30岁、40岁,才能给出自己的答案吧。

信念=真正重要的事情的准则


我不想上学。……谢谢你让我去上学。

“我不想上学。”、“妈妈,放学早点来接我。”……这是幼儿园门口的真实写照,我父母也总是津津乐道于我幼儿园时所经历的生离死别,每天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着再见。不想上学,也是奥吉面对上学的第一反应。但不同的是,在一学期结束后,他对他妈妈说出了:谢谢你让我上学。

在一个中国式的家庭中,很难听到对父母说出“谢谢”这两个字,不在于它不符合中国人的表达习惯,而是对于孩子,向父母索要的那种理所当然。在一个中国式的校园中,也很难听到“我喜欢上学”这样的表述,因为我们不想违心而言,毕竟我们在学校的那些年好像确实不怎么喜欢它,上学只当成了一件我们应该做的事。


中国社会找不到《奇迹男孩》_第2张图片
Auge态度转变的事件线索


从“我不想上学”到“谢谢你让我上学”,对于奥吉来说绝对是一次艰辛与勇气的体验。基于该作品我试图列出其中的线索或关键事件,伴随奥吉体会他内心的波澜起伏。

A.  Auge父母利用图什曼(屁股同音)校长的名字勾起Auge的兴趣;

B. 图什曼校长安排的新同学和参观活动提升Auge对学校的认识;

C. 初入学校遭遇旁人的冷落感到难过;

D. 杰克的陪伴增强了Auge的信心;

E. 陌生同学萨默尔的关心让Auge找到安慰;

F. 万圣节偶然得知杰克其实只是逢场作戏的绝望;

H. 得知真相,与杰克冰释前嫌后的开心;

J. "走进大自然"之旅让Auge结交更多朋友的兴奋;

K. 获得亨利·沃德·毕彻奖章的漂浮。

每一步的心路历程无疑都伴随着周围人的善良与奥吉自己的勇气,作为成年人的父母老师的引导无疑至关重要,也是第一步。


有时候从头再来也不错

“有时候从头再来也不错”这是朱利安的信念,当他孤立杰克、奥吉最终却反被孤立最后转学不禁让我再次感慨:太美好!作为作品中最反面的角色,或许最终也被善良感化,发出有时候从头再来也不错时,不难想象,他一定也想着善良的那条路前进吧。

伟大不在于你有多强大,而在于你如何利用自己的能力……有能力激励最多心灵的人是最伟大的。

当奥吉用自己的幽默与勇气面对周围的人时,当周围人用自己的善良与平常心看待奥吉时,这是世界必然起着某种化学反应,这种化学反应导致的必然结果是,你我都更加美好。

从头再来,给了每个人希望,一种可以改变的希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社会找不到《奇迹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