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基于信息论的人生观

 信息论、傅里叶变换和麦克斯韦方程组可以说是改变我世界观的三样东西,加上我研究方向是视频编码,对信息论的理解可能会更深入一些,香农信息论指导我们进行强大的信息编码,大大提高视频传输的稳定、高效和可靠性。不过这篇文章可不是科研分析的文章,而是分析信息论的思想 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本文的例子引用自万维纲老师的《精英日课》)

一个基于信息论的人生观_第1张图片

1.信息与冗余
由两条“消息”引出话题 —— 
  1. 怎想再很,末第铎制释能锁其那策铜怎亚,狄幺濑互梯是日方通的。
  2. 对这些村民来说,星期天是休息的日子,至少不需要到田地里干活。
第一条消息是我胡乱打出来的字,第二条消息则是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石黑一雄的小说《被掩埋的巨人》中的一句话。请问,哪条消息的“信息量”,更大?
直觉上来说,你可能认为第二条的信息量更大,因为它至少是一个信息,而第一条完全是乱码。但第二条消息其实只不过是看起来更有“意义”而已 —— 信息量更大的是第一条。
第二条消息中有很多“多余”的字。即便把其中有些字给去掉,留下空白,你也能猜到它们是什么字。比如说 ——  
“星期__是__休__的日__”
你一看就能猜到这句话是“星期天是休息的日子”。
这就是说,第二条消息,是“可压缩”的。

这个例子可以引出信息论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消息的冗余性很高,因此 要想有效率,它就应该被压缩!这个观点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很多人(包括我)一直有一个疑惑:怎么样才能把生活过得“丰富”。在信息论的观点中,可以提炼出一个词:“压缩”。正是这个词,可以指导并量化我们的“生活宽度”,信息论中的重要概念“信息量”是量化的计算工具,具体概念我不介绍了,我不喜欢在博客里贴出太多数学公式,在文尾我会贴上链接,总之信息量可以总结成一句话: 可供选择的范围越广,信息量就越大

2.空话与人生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空话的信息量几乎为0,领导在台上讲的基本都是一些套话,说了上句下面的人都能接上下一句,这样的话没有不确定性,因此信息量几乎为0。 信息在于你做出了多少不确定性的选择,增加了多少意外,有多大的自由度
 再说一个例子,一个人每天都按部就班地上班,周而复始,每一天的行动基本可以从前一天进行预测,用视频编码的话来说,他的MV≈0,不值得被记录,对应的比特数也特别少。如果你想在有生之年做出许多值得被记住或者载入史册的事,你就需要把生活过的跌宕起伏,增加不确定度,当然这要建立在自身的能力强的基础上。

一个基于信息论的人生观_第2张图片

3.一个权衡
上面说了这么多,真正能完全做到的人不多,生活中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不能这么随性。那么如何才能过的合理呢?回到之前的那个例子,“ 星期天是休息的日子”这句话由于它的不确定性不高,因此容易被人接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面临一个矛盾:我们既想活的更有意义,即信息量越大;又要跟人好好交流,这就需要我们增加信息冗余。给别人一个合理的预期,让人觉得你是可预测的,才能进行合作。这个道理类似于 喜欢 = 熟悉 + 意外 ,这个观点在之后会进行详细解读。信息量要多少合适,这是一门艺术,需要结合自身喜好进行探索,适合自己的信息量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

一个基于信息论的人生观_第3张图片

总结:通过信息量这个分析方法我们可以衡量生活中发生的事的信息量:可选项越多,不确定性越高,自由度越大,则信息量越大。同时,部分提高冗余性可以方便我们进行人际交往。这个“度”的把握见仁见智。借用孔子的一句话,就是“ 从心所欲不逾矩 ”。

你可能感兴趣的:(前沿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