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6-瑶

《土地财政与分税制:一个实证解释》第一部分(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第二部分(从工业化到城市化:以地生财的新发展模式)

1990年国务院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出让开始,土地使用权市场正式出现并建立起来,此后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和工业商业用地的大规模开发,城市使用权出让的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以土地出让金为核心的土地财政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土地出让发展迅速原因:1.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工商企业和居民住宅的需求迅速增长2.政府以土地征用、开发、出让为支柱的地方经济发展模式。那么是什么力量导致地方政府走向这一发展模式呢?这篇文章试图从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入手来对土地财政提出实证解释。

1.财政分权理论

财政分权理论认为在地方资源和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及居民可以“用脚投票”的前提下,中央对地方的财政分权可能引发地方政府间良性的区域竞争,从而有效推动经济增长。

2.财政包干制

财政包干制实际上就是中央对地方的分权体制,这种体制对中国地方的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其基本机制就是基于财政分权的区域竞争。

3.学术界的一些研究

林毅夫等人发现财政包干制对地方GDP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钱颖一等人研究表明这种促进作用是通过政府的区域竞争模式实现的;还有一些学者进一步表明如果以财政支出法来衡量分权程度,那么在无论财政包干制还是分税制体制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几乎都可以用分权理论来解释。

4.需要解释的两个问题

上述的研究没有解释两个问题:一个是在中国传统财政分权理论的前提条件并不存在,地方政府展开的竞争如何成为一种良性的竞争;另一个问题忽视了中央与地方关系在分税制改革后的巨大变化,分税制改革是集权的,这与分权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解释机制有内在冲突,这又给地方政府行为带来了什么样影响。

5.对两个问题的回答

第一个问题:有些学者认为在传统财政分权理论前提不存在的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不但不会促进经济增长,反而会滋生腐败。在中国地方政府竞争更多出于政治晋升目的而非居民福利。

第二个问题:涉及对分税制性质判断问题。分税制是中央集权,与财政包干制分权不同,分税制改革是针对财政分权产生的问题而进行的制度变革。分税制对地方政府行为也有决定性影响,使政府的“援助之手”变成“攫取之手”。这篇文章是从第二个问题来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解释。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0-6-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