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动态规划-切木头问题(钢条切割问题)

给自己留个纪念吧:一学期的算法课结课(2017年1月3日)期末考试结束,期末考试A了前三道,贴一道动态规划的题目吧。

考试题目上机的题目是这样的:

切原木问题:给定一根长度为N米的原木;另有一个分段价格表,给出长度,对应的价格PL。要求你找出适当切割原木分段出售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RN。例如,根据下面给出的价格表,若要出售一段8米长的原木,最优解是将其切割为2米和6米的两段,这样可以获得最大收益R8=P2+P6=5+17=22。而若要出售一段3米长的原木,最优解是根本不要切割,直接售出。

Length L 1 2 3 4 5 6 7 8 9 10
Price PL 1 5 8 9 10 17 17 20 23  28

输入原木头的长度;

输出最大价值;

例如输入8;输出22;

好,下面开始思考总结:采用填表自底向上的经典动态规划来做。

对于长度为n的钢条总共有种不同的切割方案。设距离钢条左端i(i = 1,2,....n-1)英寸处为可切割点,那么我们对每个切割点都可以选择切或者不切,则总共有种方法。因此暴力枚举每一种可能是不行的。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 DP)思想启发于分治算法的思想,也是将复杂问题化解若干子问题,先求解小问题,再根据小问题的解得到原问题的解。但是DP与分治算法不同的是,DP分解的若干子问题,往往是互相不独立的,这时如果用分治算法求解,那么会对重叠子问题重复进行求解,从而使得浪费大量的时间。那么如果我们保存已经计算过的子问题的解,这样当再次计算该子问题时,可以直接使用,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

DP正是利用一个表记录所有已经求解过的子问题的答案,只要一个子问题被求解过,就将其答案保存起来,无论以后的计算是否会用到,这就是DP的基本思想。

  设计动态规划的四个步骤:

  1、刻画一个最优解的结构特征。

  2、递归地定义最优解的值。

  3、计算最优解的值,通常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

  4、利用计算出的信息构造一个最优解。

DP和分治的相似

  • 都是通过组合子问题的解来求解原问题。

DP中的“programming”指的是一种表格法,而非coding。


DP和分治的不同

  • 分治步骤:(例如归并排序)

    • 将问题划分为互不相交的子问题

    • 递归地求解子问题

    • 组合子问题的解,求出原问题的解

  • 对于DP:

    • 应用于子问题重叠的情况,即不同的子问题具有公共的子子问题(子问题的求解是递归进行的,将其划分为更小的子子问题)

      • 这种情况下分治会做很多不必要的工作,会反复求解哪些公共子问题。

      • 而DP对每个子子问题只求解一次,将其解保存在一个表格中,无需每次都重新计算,避免重复工作。


下面来写一下递推公式:

假设我们最优的第一刀直接切出一个距离左端为i(i = 1, ....n-1)的钢条,这一段整体收益最大,即不再对这一段继续切割。我们只对剩余长度为n-i的钢条,继续切割,求其收益最大的切割方案,这样问题只化为一个更小的子问题。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长度为n的递推公式为:


                                                           

贴个代码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自底向上,两个循环,不用递归; 
  
int main()  
{  
    int n;  
    cin>>n;  
    int price[11]={0,1,5,8,9,10,17,17,20,23,28};  
    int *r=new int [n+1]; 
  
    for(int i = 0; i<= n; ++i)  
        r[i] = 0;  //初始化
  
    for(int i = 1; i <= n; ++i)//规模长度为i  
    {  
        int q = INT_MIN;  
        for(int j = 1; j <= i; ++j)//计算规模为i的最大收益  
        {  
            if(q < (price[j] + r[i-j]))//因为i>i-j,所以当计算r[i]时,r[i-j]已经解决,可以直接用  
                q = (price[j] + r[i-j]);  //迭代q;
        }  
        r[i] = q;  //找出i这个位置的最优解;
    }  
    cout<

你可能感兴趣的:(算法,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