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知多少”,小编今日与大家畅谈重阳

韶华网络传媒

        “重阳”一词来源于《易经》。《易经》中有“六阴九阳”一说,将“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阴,两九相重,故重阳又叫重九,我们也常称重阳节为“双九节”、“重九节”。

“九九重阳知多少”,小编今日与大家畅谈重阳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古人从很早开始庆贺这个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便已形成,见于记载是在三国时代曹丕的《九日与钟繇书》,到了唐代才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1989年重阳节被定为老人节,老人象征着迟暮与九相似,所以重阳节还有一个名字“老人节”。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谈起重阳节由来,可追溯到先秦之前人们为庆贺农作物丰收之宴饮,《吕氏春秋》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藉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到了汉代,受古代巫师的影响,有了求寿之俗,同时也有了大型宴饮活动。由此构成了重阳节的重要基础。

“九九重阳知多少”,小编今日与大家畅谈重阳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古人认为“阴极必变”,而九月九日,日、月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故衍生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长寿的活动。在古代,民间有重阳登高的习俗,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故重阳也称“登高节”。相传此风俗起于东汉,唐代诗人也通过大量诗篇来写重阳节的这一习俗,如杜甫《登高》中的“百年多病独登台”,再比如张九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等。古人称茱萸为“辟邪翁”,在登高的时插茱萸、佩茱萸,当然重阳时有人也戴菊花、饮菊酒或将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有意思的是古人将菊花称为“延寿客”。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云:“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就说明了这点。

        另外重阳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是吃“重阳糕”。重阳糕制成九层宝塔形,上面作成两只小羊,有重阳(羊)之义,有时在上面插小红旗代替茱萸、点蜡烛灯来代替“登高”。在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额头,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儿女万事俱高。

“九九重阳知多少”,小编今日与大家畅谈重阳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现代人过重阳节,已不像古代那般复杂,但还是保留了插茱萸的活动。人们通常在农村或者小河边挖茱萸,体验得来的过程。通常在重阳节的这一天,一些地方也会举办一些活动讲解或者宣传这个节日的来历和重要性。当然,不同地方过重阳节是不一样的。河北省香河县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山东省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胡萝卜汤,有谚语“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江西省广丰县会在九月九日打糍粑……这些精彩纷呈的活动使重阳节更加丰富多彩,也使重阳节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与认可。其实现在重阳节本是老人节,比较普遍的活动还是去养老院去照顾老人或者回到家里陪陪家里的老人。

“九九重阳知多少”,小编今日与大家畅谈重阳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重阳节历史悠久,大约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寄托着从古到今人们对生活美好的期望。现如今我们更是将重阳节定为了老人节,为这个节日多了更深层次的含义,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有时间的话设法回家陪陪老人家,让他们的晚年不再孤独。九月九日,我们享受重阳节,不要忘了亲人的殷切期盼,他们或许只是在等你的一个电话。

作者:杨晶晶

2017/10/29

编辑:李道同

你可能感兴趣的:(“九九重阳知多少”,小编今日与大家畅谈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