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除了回顾过去,我们还会展望未来。
翻开去年写下的目标,有完成的,也有没完成的。你会发现,有一些目标,我们每年都制定,却似乎从来没有完成过,比如减肥、学英语、早睡早起。
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可能是因为我们对目标没有足够清晰的认识。
认识目标
按不同的划分方法,目标可以分为不同的种。
目标还有其他的分类方式,以上三种是最影响我们是否能实现目标的分类方式。
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
每个人看待时间的方式不一样,划分长期和短期目标的标准就不一样。
谢丽尔.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中,给出过一个建议。她建议在职业生涯中应同时确定两种目标:长远的梦想和18个月的短期目标。
长远的梦想不一定要特别具体,但它应该能反映出一个人大致的工作方向。
即使一个模糊的目标也能为你提供人生的方向,它就像一个远处的路标指引你前行。
长远的梦想给予我们方向,但是,如果没有把愿望转化成真正的目标,我们的欲望就仅仅是停留在“希望能实现”的层面。
一万小时定律虽然不完全正确,但它告诉我们,在任何领域想要有所成就,都需要投入时间和付出努力。如何划分适合自己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还和目标的其他分类方式有关系。
绩效目标与精熟目标
绩效目标和精熟目标取决于我们看待目标的方式。
当我们追求绩效目标时,我们看重的是完成目标所取得的结果,它代表着我们的能力、才华和自我价值,它意味着我们如何衡量自己,以及他人对我们的评价。为了证明自己,我们必须取得好分数、完成高业绩,表现的成功又完美。
绩效目标带给我们动力,但是,如果我们把表现当作标准评价自己和他人时,会对我们产生严重且不良的影响。
我女儿小学一二年级时,在班上的考试成绩中不溜秋,她的口中常常出现这样的话:那些好学生如何如何,我们如何如何。我很好奇的问她:什么是好学生?她说:就是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啊!
取得好的考试分数当然好,但若是仅以成绩高低来标签好与差,不仅偏颇,还会让自己和他人形成僵固式思维模式。
在僵固式思维模式里,成绩和表现是自我能力、才华和价值的体现,能力和才华只有用在恰当的地方,才能证明“我行”。太高的挑战和太难的任务有可能会失败,从而应验内心那个“我不行”的想法。此时,放弃才是最好的选择。
既然挑战和困难会证明“我不行”,那么寻求帮助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我不仅不能战胜它,还要公然宣告“我无能”,这实在是太可怕了,最好不要这么做。
生活不会一帆风顺,挑战和困难如影随形。在僵固式思维模式下,阴影越来越大,沮丧越来越深,改变和行动越来越难。
听了女儿的话,我深知其中利害,于是回答她:我认为你也是好学生啊,只要努力学习,都是好学生。考试并不是为了衡量谁好谁差,考试的作用是看看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哪些已经掌握,哪些没有掌握。把没有掌握的部分努力学会了,每个人都可以考好分数。
我在帮女儿建立另一种目标——精熟目标。精熟目标重视的不是一次表现,而是长期表现。这种目标看重的是自我提升,它关系到你是否做出了最大努力提升自己,而不是证明自己。
注重精熟目标,遇到困难和挑战不意味着你缺乏能力,而是目前你还没有掌握它,你要做的是找到熟练掌握的方法和失败的原因,并且付诸努力和行动。完成目标的乐趣就在于,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挑战。
追求精熟目标,意味着你拥有成长式思维模式——成长本身就是目标。“努力”和“进步”是最有滋味的养料,每一次的进步都会让你更加努力,更有动力。
和僵固式思维一样,面对失败和障碍,你也感到难过和沮丧。不同的是,这恰恰能够激发你行动,找出原因并战胜和跨越它。寻求帮助、取得进步,才是你最想做的事。
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几乎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能力、成就、自尊,甚至人际关系。
想一想,当你持有僵固式思维模式时,你认为自己和他人的智力、性格和品性都是不变的,在你和他人关系出现危机时,你会努力找出原因并付诸努力吗?在你和他人的关系发生变化时,你能觉察到吗?
当你持有成长式思维模式,你是否会在人际关系陷入危机时学习到一些人际交往的法则,你是否会关注到彼此发生的变化,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你把这一切看成自己成长的机会。
要实现目标,不仅要关注目的,还要关注动力。
进取目标和防御目标
进取目标是从成就角度考虑的,追求成就,是为了得到爱。回想小时候,当你考出好分数时,会赢到老师和父母的赞美与鼓励;当你考的不够理想时,会看到老师和父母的冷落与叹息。你得出结论,要得到爱、认可和嘉奖,必须取得成就。
防御目标不同,它是由通过对安危的衡量而构成。规避风险,避免犯错,是为了保障安全。你曾经也取得过在你看来不俗的成绩,但是父母和老师并未当回事;但你如果考的不及格,则会遭到严厉的惩罚。你得出的结论是,要想不挨揍,就得不犯错。
有时候,目标的性质也决定着目标的类型。你购买彩票,绝不会考虑到有何安全问题;你接种疫苗,不会认为这是一种成就。
另外,如果你是个人英雄主义,你敢于冒险,获取成就;你看重家庭,重视集体,你会更注重于预防损失。
人生道路上,我们既需要爱,也需要安全。因此,我们会同时追求两种目标,也会在两种目标中�徘徊。
“进取”和“防御”两种思维方式影响着我们的决定、策略、对待挫折的态度及整体的幸福感。
我们追求进取目标时,会被高价值及高成功率所鼓舞,比如获得更多的金钱、更高的职位或爱人倾慕的眼光;追求防御目标时,我们获得的是放松、平和的感受,比如购买保险、遵守交规或定期体检。
进取目标,动力来源是对成功的渴望;得到鼓励会让我们动力满满,加足马力向前飞奔。遭遇挫折及负面反馈,则容易丧失动力,如同放了气的轮胎一般。
防御目标,动力来源是对失败的警觉。面对挫折会降低对成功的期望值,但却会让我们越发警觉,动力剧增。与进取型目标不同的是,得到鼓励会让我们动力下降。
两种目标的动力来源不同,不同的反馈会造成不同的效果。
追求成就和荣誉的进取目标时,乔布斯、郞平的成功故事会给你最大的动力,你还可以在马桶前贴上目标完成后将获得的奖励,来激发我们最大的动力。
当然,如果你看待事物的眼光是防御型的,听了乔布斯英年早逝的故事,你更可能积极锻炼身体、按时吃饭、早睡早起来达成健康目标。
可见,乐观精神精神适用于进取目标,防御性悲观则给防御目标带来动力。如果你想鼓励你的朋友,需要了解他为什么有这样的目标,否则的话,可能好心办坏事。
了解了目标的不同类型,你是不是正在评判各种目标的优劣,以便自己选择?你是对的,接下来,我们就要来看看如何选择合适的目标完成策略。
选择适合的目标策略
要完成目标,你先要问自己“为什么”,它决定着你的动机,意味着事情是否合乎你的心意。
“为什么”思维
首先我们要问自己,完成目标的意义是什么?比如学英语,对你来说是增加一种能力,还是避免被淘汰。如果是前者,这个目标是进取目标;如果是后者,这个目标是防御目标。
再者,你更看重学习英语所取得的成绩,还是更看重学习中所取得的进步。如果是前者,这个目标是个绩效目标;如果是后者,这个目标是成长目标。
最后,你要问自己,打算用多长时间达成目标。这一点,涉及到目标具体是做什么。
“是什么”思维
学英语包括了背单词、学语法,听说读写都是其内容。“是什么”思维把愿望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它让你更加专注于当下,专注于具体的必要行动。
想象一下,你为了阖家团圆,春节时候邀请自己的父母、伴侣的父母以及你们的兄弟姐妹来家里过年。年假结束后,你暗暗感慨:我怎么会这么做?我怎么会以为安排那么多人的食宿是件容易的事?
这是因为你只想了“为什么”,却没有想过“是什么”。于是你掉进了“美好意义”的漩涡,却带来了一场噩梦。
对“为什么”和“是什么”的思考,还影响着你心底的算计。思考未来时,你倾向于牺牲实际的考虑而选择潜在的回报;思考近期时,你倾向于获得即时回报。
不仅如此,“为什么”和“是什么”还影响着你的选择和决定。如果你过于关注目标的意义,那么目标的实现可能通常发生在遥远的未来;如果你过于关注目标具体“是什么”,你有可能会纠结于细节而放弃了眼前有价值的机会。
了解了这些,该怎样选择适合的策略?
任何大的成就不是采用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就能得到的。你需要知道如何为排除特定的困难而选择相应的思考方式(或者知道如何为帮助别人实现目标使用得当的表达方式)。
正确的目标是最适合你处境的目标。
衡量处境
没有一种目标能适用于所有情形。你要依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目标策略。
实现目标过程中,随着情境的不断变化,目标策略亦需不断调整。
以减肥为例,最佳策略是先在短期内使用进取目标减脂,之后再使用防御目标保持。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策略,才能让我们更好的实现目标。
了解了各种目标的不同,你一定对完成目标更有信心、更乐观了。
乐观
电影《美丽人生》里那个被纳粹迫害的父亲多圭,以极端的乐观主义精神陪儿子玩游戏,为儿子在集中营里度过的灰暗童年抹上亮色,保全了儿子的性命。
当事情的关键不是坚决主动地采取行动,而是咬牙坚持、被动地听天由命,那么乐观的幻想是很有帮助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
不管哪一种目标,实现目标都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某种需求,乐观的幻想有益于我们找到目标背后的需求,从而让我们的关注点集中在能够促进目标实现的因素上,避免被与目标无关的琐碎事物打扰。
乐观适用于所有目标吗?非也。
完成目标的过程简单、重复、无聊时,乐观的幻想很有益处。但完成目标的过程复杂,需要你付出精力、做出努力及承诺的时候,乐观恐怕弊大于利。
你是否无数次的想象过拥有好身材的模样?去服装店,你甚至不需要试,只要看到喜欢的样式,直接拿小号就好。每次这么想之后,看到餐桌上放着的巧克力,你告诉自己,下次再控制饮食好了。
这是因为,在乐观的幻想过后,大脑信以为真,你随之放松下来。
相信你一定听过“秘密法则”和“吸引力法则”——只要你乐观地想象你的目标,你一定能够实现它。根据心理学家的实验,几乎可以肯定的说,这种憧憬会让人失去动力和劲头,无法付诸必要的行动。
既然如此,我们是否一定要舍弃乐观呢?
正确答案是我们要利用它,正确地制定计划和付诸行动。
如何实现目标
随着寒假的来临,我也一天天松懈下来。每天早上醒来,我都会想,我是趁着早晨清醒的时间看会书呢?还是换上运动鞋下楼跑步?
阅读和运动都是我的目标。时间往往在我焦灼的思考和艰难的选择中流逝,最终我要么没有跑步,要么没有阅读。
你是否和我一样,面临选择的困境?
制定计划或许可以帮我们摆脱困境。
制定目标计划
缜密的计划是有效行动的前提。计划的时候要考虑到自己和目标的差距,以及可能面临的目标与目标之间的矛盾。你可以按以下步骤制定自己的计划。
首先,摒弃杂念,不发短信,独处——思考自己的愿望是什么,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好几个愿望,选一个当前对你最重要的,把它当成思考中心。
其次,想一想愿望达成后得到的最佳结果是什么。任由你的乐观幻想驰骋,想象那个结果。
接下来,找到防碍你实现愿望的障碍。有时候,障碍也许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样,也可能不止一个障碍。这个障碍有可能是很具体的,比如“睡眠不足”;也有可能是很普遍的,比如“太累了”;有可能是你的想法、观念、情绪或习惯;还有可能是行为或当下的情形。
以上三步,相当于利用乐观的幻想考虑未来,同时基于以往的经验,你是否有能力克服障碍。这会产生三种情况:
一、你的愿望只是一厢情愿的盲目乐观幻想,或者愿望(目标)太过高远,当下要做的是放弃目标或重新调整目标;
二、你要克服的障碍才是你真正想实现的目标;
这两种情况,不要犹豫,重新回到第一步,思考你的愿望,愿望达成的结果,以及防碍你实现愿望的障碍。经过这样的不断思考,你的目标会越来越清晰。
三、你可以克服障碍,经过努力你能够达成愿望。
那么,最后一步,针对你要克服的障碍想出一个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在心里演练如果障碍出现时自己如何做。制订“如果……就……”计划:“如果某时在某地出现障碍X,我就采取Y行动(克服它)。”不断在心里重复这个办法。
这种计划方式几乎可以用于所有领域。
“如果我晚餐时吃了甜点,我就下楼跑5公里。”
“如果我感到焦虑,我就做15分钟冥想。”
“如果我难以集中注意力,我就听一首歌。”
“如果我上网,我就查查资料。”
这种计划方法叫做“WOOP思维训练法”,即愿望(Wish)- 结果(Outcome)- 障碍(Obstacle)- 计划(Plan)。刚开始用时,每天早上将其写下来,能够帮我们在一天中更好地执行计划。
要完成目标,仅是做到每天早上使用“WOOP思维训练”也不容易。因此,我们需要自制力。
自制力
自制力就像肌肉,不锻炼就会萎缩。
任何需要你打败冲动击退诱惑的行为都可以锻炼自制力。你可以要求自己每天早上使用WOOP,可以定期锻炼,也可以使用“Woop”来锻炼自制力——“如果我早上到办公室,我就写下一天的WOOP计划”。
如肌肉一般的自制力不会无休无止地工作。如果过度使用,它会精疲力竭。如果你总让它绷得太紧,不断的让它抵抗诱惑,它总有溃不成军的时候。
好消息是,自制力可以恢复。科学实验表明,适当的糖份摄入,有利于恢复自制力。
还有什么可以让自制力恢复?放松身心或者任何让你感到振奋的事都可以。想想为什么要完成目标,寻找动力也是个好办法。
有一把双丸剑——目标感染,既可能让你恢复自制力,也可能消耗你的自制力。如果你只是观察别人如何抵抗诱惑完成目标,你的自制力会恢复;如果你不仅观察,还和对方感同身受,你的自制力会在过程中消耗一空。
自制力没有你想的那么强大,不要轻易挑战它。过度自信和盲目乐观一样,带来的往往是悲剧。
今天,悲剧在我身上上演了。早上我跑了6公里,符合我的减重计划。下午肚子饿,我吃了一颗花生糖,还不至于破坏我的减重计划。可是,我没有刹住车,接着吃了好几颗花生糖,又吃了锅巴。早上跑6公里消耗的热量重新吃回来了(哭)。
自制力是我们的宝贵资源,我们要好好保护它。还有一个恢复自制力的办法是:适当的反馈。
适当反馈
反馈是检测现实与目标的标尺,它让我们知道我们在哪。
反馈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无论哪一种,恰当的反馈遵循以下原则。
真诚
无论目标完成的结果如何,好或坏,你的赞美或批评都需要基于事实。
尊重
如果目标完成的不好,你给予的反馈是安慰和同情,你就剥夺了别人对自己欠佳表现的责任感,对方也将失去掌控感;如果目标完成的好,你给予的反馈是过度夸奖,你就把自己放在一个比对方高的角度在评判对方。
具体和可控的范围
不论是积极的反馈,还是消极的反馈,针对对方完成过程中的细节和可控范围反馈将更加有效。
避免单独批评和赞美
如果你批评,请提出可以改进的建设性建议;如果你赞美,请指出对方的努力和策略。
传达现实的期望
真正有益的目标是有难度但可以触及的目标。如果传达的期望过于高远,只能当做笑话,没有实际意义。
切忌比较
比较是促进外部动机消灭内部动机的最好催化剂。
以上就是关于目标的一些分享。其中,没有提到一种目标——内在目标。
当我们被自己的愿望所鼓舞时,我们自由地做出来源于兴趣的举动而不是被迫强行执行任务。
其动力来源是“内在动力”。内在目标带来长久的幸福感。它满足我们对关联感、胜任感和自主权的需求。内在目标会得到因内在动力而带来的诸多好处(比如更强的创造力,深入的分析能力,更强的工作渴望),你还能避免奖惩带来的麻烦,也无持续监控的必要。内在目标能通过自己全情投入而得到更多的幸福感和快乐感。
愿你能理解目标背后的意义,拥有自己的内在目标。
2017已经来临,希望这篇小文能在您制定和实现的目标过程中,助您一臂之力。
本文所有论述、材料主要来自以下三本书:
《成功,动机与目标》,作者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社会心理学博士,现任哥伦比亚大学动机学科学中心副主任。
《看见成长的自己》,作者卡罗尔.德韦克,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的杰出研究者。
《WOOP思维心理学》,作者加布里埃尔.厄迁根,纽约大学及德国汉堡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比对理论提出者。其丈夫彼得是执行意图理论提出者。两人将其理论合二为一,提出WOOP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