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为什么口碑爆棚?因为导演做了这三件事!

《流浪地球》为什么口碑爆棚?因为导演做了这三件事!_第1张图片

微博超链接

《流浪地球》为什么口碑爆棚?因为导演做了这三件事!_第2张图片

头条超链接

《流浪地球》为什么口碑爆棚?因为导演做了这三件事!_第3张图片

《幕味》





《流浪地球》为什么口碑爆棚?因为导演做了这三件事!_第4张图片


000年1月12日,于娘子关。

 

这是刘慈欣定稿《流浪地球》的日子。进入千禧年,全世界都沉浸在迎接新世纪的欢乐中,刘慈欣在思考人类未来归宿的思绪中,写完这部短篇小说。

 

故事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地球表面灾难频发,人类面临生死存亡,暂时退居地下。科学家和联合政府制定了一个“流浪地球”计划,即在地球上安装大型推动器,将地球推出银河系,去宇宙中寻找新家园。

 

2015年,中影找到郭帆。那时候,郭帆正在监制饶晓志的第一部长片《你好,疯子!》。他自己也才有两部长片,《李献计历险记》和《同桌的你》,鉴于《同桌的你》4.7亿的好票房,中影想请他继续执导青春题材电影。

 

郭帆却说出了一直以来,想当导演的唯一初衷和诉求——“我想做科幻片。”

 

中影的库存里恰好有刘慈欣的三部作品:《流浪地球》《微纪元》和《超新星纪元》。他当时心里就选中了《流浪地球》,作为刘慈欣的资深粉丝,他根本不用任何背景介绍。

 

《流浪地球》为什么口碑爆棚?因为导演做了这三件事!_第5张图片

导演郭帆


“另外两个,一个是时代背景还不成熟,另外技术方面的难度要求更高,都达不到拍摄条件。《流浪地球》可能更适合一点。”

 

当时,炒得沸沸扬扬的《三体》电影版进入了“漫长的后期制作”,因为种种原因,耗费巨资的《三体》让中国科幻粉们从激动到一步步丧失信心,“改编刘慈欣”和“拍科幻电影”成了业界的一座难以跨越的屏障。甚至很多业内的电影人悲观地认为,中国目前不具备拍硬科幻的条件。

 

也是在这个时候,郭帆低调地开始了《流浪地球》的筹备工作。

 


 壹  

和中科院科学家互签保密协议。

 

“哎呀!这个烧饼真好吃。”这是郭帆跟我说的第一句话。采访那天,为了《流浪地球》马不停蹄的宣传工作,他已经48小时没吃饭了,这是刚刚吃上工作室同事从门口给他买的烧饼。

 

这是一间巨大的工作室,墙上贴的海报是《机械战警》《2001:太空漫游》《星际穿越》。而且这间工作室还是《流浪地球》整个美术组的工作空间,美术组最多的时候达到八百人,其中,他们在这里完成了不可计算的工作量。

 

《流浪地球》为什么口碑爆棚?因为导演做了这三件事!_第6张图片

郭帆导演在工作室接受《电影》杂志专访


那一刻我忽然有点明白,从2015年到2019年这四年他是怎么度过的,这部电影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流浪地球》小说中介绍了人类如何利用科技将地球推出银河系,有着复杂的物理学理论。为了确定《流浪地球》的世界观,郭帆请来了中科院的科学家们。

 

其中一位科学家一进门就脱口而出:“地球不可能被推走的,地球是推不走的。”原因是,地球假如是一个鸡蛋,里面是液体的,地壳跟鸡蛋壳按比例是一样的,大压强推过去的话,根本撑不住。

 

“我说老师别这样,这样项目就黄了,我们得假定它能够被推走。然后要找到这种合理性……什么是科幻片呢,就是我们基于科学,把它逐渐地合理化,我们增加一些新的技术去辅助,让这件事情从不可能变成可能。只要变成可能,不会被证伪,我们基本上就可以按照这个思路去做。”

 

几个科学家才算被说服,坐下来开始和郭帆讨论世界观的合理性,满黑板都充满了郭帆看不懂的公式。

 

在推论过程中,几个科学家之间还产生了“分歧”“,一位科学家直接否定了另一位科学家的定理。于是,两人各自占据一方黑板开始计算,下面坐着的郭帆和编剧一脸蒙圈地开始怀疑人生。

 

《流浪地球》为什么口碑爆棚?因为导演做了这三件事!_第7张图片


“他们提了很多特别有意思的点,包括全片最后高潮关于冲击波的那部分,刚好是他们正在研究的一个课题……聊完之后,我说我们这个项目要先签保密协议,这个是涉密的。然后人家说,我跟你聊这些,你也得跟我签保密协议。”

 

接下来的剧本创作更复杂,要编好多规则性的东西,比如发动机是什么原理,重聚变是什么东西。

 

在小说里,孩子问老师,什么是重聚变啊?老师说,你长大以后就知道什么是重聚变了。他就没讲。那我们就要解释这个重聚变。想来想去,烧石头,烧的是硅啊,就是硅聚变。那就开始琢磨,硅聚变到底得是啥样。”

 

而且,编剧们写一幕,就要拿到美术组做效果图,再根据视觉继续往下创作。

 

“一边创作剧本一边画概念设计,把整个环境都做出来,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是你可以直接用或者直接买到的,什么你都得做。未来一百年的茶几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功能?你必须把它具象化。”

 

说白了,每一个道具,都要做出来。甚至细致到,每个角色衣服上的二维码,只要观众拿出手机,都能扫描出角色信息,比如姓名、工作等等。

 

《流浪地球》为什么口碑爆棚?因为导演做了这三件事!_第8张图片


一开始,为了找到合适的美学风格,他们开始扒好莱坞最优秀的科幻电影,但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不能按照这样的视觉风格来做。

 

“第一批的概念设计特别夸张,超级夸张,装甲、车辆这些东西做得都特别前卫,一旦很前卫,就跟我们没关系了,特别像游戏,跟我们的文化没有连接。因为我们美学历程上没有工业革命这段,我们对机器没有情感。”


于是,首先剔除掉了好莱坞那种高科技感的东西。

 

“你看长安街,有很多建筑楼有前苏联的方方的那种风格,去俄罗斯你会觉得很亲切,亲切感在于我们有一段时间的美学是交叉的。”

 

郭帆找到了中国人熟悉的工业感:前苏联重工业的视觉风格。

 

并且,他采用了更为复杂的拍摄方法:绿幕和实景结合。

 

“我们在绿幕前搭了很多实景,你要让画面真实就要真真假假混在一起。车辆是真的、机器人是假的,当它们混在一起,你就觉得特别真,真假很难分辨。”

 

《流浪地球》为什么口碑爆棚?因为导演做了这三件事!_第9张图片



 貳  

找北大心理学教授建立人物关系三角图。

 

小说《流浪地球》的人物塑造没有给出很好的基础。小说以主人公“我”的视角,带领读者见证了地球被推出银河系的过程,但是全程“我”只是一个见证者,参与感较弱。并且,《流浪地球》对于人性深刻的挖掘更为理性和冷静,每个人在宇宙面前都过于渺小。

 

但“电影的创作逻辑,跟小说完全不一样,因为电影的核心是人和情感。”

 

为了让电影中的角色更具戏剧性、更立体,郭帆请来了北大心理学系钟杰教授,强化电影的人物关系。

 

“他把所有角色之间的关系理解成三角关系,成为三角关系就可以天然形成矛盾。我举个例子,女婿、岳父和女儿之间,女婿和岳父一定是天然对立的关系,因为他们本身是情敌。所以我们当时设置的时候,刘培强有老婆,那么另一个男人是谁呢,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兄弟,这个兄弟还得是情敌,要么就是岳父。这就是我们建立的一个非常完美的大小三角关系的结构。”

 

钟杰教授还利用了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理论,帮助完善《流浪地球》的人物关系。

 

《流浪地球》为什么口碑爆棚?因为导演做了这三件事!_第10张图片


“妹妹(这个角色)是刘启的本我,有点像《卧虎藏龙》里李慕白和玉娇龙的关系,玉娇龙是代表了李慕白的欲望,其实你发现所有好的人物关系,是完全符合心理学设定的。这样建立的人物关系通过心理学是可以倒过来推导我们的创作的。”

 

而所有人物的主要的情感落点,是刘启和远在空间站工作的父亲刘培强这对父子关系,而主角是那个刚成人、仍带着男孩稚气、也带着勇气去闯世界的“刘启”。

 

“中国式的父子关系特别有意思,俩大老爷们不太说话,我记得我爸只有在喝点儿酒以后才会跟我说点儿话,我看到的他最多的就是背影,所以小时候学那个课文《背影》太有感触了,我觉得我看他最后一面就是背影,相貌都模糊了。所以刘启对着天上说,我都记不清你的样子。那就是我的感受。”

 

郭帆的眼睛忽然流动起一丝柔软,“父亲对孩子的情感是炽热的,只不过中国人不太表达,父亲很多情感是隐忍的、是厚重的,父爱如山大概是这个意思,原来都不太理解,特别是在我成为父亲之后。(父亲)对孩子的爱是完全的付出,关键时刻他会把所有的爱都给你。”

 

《流浪地球》为什么口碑爆棚?因为导演做了这三件事!_第11张图片



   

读了十年的量子力学和物理学

 

采访前,《流浪地球》第一波点映的口碑已经开始发酵,但在采访中,郭帆没有夸过一句这部片子,相反,他对于这次科幻电影的制作经历有很多反思。

 

“我们在美术部门需要增加‘环境设计师’,整个大气的环境变化、地貌变化是什么样,这些都需要设计。包括冰层状态、冰结合当地地貌的变化,在以后,这些都要单独建立一个部门去做,因为我们没有经验,都是美术指导一个人在做。”

 

整个过程中,因为没有看到观众的反馈,也不知道这么做是不是对的。但是如果再去做的话,他会去趟美国,走一遍好莱坞整个的流程。

 

我问他,是什么勇气让他敢于吃这个“螃蟹”?

 

他腼腆地笑笑,“螃蟹还挺好吃的。当你喜欢做一个事情的时候,你其实不太顾及它的难度,你喜欢这件事情,喜欢没有理由。”

 

另外一方面,“电影局派我去美国学习,看到中美电影工业巨大差距之后,觉得我们必须得先干起来,啥也别说,先干吧,你干上才知道有什么问题,不然永远都是想象。你不干,你永远不知道困难在哪。”

 

《流浪地球》为什么口碑爆棚?因为导演做了这三件事!_第12张图片


听完了郭帆和《流浪地球》的整个历程,我很好奇,他什么时候萌发想要执导科幻电影的想法。

 

“为了拍科幻我大概准备了有十年,也不是准备,用了十年的时间做了积累。”

 

积累的是什么?

 

“你要做科幻,你好歹得知道很多跟技术、物理学有关的东西,比方说拍摄《雷神》,你得知道雷电是什么样子吧!如果你连雷电都没有见过,怎么编写雷神的故事呢?一些基本的科学定理、定律、现象,比如量子力学、天体物理里面的一些基本知识,比如说波粒二象性、洛希极限,如果这些东西你都不知道,我们无从兴奋,也无法下手去编一些跟科幻有关的故事。我也没有说有多懂,因为我是文科生,一开始也根本看不懂,特别是量子力学,太难,无法理解这个世界为什么是概率组成的,为什么同时它是波又是粒子。我也只能说了解了一些。”

 

郭帆三楼办公室的书架上,好几层都放着物理学的书籍。

 

1979年,中国第一本《科幻世界》出版。那一年刘慈欣16岁,郭帆还没出生,而在美国正上映《星际穿越》和《异形》。至今年,中国科幻文化走过了四十年,不算长,但也不算短。

 

希望从《流浪地球》开始,中国观众也能拥有自己喜爱的科幻电影。


采访/文:程 橙

编辑:康 妮 童 姥

制作:李 肆




好 文 推 荐


她是贾樟柯导演的老婆,更是他的电影符号


超人说:“汤姆在前面开飞机,我坐在后面屁股都冻硬了!”


年少轻狂时,周润发不给他借钱,杜琪峰骂他是烂泥


“当保安的时候我也没想到能执导《碟中谍》”


是枝裕和本人对《小偷家族》的解读


一场酣畅夜聊,解锁了打开赵立新的方式——本能


凌晨一点,崔永元讲了一个电影故事


我们做了一期陈伟霆的绝版封面


《三块广告牌》编剧:“这部电影是我结构性最差的一部。”


你可能感兴趣的:(《流浪地球》为什么口碑爆棚?因为导演做了这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