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次空间

开始今天的感慨前,先来听几个故事吧。这样的故事每个人都遇到过,时间,场合,形式不同是肯定的,感受却是相似的。

2012年在香港 因为身体不舒服没有和闺蜜一起去迪士尼 于是在酒店客房附近闲逛 遇到一位客房打扫的女服务员 刚开始交谈的时候 我甚至暗暗感慨她是一位月入6000-7000港币而已的普通工薪族 可是当我问及她的家庭,她告诉我她先生有工厂 有家族企业 而她不愿意闲着做全职太太 也不想附庸风雅的开个小资咖啡吧 于是她选择做客房服务 因为这是一份不需要面对客户的工作 让她的身心足够放松。她的先生也没有嫌弃她的普通工作,反而经常带他的客户来入住,为老婆打气。这是我第一次感慨六次空间: 我眼中做服务员的她 和真实状态下她满足的样子。

无独有偶,时间再往前推一点点,2010年。在一个平常的夜晚,我路过一个外文书摊,一位看上去文化不高的大爷推着他的平板车,上面满满的英文原著。我也买了一本:15块。忍不住问大爷,这样能赚到钱吗?还要躲城管,东躲西藏的?大爷的神回复是,我的儿子女儿都有公司 所以我不需要赚很多钱。还有每天和城管躲猫猫还能锻炼身体。这些书是我通过熟人从海关拿到的,成本为0 所以卖出任何一本都是赚钱,价格随我开。我于是华丽丽的被惊到了。这也是一次六次空间的案例:我以为的其貌不扬的摆地摊大爷和公司老板的亲爹:完全可以颐养天年的老太爷。

反过来,别人也有误读你的时候。有一次让我比较骄傲,我在写字楼偶遇过两位日本人。礼节性的鞠躬和问候之后,一位日本人很亲切的说 你也是日本人吧?我很礼貌的笑笑表示否定,另外一位霓虹君无比自信的说,不是啦,这位小姐是香港人。为什么呢 可能是我的穿着打扮?礼仪?日文发音?我没有跟他们做深入的交流,但极有可能是多年日本公司的礼仪和问候,让他们有了同胞之类的印象,让他们的六次空间有了错觉。

说到这里 需要解释一下 六次空间的意思是:两个人在交流时 实际上是六个人 你 对方 你眼中的对方 对方眼中的你 你以为的对方 对方以为的你。

最近我的一个大学同窗就为我年纪轻轻不看奇葩说不参加社交而着急 是 我认为看电视是一种浪费时间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 我实在想不出为什么要浪费在看一个综艺节目上 梦想和人生 是需要靠自己的努力而实现 并非一群人在一起天马行空 虽然头脑风暴会帮到你 但最终圆梦的 难道不应该是脚踏实地的耕耘吗?至于社交 比起低层次的社交 我更倾向高品质的独处 和自己的内心对话。不喜欢喧闹以外依旧空虚的灵魂,宁愿选一本书 开卷有益,始终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

当然我对他说了谎 我说我就是个简单的人 不愿意多被打扰。然后他就呵呵了。我猜他的内心对此很不care, 但无论如何,我都不想活成取悦别人的样子,相信别人也一样。所以宁可保护好彼此的六次空间,至少互不侵犯。我和我同学的误会就来自于彼此的六次空间不匹配 但我也觉得没有必要让他了解 因为他也一样。

只是想说 不要用你的方式去改变对方 无论是过往的经历,还是现在,亦或是未来,每个人都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六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