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汤惹着谁了(wm197049)
没谁家的鸡汤会惹出这多麻烦,也没谁家的鸡汤能使出如此大威力。鸡汤,就是人们说的心灵鸡汤,之所以提起来就有些厌倦,有些麻烦,是有些人被喝坏了。一种情况是喝坏了,一种情况是可能即使不喝,也满大街都是鸡汤,看得多导致审美疲劳。还有的,是受到很大的鸡汤压力。
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每一种东西过度,都会成为灾害,尽管它的作用并不小。有一天,几个大的华北批发市场闲逛,手之所触,目之所及满眼满心的商品。文具、床品、日用、五金、玩具、厨具、茶叶、古玩、服装……堆山成峰的商品,一眼望不到边的商品,晚上回来,那个累哟,心都是沉甸甸的。梦里,还是那商品的汪洋大海,我在里面游个不停,看不到彼岸。
物极必反。
说到鸡汤,想起来小时候在外婆家,打谷场上和一帮人推遛轴玩儿。玩得兴起,不曾想自己的脚被压在下面。我哇地一声哭起来,几个胆大的小朋友帮着往出拽,其他的一哄而散,看见小指冒血出来,又都愣住了。及时赶到的二舅把我背回家里炕上。外婆心疼地搂着我哄,外公仔细检查下,说是没伤筋骨,涂抹了药水儿。二舅把正下蛋的老母鸡杀了。
那年夏天,我喝了两个月老母鸡汤、排骨汤。
鸡汤确实能滋补身体。现在的鸡汤可就不同了。一则是现在的鸡哪能比原先农村里散养的鸡呢?二来现在的炖法也不同了,原先没有高压锅使唤。三个是,想来现在的调料也掺假不少。
把鸡汤比喻做精神励志段子,并不算杰克-坎菲尔德的首创,但是,把鸡汤巧妙包装、营销上市并获利匪浅的,第一个就是杰克坎-菲尔德。因为他确实发现了个巨大的市场,并且开发而光大,赚得盆满钵满。叫他“鸡汤大叔”毫不过分。他发现的市场就是:每个人,不论是干什么的,都需要不同程度的精神抚慰。
鸡汤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无非改头换面出现了而已,并且人家的比喻也生动而通俗。我们的古老典籍里,无论老子、孔子,还是孟子、荀子,不乏鸡汤达人。更别说近现代活生生做出鸡汤行为的人物了。这个,不必细说。
原先的东西就是原汁原味的。其一味道浓,其二起作用。不妨翻开你小学时候的作文范文,那些珍惜劝人时间的,立志的,恒心的,真诚的,友谊的,爱心的,诸如此类,少不了几个激动人心的例子。哪怕是看了叫人热血沸腾,哪怕就那么几秒钟,就是鸡汤。
再看那些教室里的名人名言,不也是鸡汤吗?更别说哲学家的专著了,说白了,就是叫人深思,叫人审视,叫人分析,叫人珍惜,叫人奋进的鸡汤。
我们的一生,真的少不了这些东西。
就分析下,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鸡汤变味的,又是什么原因使我们反感的。当然,变味了,自然是反感的一个原因,因为有毒。
一、什么样的食品,就需要什么人吃。喝鸡汤,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励志的,因为他们没有志,或者说本身就是一片空白。他所处的环境和成长经历,并不涉及到志向方面的东西。
认识这个世界,有人是身体力行的方式,有人是理论加实践的方式。有的人就不爱读书,不愿空谈。有的人就不爱听别人唠叨说教,所以,励志不适合所有的人,本来没志,如何去励?!
所以,不管你是微商也好,直销、保险人员也罢,还是某个公司的领导,或者好心的长辈,对无志之人说讲鸡汤类的言语,是对牛弹琴。所以,没必要引起他的反感。
二,大多人还是愿意珍惜时间,把生活和人生过得更好些的。
对这部分人来说,不是不需要鸡汤,是他发现鸡汤变了味道。现在的老母鸡也不是原先的老母鸡,现在的高压锅也不是原先的柴火陶锅,现在的调料也不是原先的调料。所以,现在的鸡汤也不算好的鸡汤了。
有条件并且愿意的话,把塞缪尔-斯麦尔斯,奧里森-马登,华莱士-沃特赖斯,拿破仑-希尔,戴尔-卡耐基,等一些欧美人士的代表作读一下,再把到书城,我们国内的一些此类专家的东西读一下,你就会明白了。这是个变味的过程。
也就是说,当人们发现,某一项东西能够攫取巨额利润的时候,就会求速成,求捷径,求虚假。
不是人们不喜欢鸡汤,是变味的鸡汤把人们吓坏了。
三,鸡汤没有使用说明。
一次,在朋友那里见到好几个手机充电口坏了的人。他们埋怨手机质量。其实,手机充电口质量是生产厂家最重视的,也是做得最好的一方面。
原因是,使用者充电的时候没有诚心,没有重视这件事情,没有每次充电时候拿稳对正,没有仔细插入。
更深的原因是,手机的价钱在下降,人们在使用当中,不当回事儿了。想那八十年代初,人们月工资不上二百元。花几千元买个摩托车,从保养到擦拭,从使用到维护,那可真是诚心诚意,小心翼翼,正儿八经地像回事儿呢,又看说明书,又咨询有经验的师傅,做个套子,里面再衬个塑料袋儿。防尘,防水,防盗,防潮。
所以,鸡汤很廉价,很不值钱,也没有说明书,也没多少人当回事儿。不像原先非网络时代,小学生对待名人名言那样,找个心爱的塑料皮本子,仔细抄下,经常阅读,小心保存。
现在可以说,打来网络不缺的就是鸡汤。
四,啥是鸡汤?
不要怪欧洲哲学家评判中国的思想。说中国没有哲学,因为没有系统的思想。而我们却认为我们的思想到处是,犄角旮旯都有,在草芥,在屎溺,形式呢?不是某某的语录,就是散落在好多书籍里面的只言片语。成系统的确实又不多。
要么,剩下的就是后来好多人以讹传讹,东拼西凑的东西。这些个,就是多且滥的污染眼目的东西。
五,鸡汤的不同功效。
人们往往把一件事情的几个方面混为一谈。并且把一知半解的东西到处传播。这也是鸡汤遭人反感的原因。
鸡汤,某个网红说的几句话,是鸡汤。
某个领域的成功人士,演讲当中也难免说几句似乎令人深思的话,也算鸡汤。(勿怪乎有这样的论断:成名放屁是名言,无名名言如放屁。)
哲学家的专著里,不乏鸡汤。
成功学,心理学,管理学的权威论断,不仅有鸡汤,而且有猛料,有方法,有理论。
人的思想阶层不一样,对待一件事情的态度和做法自然不一样。直销,保险,某某投资大谈鸡汤,本身就有借尸还魂之意。
有的人就为了意淫的。茶余饭后,躺沙发上看看过瘾。有的人却是在苦苦寻求思想完善,自己成长。这就不是简单的鸡汤所能解决的事儿了。这就需要系统学习并实践才能有奏效的可能。
六,鸡汤的叫法比较俗。
叫鸡汤,少则新鲜,多则泛滥,尤其连你都瞧不起、并且不如你的邻居老二也汤来汤去挂嘴边。此词更令人鄙视。
叫励志。还算正规。励志是自古见仁见智的叫法。
有的内容上升到心理学的层次,有的本身引自某个哲学泰斗书籍。有的则涉及到管理之类。
不负责任一知半解到处传播的人,就是造成一个词语,一种方式让人鄙夷的推手。还有的人,没有好恶观点,流行啥,就出口是啥,只怕别人认为自己不时髦。比如“这逼”,“那逼”,“老司机”之类,着实恶心。也就是,好好一锅鸡汤,掉进了老鼠屎,毁了!(wm197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