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恩问答系列15

015.KW《课程》是在教我们舍弃尘世吗?

问:

虽然身为老学员,但我觉得若能跳开《课程》和它的假设,也许能把问题看得更清楚,因此,我还是想请教一个「正常」或「世俗」的问题:

《奇迹课程》告诉我们「眼前 的这个世界不是真实的」,有人因此认为,《课程》会特别吸引那些在世上活得不快乐的人。用比较极端的话来说,就是「想脱离尘世的愿望」与「想轻生的念头」似乎颇容易被混为一谈。

相反的,那些心理健康,且在世上活得较快乐的人,反而对《奇迹课程》比较不感兴趣,因为他们并不想脱离尘世。有人可能因此认为,《课程》对那些不快乐、不愿面对现实的人无益,甚至有害。针对这类「外界」的批评,你可有解答?

答:

如果照你所说的那样,跳开《课程》本身的立论来看问题,你可能反而被错误的假定所束缚,这对你毫无帮助。人们对《课程》最大的误解,可能在于认为《课程》的目的是让人脱离尘世,因而对遭受痛苦煎熬,甚至想自杀的人特别有吸引力。那是对《课程》内容的错误解读,这个错误转而强化了小我最得力的防卫措施,亦即认定问题都出在外面的世界。

虽然有时《课程》表面上读来似乎如此,例如练习手册第二十三课「只要我放下攻击的念头,我就能由眼前的世界解脱」。然而,事实上《课程》的目的不是要脱离尘世,如这一课所说明的,因为问题并不在于这尘世。(W.pI.23.2; 4:2,3)

因此,任何被此《课程》所吸引的人,若以为且希望《课程》能让他脱离尘世与世间的问题,他势必会大失所望。《课程》也说的很清楚,任何一种形式的死亡,包括自杀,都绝对无法带来平安与解脱。

不错,《课程》的确告诉我们世界不是真实的(例如:W.pII.3:1)。但是,既然世界不是真实的,我们为何还需从其中逃脱呢?

换言之,相信「必须脱离世界才能解脱」只是在强化「世界是真实的,世界才是问题所在」的信念,认定了世界是我们必须逃脱的真实存在。

更确切地说:《课程》其实是教我们,如何从这凡尘的根源——小我的思想体系——中解脱。

不过以上解释仍欠精确,我们宁可说,《课程》其实是在教我们如何从对小我思想体系的信赖和渴望中解脱,因为小我的思想体系和它的影子(世界)一样非真,而且同样并非问题所在。

《课程》提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倘若世界不是真实的,并不能伤害我们,那么为何我们要相信它是真的,有本事伤害我们,给我们带来不幸呢?

要接纳《课程》所给的答案,我们必须非常诚实地面对自己,我们大部分的人都还不愿这样做,更何况那些只想脱离世界的伤害与痛苦的人。

「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这一信念是小我思想体系中的一大法宝——正是这层烟幕使我们将注意力胶着于状似存在的外在世界,如此我们便难以留意分裂的念头和我们心内的罪与咎,这才是我们受苦与伤害的真正原因。(W.pII.3:2,3)

我们轻易地相信了罪与咎存在于我们之外的世界(问题在他人,而非我们自己),这样我们就再也无须去省察自己念头了,从而保护了其实不堪一击的小我,以及小我(亦即我们自己)的宝贵信念。

因为这些信念仍能带给我们某种慰藉与安全感,甚至某种身份认同,因此,《课程》并不要求我们否定小我的产物(身体和世界)。相反的,《课程》教我们如何利用身体和世界来达成一个不同的目的,即圣灵的目的,而非小我的。(W.pII.3:4)

让我再说一遍,我们与小我连手制造了世界,向自己证明分裂是真实的,连同分裂的后果——攻击以及罪与咎,都成了真实不虚的,于是,世界似乎成了我们所有不幸的罪魁祸首,而非我们对分裂的选择所造成的。

圣灵教我们如何利用身体和世界,揭开深埋在我们心灵里的那些想法,逐渐看出,除非我们允许,否则小我和世界根本影响不到我们,也不可能对我们怎么样。或者说,圣灵已将世界和身体的目的,由牢狱转化成教室,我们即可在此学习祂仁慈的宽恕《课程》。

《课程》并不建议我们因为世界不是真实的,便将它弃如敝屣,反而是教我们仔细观看这世界以及我们对世界的反应,以便让埋藏在我们分裂的心灵里的东西浮现出来。

当然,一旦我们有勇气去观看和超越心灵中执意相信罪与咎的妄念,我们就会发 现映照在正念之中的平安,以及对上主之爱的记忆。但我们若不允许事先化解心灵中的种种妄念,就不可能得到那样的喜乐和幸福。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面对那些令人不快的念头,亦即诚实地观看我们投射在世界大幕上的一切,以及我们痛苦、艰难的人际关系。这不是盲目的否定与逃避,很多人非常抗拒这一向内观看的过程,人们抗拒它,并非因为心中真的有什么可怕之物,而是因为我们确信那里的确阴森可怖。

《课程》的确会吸引许多在这世界上活得特别不快乐的人。倘若满足于此生眼下的道路,多数人是不会另寻他途的。不过,大部分被《课程》吸引的人,是在寻找一条灵性之路,以改善他们在世间的经历和人际关系,或者想让世界本身更美好,至少刚开始时会抱持类似的期待。

换言之,大多数奇迹学员选择《奇迹课程》并非意图脱离世界,而是想让世界更好,以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随着学员们对《课程》的理解逐渐加深,他们会因为发现《课程》并不提供他们所要的那类帮助,而陷入挣扎。

其实,《课程》试图让我们认清自己真的很不快乐,因而愿意重做选择,扬弃小我的思想体系,而非抛弃世界,扬长而去。

由于问题根本在于我们不仅相信,而且渴望小我的思想体系,只有透过圣灵的帮助,让我们清晰地认出小我的种种表现,以及我们为此信念所付出的代价,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可能心甘情愿地放弃对小我的信任和渴求(T.14.II.1:1,2,3,4,5)。

至于「心理健康而活得比较快乐」的人,是否就比较不受《课程》的吸引,这种说法可能对,也可能不对,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课程》的目标并不是要帮我们与这世界发展心理上更健康的关系。

认为这种说法可能对,是因为我们成为成熟的人类的目标之一:即在学会适应世界与世间的种种要求,以满足我们各种层次的需求,包括从身体到社会,乃至情感与心理方面的需求。那些被认为透过《课程》养成良好的适应能力、获得身心健康的人可能即是此类,他们掌握了各种技能,得以在世上通行无阻,以某种程度的安然自若,处理正面和负面的经验。

然而《课程》对健康的定义毕竟与此不同,而是只要接受圣灵的诠释,你便会看出健康本是万物的自然境界;圣灵眼中的万物丝毫不具攻击性。只要放下所有利用身体的无情企图,就会带来健康。在那位深知生命真相、且为生命发言的导师的指引下,健康代表着正确人生观的萌芽。(T.8.VIII.9:8,9,10)。

在后边的一章里它又说:

你若由衷想看到弟兄的手中不沾一点儿血腥,他心中便不会因一大堆罪证而背负沉重的罪咎,这就成了你的健康之源。你必会如愿以偿的。(T.27.II.7:7)

很少有治疗师或者自助书籍提供这种指引和观点!《课程》所说的健康其实是我们在天堂中的实相——完整性和一体性的反映。因此,在分裂的心灵中,健康被描述成宽恕的结果,被宽恕的心灵不再重视差异,能够认出了罪与咎的虚假不实,因为它已然允许了圣灵治愈我们的知见。

心理健康的人可能向世界妥协,这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接纳了个人和世界的局限,同时获得了某种程度的满足感。但是在心满意足的表象下必定潜伏着悄无声息的绝望,因为世间的生活就像一所纸房子,随时都可能倒塌。

另一方面,许多在世上过得很顺利,被认为与世界达成了健康的心理关系的人,可能诚实地承认他们仍旧不快乐,其实并非真的快乐,因而向另一条道路敞开了胸怀(请看T.31.IV)。最终,他们可能会发现世间种种令他们着迷的东西,以及所有的特殊关系给他们带来的只是痛苦,而非喜悦。

有趣的是,最近的心理研究发现:自我感模糊的人,较不容易消沉沮丧;换句话说,自我感越强的人,越可能陷于消沉沮丧,至少是轻度的消沉,所以,追求世间的幸福,你可能要付出「否认」的代价。这种幸福只能算是暂时有效的防卫措施。甚至,一切因为依赖此类短暂的尘世关系而获得的幸福莫不如此。

我们终会看出世界并不能带给我们幸福,但我们不至因此把世界本身视为问题, 这个体认将会强化我们的愿心,去寻找和呼求另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

所以,J 兄和他的《课程》要把我们带到心灵中的疗愈之地,最终使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全然面对一切好似发生在我们自身与周围的事物,而不将它们当真,也不陷于小我条件反射般的评判模式。

显然的,这绝不能被理解为脱离尘世,而是代表我们接受了另一种世界观,亦即圣灵(而非小我)看待世界的方式。对于那些寻求逃离的人,苦行或是远离尘世的出家人与归隐者的道路才更具吸引力。《课程》最终会带领我们脱离世界的思想体系,然而此乃彻底入世的结果,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认出世界毫无意义。(W.pI.155)

如果我们学习《课程》的动机是逃离世界,反会严重阻碍了我们的进步,使得圣灵无法利用世界来完成取代小我的目的。

小我让我们以为自己是任凭世界摆布的受害者,而圣灵则要帮我们认出,小我「企图利用世界来证明我们受到了不公的待遇」这个阴谋。只要我们视自己与世界是分裂的,认为世界存在于我们之外,世界就达到了小我的目的。

唯有我们率先如实地观察世界以及我们对它的反应,将那些反应视为揭露我们藏匿于心内的丑陋思想和罪咎的机会,我们才可能甩开创造此一世界的思想体系。

我要再次重申,世界并不是我们需要逃脱的问题——实际上,根本就没有我们需要从中逃脱的东西。相反的,我们必须诚实地观看自身的念头,外在的世界正是这些念头的呈现,直到我们看到这些念头根本不具力量,我们可以从中解脱,不是因为他们令人痛苦、厌恶、不快,而是因为它们真的什么也不是。

你可能感兴趣的:(肯恩问答系列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