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医院哪里有,排行榜上瞅一瞅。一句粗制滥造的顺口溜,还是反应了一个现实。好医院是稀缺资源,关于谁是好医院的排行榜则到处都是。这次来聊聊医院排行榜。
国内的医院排行榜目前较为流行的,是已经有十多年历史的复旦医院排行榜。在复旦的排行榜上,北京协和医院已经连续十年在综合排名中位居第一。(参考文末“延伸阅读”)

国内与复旦医院排行榜一样流行,甚至更受关注的一个排行榜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and World Report)》每年发布的最佳医院排行榜。这个排行榜是在近几年跨国就医热的背景下火起来的。
这里只摘录最新评选的癌症医疗中心前十名,榜单中其实有五十家医院。另外,仍然保留了医院原名,没有翻译成中文。感觉一会儿“中心”、一会儿“诊所”、一会儿“联盟”的,更容易让人迷惑,还不如看下他们原始的名字。顺便看一下 MD Anderson 医院名字设计,有个性有态度。
他们用一道红线划掉了
“Cancer”
(癌症)
不同的医院榜单往这儿一放,很快新的问题就来了。都是第一名,究竟是北京协和医院更好,还是梅奥诊所更好?尤其是对于计划出国就医的人来说,美日德等那么多国家的就医,究竟哪个更好?于是,又有人别出心裁,做了一个跨国医院的排行榜。
从2019年开始,美国《新闻周刊》与大数据研究公司Statista合作,发布了一个世界最佳医院排行榜,尝试做了一次横向对比。2020年的新一期榜单共覆盖21个国家,选出了共100家所谓全球最好的医院。
不过,因为覆盖的国家中不包括中国,所以榜单上没有出现中国医院的名字。这当然降低了整个榜单的含金量,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它了解一下世界上其他国家有哪些优秀的医疗机构。
比如欧洲的英德法三国:
关于这三国的三十家医院,说一个比较直观的特征——规模:
英国的10家医院总共
拥有床位数
7979张,
德国是
164
03张,
法国则是9798
张。
很明显,德国前十的医院规模更大。尤其是在德国排名第一的Charité - Universittsmedizin Berlin(暂时翻译成柏林大学慈善医院),拥有超过3000张床位。这家医院成立于1710年,是德国最早的大型医院。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近邻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情况:
另外还有比如泰国排名最高的是Bangkok Hospital,印度的第一名则是All India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s等。
在绝对实力上,这些医院与美国的顶尖医疗机构还是存在差距。但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们列入考察范围内,毕竟从行程距离、就诊花费、文化背景方面,近邻国家的就诊都更有优越性。
如果关注出国就医,最好能准确了解这些医疗机构的英文原名。因为并不是所有医院都有了广为人知的中文名字,而市面上已有的叫法可能五花八门。
另外,《新闻周刊》评选出的世界最佳医院100家的名单,为了方便大家查阅和保存,我整理成了一个文档。在我们的公众号对话框回复
关键词“最佳医院”,即可查看。这个榜单前50名是有排序的,而50-100则是排名不分先后,按首字母排序。
除了榜单,还有一件让人感兴趣的事情,就是这个医院排名是怎么排出来的?《新闻周刊》和Statista给了一个方法论模型:
简单的讲,就是综合了专家意见、患者体验和医院的绩效指标(如死亡率、再入院率等)。而在这三者当中,专家医院的权重最高,占到了55%。如果不考虑绩效指标这种纯客观数据的话,专家意见相对患者体验的权重则高达78.6%,接近八成。
《新闻周刊》这个跨国榜单粗暴的地方在于,他们把最好的医院给了获得专家推荐数量最多的那家。因为他们认为不同国家之间的医疗机构其实没法做横向比较,所以在给最佳医院排序的时候,他们以医院获得的专家推荐数量作为排序依据。这个感觉有点儿像选秀节目的现场观众投票环节,人气最高的拿冠军。
实际上,《新闻周刊》和Statista这个模型也没什么神奇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选医院的模型跟这个其实差不多,包括专家意见(27.5%)、医疗结果(如死亡率等,37.5%)、患者体验(5%)、其他指标(如人员配备、患者数量等,30%)等。
应该是掌握了更充分的数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选的指标比《新闻周刊》要更细,而且大幅降低了主观因素的影响,提升了客观数据对医院排名的影响。但专家的意见对医院的排名仍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对于普通人就医来讲,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医院排行榜,除了要记住排名靠前的医院之外,还可以获得哪些启发?
第一,重视专业人士的意见。选择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治疗方案,跟评选医疗机构有点类似,如果自己拿不定主意、存在困惑,可以选择多咨询专家的意见,帮助自己做出选择。
另外,医院排行榜看多了就会有审美疲劳。中国排第一的基本都是协和,而在美国则基本都是梅奥。那凡事都盯着这个第一似乎并不现实,努力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才是王道。
第二,明确自己的决策模型。医疗复杂、决策艰难,难下决心可以理解。这其实也有点儿像医院评选。比如梅奥和克利夫兰究竟谁好,差别就在伯仲之间,这时候决定他们排名的就是事前明确的评选模型。
前面也提到了选择时,考虑的可能不仅仅是医院本身的好坏,还要考虑距离、文化、成本等诸多因素。同理,医疗决策也可能涉及诸多负责的影响因素。
参考医院排行榜的思路,可以尝试明确自己的决策模型,比如专家意见、经济条件、就医便捷等影响因素如何排序,每种因素的“权重”各有多大。有了一个明确的决策模型,也许可以让医疗决策更理性客观。
延伸阅读
“协和有多牛”:一个不是答案的答案
↓↓↓ ↓↓↓ 了解九号院会员卡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