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诊断》12-10

12月10日静看繁花一文凌

[玫瑰]自虐者的关系模式

自虐者具有抑郁心理但心存希望。

对儿童而言,父母偶尔的关注能使长期被忽视的他们感到安全。

自虐者的经历通常听起来与抑郁者十分相似,他们都曾遭遇未经处理的丧失,养育者都比较挑剔过常常引人内疚。儿童常感到应为父母负责(角色反转),都具有创伤或虐待性事件。以及有着抑郁的家族史。

在自虐者的经历中,不难发现,父(母)对他们的情感联系常常与他们被惩罚有关。在这种情况下,依恋和痛苦不可避免地建立偶联。

比如戏弄式取笑,这种喜爱与冷酷的特殊结合,也会促使自虐形成。

很多人形成自虐人格,是因为在早年经历中也曾承受磨难而受过嘉奖。

自我挫败者在日常中总能找到同病相怜者,如果是道德性自虐者,他们很容易寻找到确认他们遭受不公的相同观点者。

自虐性驱力可能会影响自我挫败型人格者的性行为,但是许多自虐人格者并非受虐者,反之,很多人因特殊的性经历而具有自虐性满足,但他们并不具有自我挫败型人格。

[玫瑰][玫瑰]自虐型自体

自虐者的自体表象在某种度上与抑郁者类似:卑微、内疚、不受欢迎,咎由自取。

他们有时意识到,也会表现出明显的无能和不够完善感,而并不是完全的丧失感。

因此,他们会以为自己注定会被误解,不被赏识自己遭人嫌弃。

具有道德性自虐人格者时常给人留下高高在上藐视众生的印象。

有时候,自虐者在回忆遭受虐待的经历时,会流露出典型的受委屈特征并夹杂着诡异的微笑。他们以承受苦难为荣,又蔑视那些无法像他们一样忍辱负重的人。

自虐者也许正是通过自虐行为来增强与周围人的联结。

抑郁者常退行到孤独的状态,封闭自己,而自虐者与之不同,他们会把自我的邪恶部分投射到别人身上,然后通过行为证明丑恶来自外界。

[玫瑰][玫瑰][玫瑰]自虐者的移情和反移情

自虐者与治疗师之间会重现儿时的情景,他们既需要关心,但有只能通过显示受苦获得关爱。

自虐者常会设法说服治疗师,自己需要且应当得到同情,同时,他们也担心治疗师会粗枝大叶、三心二意或批评虐待,不仅会指责来访者的自作自受,而且会中途放弃。

治疗师面对自虐驱力会产生两种常见的反移情:反虐待倾向和施虐倾向,通常二者兼备。

因为治疗师自身常伴有抑郁素质,在治疗期间,尤其是早期阶段很容易将自虐个体误诊为抑郁症,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神分析诊断》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