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自学笔记第一课:心理学定义


心理学自学笔记第一课:心理学定义_第1张图片

心理学的定义

什么是“心理学”?,按照教材官方解释,心理学是指:对行为和心里过程的科学研究

心理学经常研究日常生活经验中已知的东西,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常识不一定是正确的,有可能是错误的。如果你在学习了心理学之后,解释了人类的某种行为,并证明了常识是错的,那么常识则会下意识的来一个“马后炮”,仿佛“哎呀,我本来是知道的,这是常识嘛”。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因为很多常识的信念源自有限的个人观察,比如没人告诉你国外的某个地方吃的很难吃,其实那只不过是某个人在某次旅行中对那里的饮食不满意而已。这种观察是漫不经心的,没有严谨思考的。而心理学家则要用“科学观察法”来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这就讲求一个客观的观察,并且要收集数据(也就是观察出的结果)来进行判断。


心理学的目标

一句话解释,心理学的目标是对行为的描述、理解、预测、控制,这4点。

1.描述行为,描述不是解释,而是对人类的行为加以详细的描述,或者说是叫命名,或者是分类。

但是描述没法解释,更不能解答。

2.理解行为,也就是意味着我们要能说明白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例如,对旁观者效应的研究就说明出,当有别人在现场有可能施救,或者有可能作为主要职责在解决某一个问题的时候,其他人就不愿意自己出手了,为啥呢?

因为此时人,会产生一种“责任扩散”的心理,没人觉得自己必须出手,反正这么多人,不一定非要我来嘛,这也就是我们说的,看热闹的不嫌事儿多。结果就是在场的潜在施救者越多,就越是没人挺身而出。(Aronson,Wilson,&Akert,2010;Darley,2000)

3.预测行为,也就是能准确预测行为,就像我刚才说的“旁观者效应”,如果你突然身体不适没法自己回家了,你会发现,即使大街上人来人往也很难有人会想帮你叫个救护车,除非遇到有责任心的专业医护人员正好路过,这正是“旁观者效应”在作祟。虽然大家只是举手之劳,但反而因为人太多了,未必会有人挺身而出。

4.控制行为,这并不是说,你把着人家的手脚控制人家的一举一动,而是说,根据你预测的结果,改变影响行为的条件。举个例子,你可以重新布置教室的环境,以利益学生或者你自己的学习,如果房间之前花里胡哨满是诱惑,你就得考虑考虑重新布置一下你的书房,再比如,汽车设计中运用行为控制的原理,以避免驾驶员发生致命的失误。


课后习题:

常识性信念通常是-------似是而非的

获取心理学知识的最佳基础是-----实验证据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学自学笔记第一课:心理学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