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何处安放?

匠心,何处安放?_第1张图片
44岁的大学生兰彻

1


曾经做一个天猫商城的文案,做的是雨伞。其中一款,老板重点提到“手工制作,匠心独具”。

那款产品质量确实是所有产品中的佼佼者,当然价格也是佼佼,定价比普通伞高出近十倍,但其生产流程跟其他产品无异,号称手工制作就肯定是忽悠。只不过所有原材料都是精心挑选的,需要手工处理的细节也格外谨慎,质检也更严格。

普通的伞与那款质量很好的伞我都有看到,无论是手感还是做工,差别都是很明显的天上地下。问工厂的老板为什么就不能都用心去做呢?质量好,不是一定会更利于打开市场并且留住客人吗?老板笑,我之前也是这样想。可做了年余才明白,“用心”是需要花钱的。“用心”意味着成本的增加,成本增加就必然导致产品价格的提高,可是,提高了价格就失了销量。中国实在是地大物博,厂家遍地,价格战,是无奈之举,又是必然之举。当然价格战的背后,就是注定的质量下滑,这些年,已经是无底线下滑。

老板比我年轻,相貌上看,不是那种很苛刻的生意人。而在他的解释里,可以感受到很深的无奈。我猜他是真的经历了从理想到现实的痛苦转换。

2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产品的制作,变成这样一种不能用心呢?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手工制作,匠心独具”成了忽悠招牌呢?打开某宝的产品详情,满目都是“匠心”与“手工制作”,当匠心与“手工制作”被滥用,信任也变得稀薄不堪了。

于是,社会宽容度渐渐大幅提高,对所谓“豆腐渣工程”也渐渐视若不见或者见了也波澜不惊了。比如,对什么刚建了不久的大桥被车压塌这种新闻也觉得正常了。

中国制造,渐渐被中国仿造代替。批量生产出的仿品,粗劣而广为流传。在貌似高销量高市场占有率的外表下,自毁着名声。所谓匠心,似乎只存于传说中了。

终于还是有人渐渐觉出了不妥,渐渐开始有人想要将这小小黑屋至少开一扇窗。于是日本那位寿司大王小野二郎的故事在网上盛传。是的,一位普通的厨师,倾其一生,专注于做寿司。顶级的食材搭配了认真娴熟的手艺,使得小野二郎的寿司值得人一等再等。据说他家的座位,需要提前一个月预订。

他被称为匠人。他所拥有的匠心其实不过就是“用心”,并且“真爱”。他的专注,是由内而外的需求,无关其它,也不受外局影响。

3

最近看过一篇介绍印度新电影的文章,但主要篇幅最后却变成了介绍影片的主演,阿米尔·汗。

如果对这个名字陌生,那么或许你还记得曾经火遍影迷圈的《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男主兰彻。那便是阿米尔·汗饰演的,那一年,他44岁。不过这里我想说的不是这部影片,而是他今年的新片Dangal。现年51岁身材匀称健壮的阿米尔·汗饰演一位拳击手,影片中的这位拳击手,年轻时是肌肉男,中年之后,是个胖子。

匠心,何处安放?_第2张图片
中老年大叔

现代科技想把人化妆成一个胖子实在太简单了,可是阿米尔汗说,不,我要成为真正的胖子,这样我才能真切体会到一个胖子的心情。果然,他成功地把自己吃肥了,194斤。他说原来胖是这样的感觉,走几步路都带喘的,实在太痛苦了。当然,胖,是这样难看的,不用化妆就是一行动不利落的肥佬了。为了他胖的,连自己都嫌弃。

身为大咖,他为了更真实体验及展示影片人物,不惜对自己下此狠手。无它,用心尔。

胖子部分拍完,该拍肌肉男部分了。他开始了玩命减肥及健身。从左图的自我嫌弃到右图的肌肉男,他用了不满六个月的时间。

匠心,何处安放?_第3张图片
51岁的_老腊肉与肌肉男_

他能如此快速霸气回归,不过也是用心二字。此般对自己出演角色的用心,何尝不是匠心一种?

4


一旦关注什么,自然也会有意无意衡量身边的事物是否与之相关。某天无意,想到了近年火爆的新媒体写作。

何谓新媒体?新媒体也就是纸媒之外的一切媒体手段。比如博客、论坛、说说、微博、微信公号,等等。近两年呢?公众号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将空间、博客等新媒体形式大幅歼灭,如今余威犹存的,大约只剩下新浪微博了。

新媒体其实是如何起步的呢?最早应该是博客、QQ空间吧?随后是论坛,比如天涯,一度是神一般的存在。

而当说说和微博出现,突然世界变得喧哗热闹了许多。因为,说说和微博,最多只能写140个字。从另个角度看,就是哪怕一个字一个表情,都可以完成主页更新,这是何其简单的事情?于是一时风行。

这风行的说说或微博里,频繁使用语气词、表情包、图片。重点事件也许只需要用一两个词,或者词组就搞定了。至于是不是美观大方得体,有没有深度思索,却是顾不得去考虑的了。大家只图它方便快捷。只想传递碎片式的当下情绪,或灵光乍现。

因其简单,于是收割粉丝无数,堪称全民狂欢。没有个把微博都不好意思出来混了。但也正是在这一盛世繁华之下,这一类新媒体,渐渐沦为“快餐文化”。

匠心,在不远处冷冷笑。

之后是微信席卷中华,随之而来的是朋友圈,渐渐出现的公众号。这是新媒体产业里又一个神一般的存在。内容五花八门,资讯真假莫辨。但很多公号推送的消息有时转发量就以数万计。阅读量十万加的文章,也不少。只是如果你仔细去读,80%都是套路。更让人接受不了的是层出不穷的错字别字重字或者漏字。

没有人在意,因为阅读者已经习惯了这些小错小误。曾经纸媒里“校对”这一重要角色在新媒体时代大约是无路可走的。

其实也是无奈。如今的公号推送,都在抢速度抢热点;如今的公号阅读,则是标准的快餐阅读,我们一目十行,主要看金句看故事。手机不离手的我们,关注了一长串公众号,红色的小圈也是长长的一列。看与不看,都在那里,何况,虽然都是鸡汤,都是正能量,却太过相似了。

或许读的时候惊叹,读过之后撇嘴说没营养,一旦自己动手写,不小心,偏又学了套路,写成一篇低质盗版文。又或者找热点挖八卦,在满屏的报道或评论中寻找别出心裁的灵感(观点),然后或复制粘贴,或东拼西凑,做一篇自己看着都面目模糊的公号文。特别是对之没感觉的热点,只能靠绞尽脑汁生拉硬拽堆砌观点例子,无视是否靠谱是否妥贴,反正发出去有人看的,有没有营养于我何干?

想想就怕了,这类快餐无疑是地沟油炒菜市场捡回的剩菜,而且洗也不洗,卫生都不敢保证,还奢谈营养?

还好依然有那么一些人,只写让自己心动的热点或其它。情之所至,洋洋洒洒有理有据,且用心者会在感性成文后再用心修饰斟酌字句,努力将文章打磨得如成品玉器方才谨慎端出。所以,即使同是快餐,这也堪称匠心所呈。

可惜,这样肯用匠心对待写文章的队伍,依然在缩编。

匠心,无非用心。如果写字的人能自由发声的人都迷失于走捷径的路上,却要这个社会如何坚守?

你可能感兴趣的:(匠心,何处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