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分享【第21讲工具--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

        在上一讲里我给大家分享了五个简单却很实用的小工具,这些工具主要是用来培养孩子认识时间,提升感知时间的能力。当孩子们对时间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把行为速度和重要事件联系起来之后,就需要通过记录这个工具来更加精准的了解自己的时间。

        有很多取得伟大成就的名人,都有记录时间的习惯。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前苏联的昆虫学家柳比歇夫。他从26岁开始记录每件事情花费的时间,通过统计和分析进行月总结和年终总结,以此来改进工作方法和计划未来的事物,从而提高了她对于时间的利用效率。这样的方法被柳比歇夫一直沿用了56年,直到去世,也正是因为这个习惯,帮助他获得了精神感知时间的能力,柳比歇夫一生取得了非常多的伟大成就,发布了70余部学术著作,以及各种各样的学术论文,他同时还是一位哲学家,数学家,除了学术上的高产,还有时间去游历山川,这些都源于他对时间的精准管理的能力。

        看到这些名人大师们通过记录时间得到如此大的收获。于是许多人也尝试去记录自己的一天,却发现总是记不好。不但没起作用,还让自己特别有挫败感,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时间记录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他也是训练时间管理能力的必要手段,可比记录工具本身更加重要的是。在

        开始记录之前,你要去认真的思考下,为什么要进行时间记录,所有我们学到的工具和方法,如果没有经过思考,而只是一味的执行的话,你会发现,当自己碰到问题的时候,你就不知道该怎么去解决了。所以在亲子时间管理训练当中,应用时间记录这个工具之前,先问问自己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是想了解孩子一天的时间安排是否平衡,还是想了解孩子学习效率是否低下,或者说想了解孩子睡眠情况。

        你是想全面关注,还是解决特定的目的,这决定了你将采用何种记录的方式,透过记录所带来的好处实在太多。首先记录,可以实现具体可计算的数据追踪,很多家长在我们线下课课后亲子实践90天的过程当中,透过记录和反思发现,以前对孩子很多情况,其实并没有概念,只是一些模糊的感觉,而开始记录追踪数据以后,发现孩子远比自己想象的好,当自己能够发自内心的去欣赏孩子,夸奖孩子,为他小小的进步而喝彩的时候,自己和孩子,彼此间的感觉都会非常棒,这样一份美好的感觉和亲子关系,又为下一次合作赢得了机会。如果没有记录,你对孩子现在的时间管理情况只能停留在感觉层面,只是凭借自己的感觉来判断他的表现。很多时候,还容易出现误判的情况,让孩子觉得很委屈,也没有标准可以参考,许多家长都期待孩子有大的改变,可忽略了大的改变,也是从微小的进步积累而来的,如果没有对这些进步的过程进行鼓励,很难期待所谓突然之间的成长。

        记录可以帮助孩子们看到自己努力的痕迹,数据的回馈是最具体有效的,这个数据会让孩子知道自己努力和进步的关系。让他能更加明确的计算时间管理的回报,很多家长都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说如何让孩子主动管理时间,答案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让他尝到时间管理的甜头,一个人只有尝到了时间管理,带给自己更多的愉悦,轻松和成就感,发现管理好时间之后可以有更多的收获,才会激励自己不断去记录,总结,反思。在这个循环当中去成长,通过数据的量化,就不会错过任何进步,否则微小的进步,不管对孩子还是家长来说,都没有什么感觉,容易被忽视。记录还可以让我们有机会针对具体的数据去反思,强化亲子时间管理的信心,有了记录,家长就不会在每天孩子上床的时候觉得,哎呀,一天又这么晃过去了。你可以从明确的数据记录当中和孩子回顾一天的时间花费,找到进步的地方,以及锁定那些具体需要改进的地方,和孩子讨论明天重点要在哪个地方突破去改进,需要获得爸爸妈妈怎样的支持,做到每天针对具体的时间段和行为进行讨论和改进,就避免了大小问题一把抓,却没有一个有结果所带来的挫败感。记录还可以让我们对未来事件的预估更加准确。在训练的过程中更加淡定从容,当孩子做了一段时间的记录之后,就会更加懂得规划自己的时间,因为透过记录,他知道了自己要完成一件任务需要多长时间,身为家长的我们也会重新去评估给孩子布置的任务,不会超量安排。在没有记录的时候,我们通常都会误以为自己和孩子可以更快的完成这些任务,但实际上真正需要的时间远比我们想象的多,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做到真正的合理安排,极大的去缓解了双方的焦虑感。

        最终制定出的时间计划表,才能符合自己孩子的实际状况,从简单做起,让孩子在不断获取的信息当中,循序渐进的提升效率,在今天的内容我们了解了为什么要做记录?了解为什么和知道怎么做,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记录作为亲子时间管理训练当中的重要工具,会根据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呈现形式,在下一讲里,我会跟大家去分享不同形式的记录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微分享【第21讲工具--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