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时间》第四天

《暗时间》第四天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昨天讲了关于大脑在认知方面的思维逻辑,今天来看看怎么让大脑为我所用。

大脑有些像智能手机,当你浏览某个APP的界面时候,其他使用当中的APP会开启后台运行,本身不会退出,可也不在当前视线之内了。大脑也如此,有很多内容要看的时候,精神越集中记忆力随着内容往后,对于最初的内容就越模糊,我们有类似经历,看了后边的就忘了前面讲什么了。大脑是有工作负荷极限的。

大脑是个复杂神奇的器官,即使在睡眠当中也有部分区域处于活跃状态,在白天需要调动的部分就更多了。本书之前提到过利用“暗时间”也许会时不时获得某些灵感或者解决问题的办法又或许是一瞬即逝的触动,而我们在处理其他事情不能时时刻刻惦记着,怎么办?

你应该写下来:写下来,是对大脑缓存的一种扩展,这不仅对思考有利,对反思也是十分有利的,毕竟人很难做到边深入思考,边反思刚才的结论是否正确。        ——用视觉刺激来部分代替大脑存储,容易同时做到边思考边反思。

抽个空,纸笔也好手机便签也罢,毕竟现在手机都有备忘录这个最基本的功能。赶紧记录下来,就不必担心过后很快遗忘了,如此不仅解放了大脑的缓存,还方便过后查看。有的学生很聪明,整个思考过程在大脑当中就可以完成,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动动手把解题思路一步一步罗列出来,清晰地呈现在纸上最为妥当,有偏差可以追踪回去,有疑问有关联的地方也能觉察到,有新的想法也可顺便记录一旁,没准儿多了不同的解题方法。有的作者甚至大咖都有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的习惯,某个点灵感蹦出来就及时写在本子上,很多精彩的构思和刻画便来源于此。

蔡叔鼓励不管幼稚的也好不完善的也好,都写下来,且坚持写下去,同时分享给其他人看,用这种交流方式发现自己的思维盲点。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继“豆瓣” “博客” “微信平台”  后“”越来越受到人们欢迎的缘故。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请一定要写真正经过自己思考和总结的东西,不是流水账不是碎碎念,然后不要害怕的分享出去,也许有人就会从你的想法中受益,而你自己也会得到收益,即使不一定立刻显现出来,长久坚持下去自会看到这些点滴汇聚产生的巨大效应。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正确认识问题的思维】

大脑实在很会找理由,尤其是满足情绪方面的能减少愧疚心理的理由,从而让自己可以放轻松好过一点。遇到悲伤的负面事件时候,找个理由欺骗大脑的确有缓解难过情绪的作用,若是堕入懈怠逃避问题,找借口就不应当了。

所以我们要能产生正确认知的大脑,这样才可以指导实践当中的行为。要产生正确认知,就需要对大脑进行锻炼。

不经过锻炼的大脑是愚蠢的,就会产生错误的认知,比如成功了归功于自己主观能力强,失败了抱怨客观环境差,即【自利归因】。之前学习过《异类》就会知道影响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不是单一或几个因素就能通向成功,同样,失败也是复杂因素的集合。就那成功这件事来说,有的人命好有爹可拼,倚仗父母可能更容易有所成就,但也不能就此说对方成功一定只是有个好爹的结果,自此抹煞个人努力奋斗的价值,因为更多的是无爹可拼的人。当然,《异类》也告诉我们,光有努力不一定必然导致成功,比你更努力的人多的多,提倡努力的意义在于增大成功的概率,当幸运降临的时候被砸中的几率更大。

有些人努力也没有得到想要的成功,但问题是,努力确实可以增大几率,当幸运之箭射来的时候,努力的人也许就接住了,不努力的人可能就接不住,但他们倒是有可能会怪罪“幸运之箭射偏了”。
努力,不是为了获得确定性的结果,事实上也不能。增大成功的几率,才是我们付出时间的原因。

【锻炼大脑】

如何锻炼大脑呢?

只有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从过程中掌握更多知识,精进和熟练解决问题得方法。

需要纠正的一点是,遇到困难,首先自己要能够留有时间积极思考,探寻问题答案,而不是上来一看不会马上求助他人,即使他人告诉了答案和方法,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答案不会和自己思考的产物产生足够连接点,下次再遇到还是不会。对于解决问题,有的人只关心眼前所遇到的方寸天地,而不知道知识是有关联性的,解决一个问题,可以深挖出很多相关联的知识,比如,查询一个陌生事时,解释这个陌生事物就会出现很多新的不熟悉的事物,为了理解原问题,继续学习不熟悉的事物,又会产生更多不明白的新的事物,依此过程,最终形成的是一张不同新事物组合起来的网络,这就是不汲汲于眼前利益而获得的额外收益,那么,表面上看似解决一个问题,其中却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巨大收益。于此过程中大脑会掌握属于自己的找寻东西的技巧。再比如,上学的时候,课程总是连贯进行的,哪天生病请假了一段时间,就会在课堂上听不懂。学科之间也会有相互交叉的知识点。真正的大师级人物,不只是在某一个领悟有所建树,接触之后会发现,在领域外的其他地方也有不小成就,往往还会助益于专业领域。

这就是锻炼大脑的方法,自然,这个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锻炼大脑就和成长一样没有捷径可走。

【你是谁?——找到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现代社会,你是愿意做一个通才还是一个专才?

很多经验丰富的大咖/职位高管都更青睐于有专一擅长技能兼顾多方面的综合素质通才。

固然专一技能越高,越能保证在某领域拥有更大话语权,就越具有足够的不可替代性。但通才讲求的是综合能力,我们要从自身挖掘的就是对比他人没有或少有的稀缺能力的组合,组合起来的效用要远远大于单一技能的价值。比如,一位歌手唱功很好,可唱歌好的人千千万,凭什么你可以更耀眼?若是既会唱歌又会谱曲还会填词的综合型歌手走的才更远获得的资源也会更多。

正如作者所言:

每个人都是独立而唯一的个体,我们拥有的所有东西也许都不是唯一,但同时拥有某些不可替代性组合的,也许就寥寥无几。核心竞争力的价值,与有着普遍或重要需求的不可替代性有着强关联,我们应该尽力挖掘自己身上有哪些别人不具备或少具备的优势。

生活和工作中,看似不起眼的小技能说不定在某个场合发挥出不可小觑的光芒。

你可能感兴趣的:(《暗时间》第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