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初学(一)——公益课1

古筝初学(一)——公益课1

文/书童整理,版权除其他注明外,均为星韵艺术培训学校所有,是本人学习古筝的笔记,仅作个人学习之用。引用请注明出处,转载请联系作者。不当之处为本人记录或理解问题,与老师讲解和学校无关,请不吝赐教,拜谢。

10月7日,@皇姑区峨嵋山路怒江街,阿优扎娜校长、李多老师授课。

缠义甲:
1)剪或撕8条15公分左右长的胶布(有的胶布不能徒手撕=用剪刀)。取水滴状义甲,根部留出1-1.5公分,绕义甲一圈缠好。
2)取弯角状义甲,根部留出1-1.5公分左右,角尖朝下,两只角尖相对。取角尖朝左的一只,胶布与甲片成45度角贴好,绕义甲一圈缠好。取角尖朝一只,胶布与甲片成135度角贴好,绕义甲一圈缠好。
3)把缠着义甲的8条胶布轻放在琴盒上,横向排列。
书童建议:初学者可以把弯角状义甲角尖相对放置,尤其是一面有凹陷(手指面),一面是弧度的甲片(拨弦面)的那种义甲,便于快速找到左右手,迅速佩戴。学校的材料费里配的是双平面的义甲,可与其他6片义甲一样顺向排列放置。但仍建议角尖相对放置,便于形成机械记忆。
4)取一条缠着水滴状义甲的胶布,放在食指指肚侧,第一关节处,根部留出1公分左右,把义甲用胶布缠在食指上。胶布贴在指甲、手指的皮肤上。中指、无名指同样。
5)取缠着弯角状义甲里角尖朝左的一条胶布,放在右手拇指指肚侧,第一关节处,根部留出1公分左右,角尖朝下,放在右手拇指逆时针方向,与拇指成45度的夹角。把义甲用胶布缠在拇指上。
关于缠胶布,书童建议:顺时针缠,与紧弦方向一致,便于形成机械记忆。

收起不用的义甲:把义甲与胶布叠在一起,甲尖朝一个方向。胶布叠摞,完全重合在一起。以义甲为芯,卷起胶布。
这样做的好处:
1)义甲很小,又滑,在一起就不容易丢。
2)胶布叠摞:不会粘到灰尘或纤维,造成胶布不粘。可以多用几次。
书童建议:初学者可以仍把弯角状义甲角尖朝下,相对放置,便于快速找到左右手,迅速佩戴,形成机械记忆。

学习计划:
初级目标:难点前置教学,12次课,每天练1.5小时,毕业时可以弹奏《渔舟唱晚》,做为考题。
年龄、本身的资质都不是问题,只要用功,都可能实现目标。
最终目标:让爱好者能通过公益课毕业后学会、弄通、弄懂与筝有关的基础知识。毕业以后与学校一起专研音乐,与筝相关的知识。公益课是普及与筝相关的知识的途径。

初期摇指的练习:
1)坐在筝前,身体距筝一竖拳远,第一个筝码(最细一根弦上的筝码)对准身身体中心,全身放松,坐直。
2)右手掌呈自然半握拳状,自然放松,右小臂微屈,放在筝盒上带动手掌呈擀面式旋转,以向里的力量为主,反复练习,做到放松地均匀用力。
3)身体坐直,头端正,肩自然下垂,腕、掌随着小臂而动,本身的形状始终不改变。
老师观察、纠正同学动作。

校长读音乐学院时,摇指刚兴起。难倒很多人。校长用了半年也自认未过关。后来琢磨出方法,在同学里做得最好,甚至还教了师长级的人物。多年来反复思考,这套迭代了的方法,可帮学生快速掌握摇指。

初期颤音练习:
1)站立,身体端正,全身放松。左小臂微屈,好像掌下有一个球,以肘关节为轴,小臂上下运动,好像在拍球。或是在压水中的木头的感觉,力量以下压为主。
速度要平均、力量要均匀。
头端正,肩自然下垂,腕、掌随着小臂而动,本身的形状始终不改变。
2)坐在筝前,位置同摇指1)。左手掌呈自然半握拳状,自然放松,右小臂微屈,好像在拍球。
3)在老师手上练习。左小臂带动手指下压,回原位,只有上下运动,没有前后运动。
4)同学两手上练习。要领同2)3)。
5)上琴练习。
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放在距第一个筝码左侧一扎远的位置,要领同3)。
触弦的位置是手指接近指甲处的皮肉。
节奏是1234……
6)同摇指的3)
老师观察、纠正同学动作。

颤音是筝演奏中最难的指法。吟揉滑颤,是左手的重要指法。颤有节奏颤、点颤及颤音。
方法不对,手臂僵硬的话,不可能持续很久。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会限制未来在演奏上的进步空间。
初学时,左手的练习如上,只练习颤音,手型不变。未来上滑音练习,可能要手指伸直,但初期只要保持左手掌呈自然半握拳状,食指、中指、无名指压弦,无论下压还是还原,手指都不伸直,手型始终不变。
书童心得:今年1月份买筝后,跟袁莎老师的视频学习过,左手小指、拇指微伸直练习颤音,并不正确。也许是我看视频不够仔细。也许这是“偷懒的好处”——没有形成有问题的手型。哈哈。
最近有句流传很广的话: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每个行业都值得重做一次”。其实想要在某领域上升一个高度,都要重新回到基础的部分,把基础重新打磨、练习千万遍,纠出可能造成瓶颈的问题,修复问题,反复琢磨、不断练习,才可能飞上新的台阶。

单个手指指法
右手托的扎桩练习(夹弹法):
1)在筝前,位置同摇指1)。
2)筝的弦有21根,身体一侧叫上,远离身体一侧叫下。
右手掌呈自然半握拳状,自然放松,右小臂微屈,中指与无名指放在从下往上数的第二根绿弦上,其余手指自然下垂,拇指放在再往上数的绿弦上一根弦上,距岳山(琴盒左侧,弦穿过的木头隆起部分)1寸远。
中指与无名指触弦的位置是手指的指腹与指尖中间的某一合适位置,扶住弦,做根基,便于保持手型——掌曲、拇指时而伸直,时而曲,完全放松。此为扎桩练习。
3)拇指伸直,义甲与弦正向相切,插入深度适中,压实后,拨动,发1(此筝调的是这样)。之后顺势放在下一根弦上。
4)中指与无名指扶住弦,拇指弯曲,向上,放在绿弦上。
放好的同时伸直拇指。
5)义甲与弦正向相切,压实后,拨动,发2。之后顺势放在下一根弦上。
6)重复以上动作,直至完成一组1-2-3-5-6的练习。
7)如果扎桩的手指与拨弦的手指过远,要先放好拨弦的手指后,再把扎桩的手指放稳,不要同时移动。这样才能保证根基稳定。
另一种方法:校长视频授课里讲,托完成后,轻扶在下一根弦上,其余手指借力向上移动,然后拇指自然弯曲,放在再上一根弦上,准备弹奏。
8)保持掌型始终呈自然半握拳状,手腕要平,不要拱起或下陷。
9)伸直拨弦,弯曲移位。
10)手腕太过紧张,一直是绷紧的状态是不对的。 像一张弓,有紧有放才可以。 在大指回弯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手腕的放松@李多老师点评
老师观察、纠正同学动作。

书童学习心得:
虽然只是第一节正式上古筝课,但是校长和老师都教得仔细,道理也讲得清楚,也学得明白。
回家后练习,感觉胳膊外侧拉伸及肌肉调动很多,第二天仍是双小臂都很酸,作为准瑜伽老师,我认为这是正常现象。
学筝可以很好地灵活手指,锻炼平时练习不到的肌肉,培养乐感,是一项很好的事情。
于是,只需要反复琢磨老师的话,看群内视频、练习、向老师多请教,不放过任何可能出问题的细节,不停地思考、练习。等待时间给我们惊喜。


周内练习心得:

本周很感动,除了群内同学们打卡、校长老师评价分享外,我自己也很想练习,每天都在想着相关的事情,也在做练习。更大的感动,就是我写了这篇笔记。相信时间的堆积,会让这个音乐学习笔记变得更准确,帮助我自己和更多的人。
以下除了周二打卡后老师纠正的部分改在正文里,其余的心得记在下面:
10.12 晚上练琴小确幸:
练习摇指、颤音、托奏后,难得母亲也想摸琴,于是把我知道的教给她。
除了上面所写的外,还有新的心得:
1)义甲中部压实想要拨动的弦,可以避免入弦太深
2)拨动后自然搭在下根弦上,有时会出现义甲与下根弦硬硬相触,发生的情况。可以让胶布,而不是义甲去接触下根弦。或是手的控制能力要加强。
3)手型保持不变的要诀是扎桩指与拨弦指在1个八度范围内或相当。
4)利用手掌、手指的弹性,而不是蛮劲拨弦。此时弦音美妙且稳重,毫无急躁之感。
5)母亲拨弦位置不断向琴尾方向歪,要通过“抓”这个感觉去体会,拇指只有跟4根手指在一起,才可能抓起东西来,“抓筝”也一样。
但是她仍找不到感觉,我则请她练习拇指第二关节的灵活程度。只有第二关节弯曲,指尖才能根手掌、其余手指在一起,而不是歪向琴尾。
另外,就是要保持掌心朝下。虎口要圆。
其他可能帮助她的练习法就是“敬礼”式的手掌情况下,练习拇指第二关节的灵活程度。


10.13送货意外之得@北市场
周六去太古琴行送书作(如图),讲到我在弦仍颤时再拨动,仍会有甲片与弦不谐的咯吱声,李老师讲要有控制地快速果断(原话更好,却没记住,改日再引用),在扎娜校长之外,给我很大启发。勤快人的好处啊,哈哈。

另,李老师说旁边还开了一家筝馆,我也去了,介绍说网上买了筝,跟着配套的袁莎老师视频学习过。心雨古筝的汪老师很年轻,却也很有经验,5分钟内给我纠正了手型,重点教了右手勾托交替在一个八度内的指法练习。
总结如下:
1)无名指单指扎桩,中指与拇指在两个音域的同一个音的弦上放好。
2)勾先,第一关节,全要突出出来,勾后也保持不变。顺势轻搭在上一根弦上。这个过程中,拇指也是在帮助稳定和扎桩。
3)食指弯曲得更多,不要帮助用力。要锻炼手指单个的自由度。
4)托,同星韵学习的一致。
5)腋窝打开,能更好地帮助手心朝下。而手心朝下,则能更好地帮助甲片与弦正切,拨动时发出最美的乐音。
心雨古筝的讲解,对我,是纠正、提示、启发和新的练习任务。意外之得。

古筝初学(一)——公益课1_第1张图片
太古琴行定制书作.jpg

古筝初学(一)——公益课1_第2张图片
装裱上墙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筝初学(一)——公益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