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米开朗基罗这些《哀悼基督》作品中,我们能从他悲哀的雕刻中体会到灵魂努力冲突肉体束缚,追求自由,摆脱物质束缚的观念,这种观念就是新柏拉图主义观念。
何为新柏拉图主义?
新柏拉图主义是古希腊文化末期最重要的哲学流派,并对西方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该流派主要基于柏拉图的学说,但在许多地方进行了新的诠释。新柏拉图主义被认为是以古希腊思想来建构宗教哲学的典型。
新柏拉图主义流行于公元3—5世纪。它虽然被归属于柏拉图主义阵营,但却带有折衷主义倾向,与亚里土多德学说和斯多亚派有着明显的联系。它的特点在于:建构了超自然的世界图式,更明确地规定了人在其中的位置,把人神关系置于道德修养的核心,强化了哲学和宗教的同盟,具有更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新柏拉图主义的中心有罗马、亚历山大城、叙利亚、雅典。
新柏拉图主义认为,世界有两极,一端是被称为“上帝”的神圣之光,另一端则是完全的黑暗。但新柏拉图主义也相信,完全的黑暗并不存在,只是缺乏亮光而已。世间唯一存在的就是上帝,照耀着神圣之光,但就像光线会逐渐一样,神圣之光也无法普照整个世界。普罗提诺认为,灵魂受到神圣之光的照耀,物质则位于那光照不到的黑暗世界,而柏拉图所提出的自然界的“形式”则微微受到神圣之光的照耀。因此,新柏拉图主义强调,世间一切事物都有这种神圣之光,但最接近上帝的光芒的,还是人类的灵魂,只有灵魂才能与神秘与伟大合而为一。在一些偶然的时候,人甚至可以体验到自己就是那神圣的自然之光。
新柏拉图主义思想带有一定的神秘主义,它的核心思想认为世界的一切(包括人的心灵、灵魂)都是最高的精神本原“太一”流溢而来。其代表人物是普罗提诺,他的哲学是关于不朽的问题,吸取了柏拉图《斐德诺篇》里的观点,即把人类的灵魂理解为一种实体,人的最高目的是使灵魂从肉体的桎捁中解脱而回到神那里,达到与神合一。
文艺复兴时期,在新柏拉图的影响下,西方的艺术冲破了中世纪思想的牢笼,在表现上人成为主体,在那个时代,科学与神的冲突,人们的精神世界的冲突,人们为了寻找精神的依靠而走向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就像潘诺普斯基所说的:在那种时代的氛围中,中世纪的基督教思想与古典主义难以融合的新认识会透发某种文化上的不安。正是基于新柏拉图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才开创了一个足以影响世界的伟大艺术复兴时代。
关于普罗提诺——
普罗提诺,具体生卒年月不详,新柏拉图主义奠基人,被称为新柏拉图主义之父。生于埃及,233年拜亚历山大城的安漠尼乌斯为师学习哲学 ,曾参加罗马远征军,其目的是前往印度研习东方哲学。此后定居罗马,从事教学与写作。
普罗提诺的学说融汇了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的思想以及东方神秘主义(普遍认为是道家哲学),视太一为万物之源,人生的最高目的就是复返太一,与之合一。其思想对中世纪神学及哲学,尤其是基督教教义有很大影响。
大部分关于普罗提诺的记载都来自他的学生波菲利(公元232—304年)所编纂的普罗提诺的传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