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与命运》终于看完咯

《生存与命运》终于看完咯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很多年前,在芜湖买了一套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想着接触一下俄罗斯名著。回家,看了上册的一半,苏联人长长的名字,本身就记不住了,还有小名、爱称,脑袋就装了浆糊一般,很快,被束之高阁。

去年,上六年级的儿子疯狂迷上了这套书,上课都在看,曾被老师当堂没收过。看了两遍后,还不过瘾,央求我再给他买一些前苏联小说。对于爱看书的兴趣,自是要爱护,网购了格罗斯曼的《生存与命运》。

书到家后,小家伙又迷上了英文原声版电影,空闲时间大部分交给了美国大片。

今年九月份,翻了此书,开篇场景切换频繁,人物繁多,仍旧如同看《静静的顿河》一样混沌。也有过弃之不看的想法,还是鼓励自己坚持到底,时至今日,历时四个月,终于看完了这部鸿篇巨著。

《生存与命运》被誉为“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格罗斯曼在1953年至1961年,耗时八载,于孤独苦寂里,完成了了这部70余万字的巨著。因为格罗斯曼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的极权主义,并且将其与纳粹主义相提并论,孰料,等待他的是厄运——克格勃官员的搜查逮捕,他的书再次被列为禁书。

1980年在瑞士出版,引起轰动,此时,格罗斯曼已溘然长逝16年。1988年,漂泊二十余年的《生存与命运》回归祖国,引起轰动和读者极大的兴趣,一时“洛阳纸贵、万流景仰”。

《生存与命运》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为主线,叙述了从1942年秋到1943年初春的战事,时间短暂,却全景式地再现了两军交战的场面,以及苏联社会的方方面面。

小说以沙波什尼科夫一家四代的人生遭际为主干,描绘了前线后方、纳粹灭绝营、苏联劳改营等社会图景,塑造了各个阶层的典型人物。

小说有三个主线故事,即战争、物理研究和德国集中营。三大故事主线下,还有许多独立的故事,或表达亲情、友情、爱情、善良等。例如,那个人到中年,孑然一身的女军医,因伤被俘,送往纳粹集中营。一路,呵护那个素不相识的犹太男孩。毒气室里,男孩在女军医的怀里安然死去。弥留之际,女军医幸福无比,灾难成就了她母亲的梦想。

初读《生存与命运》,被作者深邃的思想,主人公凄惨命运所吸引,在几度欲放下不读时,仍能潜心继续。我想,还会读第二遍吧,会更加深入地读,到时再写读后感吧。今日,姑且以此小文,纪念一下元旦之日,自己读完此小说。

接下来,可以看看前两天屯溪买的村上春树的系列小说咯。

《生存与命运》终于看完咯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生存与命运》终于看完咯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存与命运》终于看完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