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18组+范晓芳+【W1D1-202002RIA-ABC模型】

拆页:ABC模型(P16~P17)《从行动开始》

R原文:

“行动科学管理术”利用“ABC模型”的概念来解释人的行动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A=Antecedent(前提条件)

B=Behavior(行动)

C=Consequence(结果)

前提条件指的是引发行动的环境。比如,会议结束了(所以你去休息一下);视力变差(所以你戴眼镜);上司对你说“提交企划报告”(所以你提交报告);朋友对你说“请你吃点心”(所以你吃了点心)……这些都属于前提条件。

“在上司的要求下提交了报告”“在朋友的邀请下吃了点心”则是一种行动。像这样促使人们采取行动的前提条件是必要的,但只是前提条件,无法使行动多次重复。

如果出现了提交报告却没有获得通过、点心很难吃等不好的“结果”,那么人们就不会愿意重复这样的行动。但是,如果出现提交报告后得到赞扬,点心很好吃等结果,那么人们就会自发地重复这样的行动。就像斯金纳说的那样,行动是首其结果影响的。

请准备一张纸,讲整个行动的过程都写出来,不管是好的结果还是坏的结果都写出来。

比如让自己变好的行为,如“跑步”,则或许有“体检时发现身体出了问题”“变胖了裤子穿不下”“朋友邀请自己一起跑步”等A(前提条件),或许会出现“跑步之后心情舒畅”“变瘦了”“变得健康了”“感到疲惫”等C(结果)。

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客观地观察自己的状态了。

I便签:拆书家讲解引导

片段中提供了一种ABC模型,它很好地解释了人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A是前提条件,是你的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的环境,也就是产生行动的原因。它可能是外在的原因,比如老板要求你做某项工作,也可能是内在的原因,比如说自己想要成为一位PPT高手。

B是行动,也就是我们在整个过程中做出的行为改变,比如每天写一份日报发给老板,每天构思一页PPT的设计。

C是结果,是我们的行动带给我们的反馈,比如每日汇报工作使得老板对你工作满意度提升,每天写一页PPT使得自己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展现机会。当你得到正向反馈,你的行动(B)就会在A出现的情况下重复多次,从而养成一个习惯。如果反馈不够好,行动(B)不会重复,自然就无法培养出好习惯,或者戒掉坏习惯。

通过下面的步骤,我们可以用”ABC模型“来观察自己的状态,从而发现自己的行动与目标的差距,找到改变自己行为、养成/戒掉习惯的深层次动力。

How的部分(三步曲)

1、描述行为:将整个行动的过程写出来,包括自己采取了哪些行动,做出了哪些改变。

2、列出前提条件:这个习惯动作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前提条件可能会有很多个,尽可能把能想到的都列出来。

3、阐明结果:如果这个习惯养成了,即你的行动产生了,可能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结果有好坏,分析结果能让我们知道阻碍习惯养成/被戒掉的原因。

举个例子。很多人想养成早起的习惯,采取的行动可能是早睡、设5个提醒闹钟、让朋友的打电话叫醒自己等等。为什么要早起呢?前提条件可能是,换了个工作地点后离家远了,需要为家人做早饭,想利用早上的时间阅读/写作,有个朋友用1000元赌你做不到连续30天早起……结果当然就是有些人坚持早起了,有些人只持续了几天。通过对整个过程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就能提前预判出坚持当前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是否有好行为替代了坏行为)。

ABC模型可以用来分析和设计行为习惯,不适用于直接用来养成思维习惯。当想要ABC养成思维习惯时,需要将思维具象到行动,通过行动的改变来反应出思维的转变。比如,我们要养成积极主动的行为,可以拆解为说积极主动的语言、凡事主动提问,等等具体的行动。

A便签:学习者拆为己用

请大家想一个最想养成的行为习惯,可以是早起、写作、阅读等任何一个习惯。参考I便签的How部分来写出A1和A2便签。

A1便签:激活经验、面向过去

时间飞逝,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现在的你,和2019年的你,也许和春节前的你都有不同。你养成了一些习惯,可能是好习惯,比如每周跑步10km,也可能是坏习惯,比如工作压力一大就吃零食。请根据自己的情况,找出一个改变的点,回想一下(前提条件)是什么引发了你要做这个改变?(行为)当时你做了什么?(结果)你具体获得了什么样的改变?

A2便签:规划应用,指向未来

想象一下,疫情结束之后,你可以自由出行,不再担心疾病的困扰。当你不需要戴着口罩出行的那天,你觉得自己需要一些改变,想要做一些和现在不一样的事情。(结果)这个改变可能是什么?(前提条件)你为什么想要改变这一点?(行动)你将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请写下你的具体行动计划。

--------------------------------------------------------------------------------------------

提交作业:

A1便签:激活经验、面向过去

随着春节假期和企业复工时间的一再调整,我在2020年春节特别想养成的一个习惯是“在家学习”,现在用“ABC模型”回顾一下过去的两周多时间里,自我评估只是做到了60分,那问题究竟是出在哪里呢?

1、A列出前提条件:是什么引发了你要做这个改变?

(1)外在因素:①假期和复工时间一再延长,导致多出来很多时间;②由于疫情影响不能出门,只能呆在家里;③工作不会因为假期延长而不用做;④老公天天在家加班处理工作,我不求上进内心会有愧疚感。

(2)内在因素:①对个人成长的要求;②希望给儿子做个好榜样;③期望提高赚钱能力。

2、B描述行为:当时你做了什么?

①在假期有6天时间用来练习开车这一技能;②基本每天会陪伴儿子做游戏、学英语、读绘本;③阅读了两本专业书籍《薪酬管理》、《绩效管理》;④在洗漱、洗碗等较为安静的时间听得到音频,重点学习(复习)已购的《香帅北大金融学课》;⑤和老公及身在湖北疫区的两位好友分享近一年的收获和感悟;⑥关注政府、企业和一些机构对新冠肺炎采取的抗疫措施和疫情变化。

3、C阐明结果:你具体获得了什么样的改变?

好的结果:截至2月9日,我在开车方面基本可以独自上路;对薪酬绩效加深了理解,尤其是结合现在公司的绩效管理进行思考,识别出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对基金理财和自己的投资偏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陪伴儿子进行游戏、阅读等,儿子不会觉得在家里无聊。

不够好的地方:①陪伴儿子学习、玩耍的时间、时长不是特别固定,自己有时在一边玩手机,儿子也会较长时间看电子产品,亲子陪伴的质量还要提高;②和公公婆婆在育儿方面有分歧,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给儿子树立了坏榜样;③听了比较多的音频,关注内容比较多,注意力有些分散,真正产出反而不多。

【反思】回顾来看,我给自己制定了“在家学习”的行为要求,但并没有明确制定目标,只是在自己心里有个大概的想法,导致自己在假期中很容易偷懒、注意力不集中而质量不高或者行动了没有产出;另一方面,没有针对“在家学习”这一行为习惯设置适合的环境和监督机制,比如说在书房看书而不是卧室,要求儿子不能看平板电脑的同时自己也不能看手机等,从而影响自己的投入程度,某种程度上也是自我主动性不够,自律性也要加强。

A2便签:规划应用,指向未来

1、C目标结果:这个改变可能是什么?

2020年坚持跑步,每周至少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

2、A前提条件:你为什么想要改变这一点?

①保持健康;②喜欢运动;③改变体形;④拥有积极心态。

3、B行动:你将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①固定运动时间,每周一、三、五中午去健身房跑步;

②在公司寻找一个健身同伴相互督促;

③如遇特殊情况无法进行则用其他运动方式来替代,如快走、跳绳、瑜伽等;

④在日历中打卡,请老公进行监督,如当周未完成则上交家庭梦想基金200元;

⑤当月目标完成可为自己购买一份小礼物,每月限额100元,可累计使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员+18组+范晓芳+【W1D1-202002RIA-ABC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