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这个概念,才能做到“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

理解这个概念,才能做到“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_第1张图片


在做金融投资时,我们难免会遇到这些问题: 买了某只看好的股票,结果却赔了钱; 本以为即将迎来大牛市,结果却成了“接盘侠”; 创业时信心满满,却很快陷入困境......
这些投资上的认知偏差,都很可能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性格特点——“过度自信”导致的。 那么,到底怎么做才能避免过度自信呢?今天,「得到」课程 《陆蓉·行为金融学》 主理人、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讲席教授陆蓉老师,将教你如何避免市场上多数投资者都存在的过度自信,让投资决策更加理性。


什么是过度自信?

心理学家说了,过度自信大概是最经得起检验的人的认知偏差。也就是说,只要是正常的人,一般都是过度自信的。 不信吗?我来举个例子,让你感觉一下。 假定你是一位刚刚创业的私营企业主,你和其他50个同样刚创业的人坐在一起。在现场,我说,“觉得自己的企业能活过5年的请举手”,这个时候你举不举?你大概率会举手。我相信现场80%以上的人都会举手。 你可能会说,“我的企业肯定能活过5年啊,如果5年都过不了,那我当初就不会来创业了”。 现在给你揭晓真实数据。有一项统计结果表明,初创企业的风险非常高,能活过5年的概率不会超过1/3,也就是说,有超过2/3的初创企业会在5年内消亡。 显然,人们对自己能力的认知超过了实际水平。这就是过度自信。


人为何会产生过度自信?

原因很多。从生物进化角度来看,过度自信可以让自己显得比实际上更聪明和强壮,增加个体传宗接代的机会。 在社会环境中,你会观察到,自信的人比不自信的人能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交友机会。 而从个人成长轨迹来看,大多数人被家庭过度保护,会逐渐滋长过度自信。 这些原因都很好理解,我就不一一展开了。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心理学上提出的一个原因,它和我们的投资决策息息相关。 心理学家揭示,人的过度自信与信息积累有关。 我问你,如果你对股票投资一点都不懂,你会自信吗?你可能会说,那应该不会自信。是的。当你什么信息、什么知识都没有的时候,你是没什么自信的。 随着信息收集越来越多,例如,你通过对股票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信息积累多了,能力相应就涨了,这时你的自信心也在同步增加。 但是,注意了,信息没有上限,能力却是有的。 你不断增加各种信息积累,但是你的能力却是会封顶的。到了一定程度,随后到达的信息没有增加你的能力,却还在不断增加你的自信心。 最终,你的自信程度会超过自己的实际水平。这就是人为什么一定会过度自信的原因。


过度自信的利弊

对金融市场来说,过度自信影响非常深远。 传统金融学中有个定理,叫“无交易定理”,意思是,在没有什么新信息的情况下,理性人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判断没有分歧,既然没有分歧,就不会有人要买、同时又有人要卖,因此均衡的时候应该没什么交易量,称为“无交易定理”。 而我们实际观察到的是,市场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成交。原因就是,投资者都是过度自信的。你只相信你的判断,认为价格低估了;他只相信他的判断,认为价格高估了,那会怎么样? 成交! 所以,成交实际上就是意见分歧的体现。 总体而言,留在金融市场上的人都是过度自信的,因为你肯定认为自己能战胜市场、能赚到钱,才会留在市场上的。 所以,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都是过度自信的,这一点和传统金融学恰恰是相反的,传统金融学认为,留在市场上的人都是理性的,恰当自信的。 过度自信能放大市场的成交量、提高市场的流动性,所以,过度自信对于市场来说是有益处的。 当然,过度自信也有不好之处。过度自信使人感觉良好,做一些在理性情况下不会做的事情,但可能会付出高昂的代价。例如,在医生诊断病人、法官审判案件或央行设计利率时过度自信,都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 在金融市场上,过度自信使人忽视风险,做出过度的交易。 换句话说,不该买入的时候,你不断地买入;不该卖出的时候,你又不断地卖出。很多投资者做了很多交易,但发现没赚到什么钱,做得越多,亏得越多,就是这个原因。


过度自信的影响因素

那么,哪些因素最容易影响人的过度自信呢? 首先,专业知识会影响过度自信的程度,专家或者自认为是专家的人过度自信更严重。 过度自信的人对自己能力的认知超过自己的实际水平。专家的能力确实比一般人更高,但是他们的过度自信也会更严重。 当任务难度小,可预测性非常高时,专家的预测可能更准确;但当任务难度大,可预测性非常低时,自认为是专家的人,更容易对市场预测发表观点,且常常高估自己预测成功的概率。所以,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客观判断专家的建议了。 其次,经验也会影响过度自信的程度。 金融市场上有一句话,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牛熊市的人都不是一个合格的投资者。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在投资者的整个投资生涯中,投资成功的经验会增加过度自信的程度。牛市往往会导致更多的过度自信;而经历熊市的投资者比那些没有经历过的更加悲观。 只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牛熊市,才能平衡自己的投资心态和决策。 要想减少损失,你需要克服过度自信。


怎样避免过度自信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问你一个问题,在你平时的生活中,你觉得对自己和对别人,用的是同一套评价体系吗? 你可能会说,应该是吧。 错!过度自信主要是对自己而言的,对别人的评判却往往是准确的。

你判断自己创业的公司能否成功,往往会过度自信,但是让你去评判别人公司成功的可能性,却往往是准确的。

你了解到初创企业存活5年的概率不超过1/3,你认为其他公司应该基本符合这个规律,只有自己是例外。每个人都是这样想的!

你想盘下一间门面房来做生意,前一户因经营不善离开了,你在盘下店面的时候,可能从来没想过,自己的经营很有可能与他一样。

所谓当局者迷,就是这个道理。自己如果是当事人,往往看不清;自己如果是旁观者,很容易指出其中的问题。

做金融投资也是一样,你一定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才会去投资;你又同时能接受大多数散户会亏钱的现实。

你觉得自己与他们不一样,而每个人都是这样想的,就像每个遭遇大病的人,在生病之前绝对不会想这事儿会落在自己头上一样。

现在回到我们的问题,怎样克服过度自信?你应该已经得出结论了。

站在第三方的立场来看,评判会准确得多。或者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或者尝试置身事外。这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思维方法,你可以在生活中试试看。

理解这个概念,才能做到“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_第2张图片
做金融投资怎么才能少犯错?如何预测别人的非理性行为?如何利用大多数人的错误,来制定自己的交易策略?这是陆蓉老师 《陆蓉·行为金融学》 课程想要告诉你的。学完它你会相信,任何市场环境,你都能有机会。

▽戳此入手

理解这个概念,才能做到“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_第3张图片

推 荐 阅 读


理解这个概念,才能做到“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_第4张图片

理解这个概念,才能做到“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_第5张图片

理解这个概念,才能做到“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_第6张图片

如果你觉得有收获,点个赞吧!或者点个“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理解这个概念,才能做到“别人贪婪的时候我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