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第一次讨论有感

周日早上,在胡老师主持下,群里的成员共同讨论《儿童心理学》第一小节。在没讨论前,我只是单纯地读,单个字认识,具体到句子里面,竟然读得打瞌睡。队友的讨论下,逐渐理解了个别词语。

胡老师从皮亚杰的生平聊起,不得不感叹,这些世界杰出的人物,在早期就展露出惊人的才能。除了本身的天才外,他们自身的非凡努力造就了后来的杰出贡献。

接下来胡老师梳理几个关键词:图式、同化、顺应。

这正是我在阅读过程中不理解的地方。图式是什么?指的是认知结构或智力结构,个体通过它适应和组织环境,图式是不断发展的。婴儿最初从“感知——运动”开始,从动作中发展智慧。婴儿吃奶是一种本能,到会抬手吃手指,这是探索的过程。还记得我们家孩子在两个月时吃手指,他老爸说太脏了,经常把他的手指拿开,当时大人的行为多愚蠢啊!

胡老师举例说认识猫的图式。孩子是如何认识猫这一图式?我说观察猫的样子,听它的声音。每个队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时沈慧敏老师及时把第一段疑问提出来,我们走得远了。赶紧回到前面,不要忘记“感知——运动”的智慧。从皮亚杰的思维说儿童心理学,我们得从书中找到原理说明。沈老师说,婴儿在认识猫图式之前就已经同化了猫。

丁老师举例他女儿如何认识海棠花。沈老师马上又把我们带回前文,孩子的第一个图式是怎么建立的?丁老师的女儿把荷花记在心里,那是不同阶段了。猫的图式,荷花的图式都在言语后。

我们读皮亚杰,从皮亚杰的思维进入他的理论中,不能想当然。也许我们常常会犯这样的错误。特别是啃读一本难懂的书,没有大家的智慧,恐怕现在还不知道图式是什么。

接下来胡老师继续抛出六个阶段,婴儿不同的动作。婴儿在5月开始抓起他身边见到的一切,九个月有目的抓大人的手想得到自己的东西,这时婴儿的动作已经具有智慧。

我们各自说了自家孩子婴儿时期的睡觉习惯。不同孩子有不同习惯,这也是孩子睡觉图式的建立,孩子需要不同模式才能入睡。还记得当医生的姑妈告诫我说,千万不要抱着孩子哄着睡觉,有这个习惯,孩子养成这个习惯难改。可是孩子在出生几天就是含着奶头没吃饱就睡着了。他建立了一个自己的睡觉图式,这是他感知世界的开始。

最后胡老师说到一点:婴儿时期受到的刺激越多,极大可能地丰富他的图式,这样他往后的发展会更顺利。母亲如何和孩子互动是非常重要。我感到非常惭愧,孩子在婴儿时期,很少充满爱意抚摸孩子,言语前,很少和孩子进行眼神交流,和他说话。那时的我多傻啊,把自己沉默的性格带进孩子生活里,孩子的婴儿期丧失了一些感知世界的细腻。尽管现在坚持亲子阅读,总感觉孩子力不从心。

学会接纳自己的孩子,不能随意拔高,遵循孩子发展规律,多学习,更加温和地和孩子一起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童心理学》第一次讨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