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建构与教学创新

——《课程的逻辑》读后感15   邓  华

 钟启泉教授的《课程的逻辑》一书围绕两个主题展开论述。一是创新课程文化,二重建课堂教学。每个主题下十三个子目。

第二部分重建课堂教学。第15个子目是《知识建构与教学创新》。

社会建构主义提醒我们,知识是学习者各自能动的进行信息搜集,在各自的情景与语脉中建构的。教学不是单纯的记忆信息。是有原理可依的。主要的教学原理有12条。原理一,学习过程的性质;原理二,学习过程的目的;原理三,知识的建构;原理四,更复杂的思维;原理五,学习的动机性影响;原理六,学习的本质性动机;原理七,提高学习动机的性质;原理八,发展的挫折与机会;原理九,社会文化差异。原理十,在社会认可和拥有自尊心的语境下学习;原理十一,学习的个别差异;原理十二,认知风格。社会构建主义取向的教学创新,是值得我们追寻的,这种教学创新本身,是一种与传统教学论决裂的过程,一种概念重建的过程,同时,他要求建立起新的教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其实,这就无异于,要求不同层次的教育工作者。的合作精神和运作能力,包括要求新的班子,新的空间,新的设备,新的训练,新的素材,和新的咨询的支撑,已满足教学现场,变形的渴望。

我校积极构建智趣课堂。学科教学转为学科教育。学科“双基”、“三维目标”到“学科素养”,以“激发兴趣、参与体验、授之以渔、智趣互动”为教学理念,建设多元化“智趣”课堂。以《自主学习笔记》为抓手,关注学生主动参与的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基础学力。

学校以“尊重差异 顺应天性 因势利导 智趣互动”为教学理念,建设多元化“智趣”课堂,助力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有信念——好素养不愁考。学校以生为本,坚定“好素养不愁考”的信念。依据不同的学情、教情、不同的学科,创设出不同资源、不同内容、不同模式的多元化智趣课堂。通过开展“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大讨论,明确知识源于建构,过程重于结果,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真实的现象,感悟真情实感,开启思维之门,完成从感觉到理解的思维过程,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形成基础知识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学以致用,学有所长。

有特点——好方法智趣多。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和策略指导,积极探索多元化“智趣”课堂,使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过程和方法、知识与技能得到有机融合,教师要因势利导,用好“优势互补”和“差异势能”的原理,让学生乐学、会学、勤学、博学,学生在课堂上体现情感的感动、思想的灵动和思维的转动的特点。加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探索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学习实效的提升,实现学生从“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有抓手——好笔记夯四基。以各学科《自主学习笔记》为抓手,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发挥教师在课前、课上和课后对自主学习的指导作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学生“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在探寻学生主动发展的自主体验式活动中,以学生的问题为线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以情意和感性为辅翼之趣,实现智能/智力与智慧创新和知识重建-生成,实行班级授课制和数字化条件下的个别化教学,开发长课和微课相结合及混合课程的教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识建构与教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