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版资治通鉴【38】团伙和团队的区别

赵王、临武君说:“先生说的有道理,请问王者之兵,应该用什么样的机制,又如何运用呢?”

荀况说:“国君贤能,国家就治理得好;国君无能,国家就会乱;尊崇礼义,国家就治理得好;不讲礼义,国家就会乱。治理得好的国家就强,内乱的国家就弱,这是强弱的根本。在上位的人有威信,百姓就可以驱使;在上位的人没威信,民心就不可用。百姓可用的就强,不可用的就弱,这是强弱的常理。

“如今各国的赏罚机制,齐国注重个人技击,凡斩得一颗人头,政府出钱购买,给赏金。而不论这一仗是打胜还是打败,都数人头给钱,仗打赢了,斩首少的,奖金就少。仗打败了,那斩人头多的士卒,照样领赏。这样的军队,碰上敌人弱的,都冲上去斩人头跟抢钱一样;遇到强敌,看看没钱赚,就一哄而散了。就像飞鸟一样,只会各自逞能,这是亡国之兵,不过是在街上招募的一群打手而已,没有比这更弱的军队了。

“魏国呢,注重选拔武卒,通过考试,选那身体条件好的武勇之士,穿上上身、大腿、小腿三重盔甲,还能拉开十二石的强弓劲弩。身背五十支羽箭,扛着长枪,头戴铁盔,腰悬宝剑,自己背着三天的干粮,一天还能行军一百里。一旦通过考试,政府就免除他家的赋税徭役,配给好的耕地和住宅。但是,几年之后,他的体力开始衰退,已经免除的赋税,不能再征收;已经给出去的田宅,不能再收回,重新选拔,也不能改变这个政策。所以魏国土地虽大,征兵越多,税收越少,这是危国之兵,军队越多,国家越危险。

“再看秦国,秦国地势险恶,政府对人民非常残酷,让他们隐蔽于险恶的地势,胁迫驱使他们作战,战胜则赏功,战败则刑罚,人民要想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只有战斗杀敌一条路。功劳和赏赐成正比,只要砍下敌人五个人头,就可以成为五甲之首,管辖五家人家。这是最为长久强盛的机制。所以秦国自从采取这个政策以来,经历四代君主,而有今日之强。这不是运气,而是必然的。

“所以,齐国的技击,敌不过魏国的武卒,魏国的武卒呢,又敌不过秦国的锐卒。但是,秦国的锐卒,敌不过齐桓公、晋文公的节制之师。齐桓、晋文的节制之师呢,又不能阻挡商汤、武王的仁义之师,碰上就是以卵击石。因为各国培养的都是追求名利的将领和战士,打仗就像当雇工或做买卖,没有谁敬爱他的君王而愿意效死,安于制度而自不逾越,节于礼义而心中没有杂念。诸侯各国中,如果有一国能微妙的理解这种仁义的原理和精髓,并加以运用,那其他国家就危险了。所以招募也好,选拔也好,奖惩激励也好,都是功利至上,把势诈功利渐渐习染成俗。而利义教化,是齐民之道,让人民团结一心。以诡诈对付诡诈,还有巧有拙,能比试比试;以诈遇齐,以诡诈对付团结,那就是拿一把锥刀去戳泰山了。所以商汤诛桀,武王诛纣,从容进军,暴君的人民都愿意协助,诛杀桀、纣,就是诛他一个孤家寡人,独夫民贼罢了。《泰誓》说‘独夫纣’,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士兵能大齐,团结一心,就能王天下,小齐,程度低一点呢,也能制服邻国。那些招募选拔,激励奖惩,崇尚功利的军队,则胜败无常,有时扩张,有时收缩,有时救亡,有时覆灭,互争雌雄,起落不定,这叫‘盗兵’,跟强盗一样,君子不走这条路。”

华杉注:

荀子所论,用现在的话说,是团队和团伙的区别,团队有愿景,有价值观,有理想,有文化,有爱。团伙就只有岗位职责和激励机制。战国各国,都是武装团伙。


赵孝成王、临武君说:“善!请问将领又怎么选拔呢?”

荀况说:“知莫大于弃疑,行莫大于无过,事莫大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不可必也。”

华杉注:

荀子这段话,非常精彩,非常本质,特意留下原文,仔细讲解一下。

知莫大于弃疑——最大的智慧,就是不用疑谋,不用什么奇谋巧计。很多人对兵法的误解,就是奇谋巧计,但是,你用奇谋巧计,别人也用奇谋巧计,大家互争短长,互有胜败而已,遇上一个不用奇谋巧计,坚如磐石的,你弄啥也没用,像荀子说的,那是用锥刀去戳泰山。普鲁士军事家克劳塞维茨在他的名著《战争论》中也说:打仗不靠复杂的巧计,靠简单直接的动作。因为准备复杂的巧计需要时间,而在你的准备过程中,如果对方先来简单直接的那么一下子,优势就转到他那一边了。所以,与其靠复杂的巧计胜过对方,不如在简单直接上始终走在敌人前面。克劳塞维茨甚至不赞成佯动和迂回,他说佯动的兵力如果少吧,不痛不痒没什么用,如果大呢,大兵力没法佯动,是真动。战略迂回呢,他说拿破仑从来没有搞过战略迂回,都是直来直去,猛打猛冲。

行莫大于无过——最了不起的行动,不是一举成功,而是从不犯错;事莫大于无悔——做事的原则,是一经决定,就不会后悔。不后悔,说明没有侥幸心理,事至无悔而止,决策的时候,决策到只能这样,不管什么结果我都不后悔就行了,因为你不可以期待必胜。

无过和无悔,就是没有反复,最高的效率,不是你动作快,而是从不返工;最快的进步,不是你学得快,而是从不退步。谁能做到每一步都是前进呢,往往走着走着又倒退了,前功尽弃。

无悔,还有一个原理,就是孙子兵法说的,胜可知而不可为,你可以知道有没有胜算,有多大胜算,但是没有胜算的事,不可强求,你不能说你一定会胜利。所以,“善战者,能为己之不可胜,不可使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我们能做的,只是自己修道保法,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管不了别人,不能说一定能战胜他。我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那是我可以说了算,可以安排好的。敌人什么时候可以被打败,那得看他的情况。他如果也搞得好好的,那咱们相安无事,他如果自己作死,那咱们就赶紧冲上去帮忙,这叫“不失敌之所败”,他露出败像的时候,我不要错过机会。

荀子说的无悔,不是豁出去了,败了也不后悔,而是把事情安排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出这个范围,所以叫“事至无悔而至矣。”

不出这个范围,就是不要有侥幸心理,就是“无悔而止,不可必也”。不可必,是儒家的价值观,不可“期必”,你不能期待结果一定会怎样。一期必,你就容易贪巧求速,就要拔苗助长,就要侥幸冒险,就出疑谋奇计,就会犯错,就会后悔。

这里有一种“消极的智慧”,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是消极的,不是积极的。消极是知道自己的限制和能力边界,是一种谦卑和敬畏。积极呢,就什么都想搞定,就会贪巧求速,就会上当受骗。“无悔而止,不可必也”,就是不追求最好的结果,确保那最不坏的。止于至善,就是止于最不坏。你想象中那个最好的,客观上不存在。


华杉版资治通鉴【38】团伙和团队的区别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华杉版资治通鉴【38】团伙和团队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