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中间业务平台及其发展

作者:广东发展银行总行科技部 朴晓光 时间:2007-11-8

    随着金融服务不断深入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社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逐步扩大。银行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已不能满足客户和市场的需要。客户希望在传统业务基础上能够实现大量的增值服务。在这种背景下,银行推出了多种中间业务,并得到迅速发展。

一、中间业务平台的发展历程

    中间业务平台是银行业务系统的外围子系统,对外,它是银行连接商户和客户的服务窗口;对内,它连接银行的账务中心,构成完整的业务体系。中间业务平台虽然产生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已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下面从中间业务平台拓扑结构、软件和硬件的发展过程进行介绍。
    1.拓扑结构
    中间业务平台的架构先后经历了以下6个阶段。
    阶段1:单主机结构。每个网点一台电脑主机,账务中心的中间业务交易都在这台电脑主机上处理,且只能处理本网点的中间业务,如代发工资(账户局限于本网点)。
    阶段2:独立账务主机+独立中间业务主机。随着代发工资等中间业务的不断增加,交易量成倍递增,一台电脑主机已无法处理全部的业务流程。通过“账务主机+中间业务主机”的结构,把中间业务的部分业务流程,如与商户的数据交换、交易数据的预处理等,从账务主机抽离,单独放在另外一台电脑主机(即中间业务主机)上。从而既减少了账务主机的压力,又提高了中间业务的处理能力,满足银行业务量剧增的需要。但此时中间业务仍然局限在单一个网点或分行。
    阶段3:联网账务主机+独立中间业务主机。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网点、分行账务主机之间实现联网。中间业务也从本所业务升级为跨所、跨分行。这种模式使中间业务的处理范围从一个网点增加到整个银行,大大方便了客户。
    阶段4:集中账务主机+独立中间业务主机。如图1所示,随着银行数据大集中的实施,各网点、分行的账务主机都集中到总行,但每个分行仍保留着中间业务主机。由于各分行的中间业务各有特色,想要实现迅速集中还需要一个过渡过程。
    阶段5:集中账务主机+统一中间业务平台。该阶段的拓扑结构与阶段4非常相似,但由于其硬件性能大幅提高,可处理全行所有的中间业务,处理能力是前者的几十倍。而且软件的通用性也今非昔比,扩展性和灵活性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所有分行的中间业务都集中到总行,方便维护,既能发挥总行的技术优势,又可以节约设备维修成本。
    阶段6:集中账务主机+中间业务平台+灾备。随着数据的大集中,风险也在集中,因此各银行都进行灾难备份中心的建设。随着灾备建设的实施,这种新模式逐渐成为各家银行的主流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
    2.软件
    与拓扑结构的发展相适应,中间业务平台软件系统的发展也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
    阶段1:单一项目系统。中间业务早期基本集中在“代发工资”和“券银转账”上。当时实现业务信息化的思想仅着眼于单个项目,每个项目都要进行程序编写和测试。这种重复劳动在各网点、分行,主机独立、各自为政,造成开发周期长,业务实现缓慢等问题。
    阶段2:中间业务系统。随着中间业务的迅速发展,增加了代缴话费、代缴税、银证通、银基通、委托理财(如“薪加薪”)等。业务越来越多,而项目的开发速度明显滞后,导致业务和科技人员怨声载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间业务系统应运而生。
    该系统把中间业务的各个流程切割、交易分类,将其模块化。即使是不同的商户、不同的交易、不同的流程,都可以通过参数维护、最小模块开发等工作迅速实现。一套较为通用的中间业务系统,使开发的时间大大缩短,新业务的面世越来越快。
    阶段3:中间业务平台。每个分行都有自己的中间业务系统,至少有主、备两套硬件设备。然而在账务主机数据集中后,分行的科技人员大量流失,造成设备维护难度增加及投资的浪费。随着账务主机集中的完成、集群主机技术的出现,各分行的中间业务系统主机也随之集中。建造一个统一的中间业务平台成为可能。
中间业务平台整合了分行原有的中间业务系统。通过这个平台可完成所有的中间业务,使软件的人机对话界面更加友好,业务实现更加方便。
    3.硬件
    中间业务平台的拓扑结构、软件的发展升级都是基于硬件性能的提高才得以实现。早期电脑处理速度缓慢,只能处理业务量较少的本网点代理业务。当硬件发展到一定程度,主频达到百兆级、硬盘容量达到GB级。就能够支持较多的业务,存储较多的数据。要实现所有分行中间业务的集中,只有在集群主机这种技术出现后才敢想象。

二、中间业务平台的发展方向

    在银行从事中间业务工作多年,笔者对中间业务平台未来的发展有以下3点看法。
    1.业务品牌化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可以办理人民币业务,国内银行已开始“与狼共舞”,中间业务的战场更是硝烟弥漫。各家银行都在不断地推出新的中间业务,但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只要有一种新产品出现,其他银行会马上开发类似的产品。
    不是只有第一个开发出新产品的领先者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由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金融创新产品没有知识产权,不可能成为壁垒,时间上的优势很容易被淡化。只有品牌优势明显的产品才能吸引众多客户,最终脱颖而出。新产品内涵的同质化不可避免,那么就将其外延进行抽象,形成独特的品牌,持续营销。
    2.软件傻瓜化
    中间业务平台的软件要更加傻瓜化、通用化、人性化,界面更加友好,操作更加简单,只要通过简单培训,就可让业务人员掌握。
    新业务的开发,就像搭积木。业务流程的每个模块都放在模块库中,当业务人员有新的想法时,就可以从模块库中找出相应的部件,将其排列组合。系统自动进行可行性检查、自动编译,最终成为真正实用的产品,达到所见即所想。科技部门的工作仅仅是对业务人员想要而又没有的模块进行开发测试,摆脱没有意义的重复劳动。好的想法都能很快、很容易地在该平台实现。
    3.硬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国产化
    金融行业的电脑硬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目前几乎都被国外巨头把持。这些产品、设备基本都在国外生产,维护过程中往往受制于人。作为拥有某些巨型机技术的中国,在技术的民用化方面,应该说不是没有机会,甚至说可以大有作为。虽然目前我们还很弱小,但是只要国家扶持、大家努力,实现硬件、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国产化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