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一个关于高考的“黑客”故事:用2B铅笔“注入”阅卷系统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高考的日子。

    回想起16年前(1996年)……那是高中的一段艰苦岁月……

    几乎每天都要进行一场高考模拟测试,同学和老师们,都是叫苦不迭。

    那时候,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的答卷方式,已经在高考中开始实施。教育主管部门和校方,为了实战演练考生们的临场技能,在模拟考试中,也实行了答题卡方式。

    那是一次全市范围的英语模拟考试,答题卡将被上交到市级考试中心机构,进行计算机阅卷处理。

    我早早地就做完了试题。闲着没事,就开始琢磨起这个答题卡来。

    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在那张长方形答题卡上面的最右边,从上到下,几十个小黑块与空白相间排列。

    这一长条相间排列的小黑块与空白,是做什么用的呢?

    我的直觉告诉我:

    (1)当答题卡被送入电子阅卷设备之后,设备的接纳口,一定要比答题卡更宽一些。就像较小的豆子要通过较大口径的漏斗口,才能被漏斗收进去一样。如果设备的接纳口跟答题卡的宽度一样,那么难免会发生卡纸。

    (2)因为电子阅卷设备的接纳口,存在上述的冗余空间,又因为答题卡在被摆放和被传送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抖动,那么,每张答题卡对于设备接纳口的位置,都是随机的。

    (3)因为答题卡相对于设备接纳口的位置是随机的,那么,接下来要让电子阅卷设备的读卷探头(一种指针),能够准确地识别答题卡上的填涂信息,就必然要有一种定位机制,使得读卷探头和答题卡的相对位置,是可以被精准测量的偏移量

    (4)那么,观察现在手上的这张答题卡。在整张答题卡上,最有可能用来实现这种定位机制的,就应该是那一长条相间排列的小黑块与空白了。

    (5)之所以选用2B铅笔来填涂,是因为2B铅笔留下的石墨厚度,可以对电子阅卷设备所发出的信号(猜想是光信号)做出影响。也就是说,当石墨的厚度足以使其吸收光信号,而不是像白纸的空白处反射光信号而被设备俘获的时候,电子阅卷设备就知道该考生的答项是什么了。

    (6)那么,第(4)点中所假象的定位机制,应该同样也是利用光信号的被吸收和被反射来实现。这样的话,如果在那一长条相隔排列的小黑块之间的空白处,全部用2B铅笔涂满的话,石墨将与小黑块连为一体,成为一个黑色的整长条。如此一来,上述的定位机制就失效了。

    (7)当定位机制失效之后,答题卡相对于电子阅卷设备的位置,就永远是不确定的了,那么,电子阅卷设备将失效,它将无法判别考生的答项是什么了。

    就这么胡思乱想了一通之后,我开始动手把以上的设想付诸实施,就是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面最右边的,相隔排列的小黑块之间的空白,全部涂黑。

    交卷。

    过了两天之后,我知道了结局:

    当我们这次模拟考试的答题卡,被送到市级考试中心之后,那里的电子阅卷设备彻底失灵。当次的所有答题卡全被绞成一团,险些全部废掉。后来不得不采用老师人工阅卷的方式,来批阅这些烂纸。电子阅卷中心的工作人员,排查了好久,最后终于发现,就是因为我这张诡异的答题卡,惹的祸。

    我们的英语老师,不可能理解我这个小孩儿能动那么多鬼脑筋,他认定我是在考试时思想不集中。他对我说:以后不要再这样了……”

    同班同学,不论我跟他们怎么解释,这次事故是如何实现的,他们都始终听不懂。

    这样的事情,此后我再也没有做过,因为我已经亲自地充分验证了我的一次白日梦式的假想。

    我已经非常满足了。

    转载自豆瓣,原文链接: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0266692/

你可能感兴趣的:(轻松一下,教育,测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