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对压力的认知,可能把你害惨了

压力是有害还是有益,这取决于我们对压力的态度。


作者:陈幸仔 来源:YouCore(ID:YouCore)
最近遇到一件有趣的事,两个同学都跟我说想换工作,但理由却截然相反:
一个说现在的工作太清闲了,什么压力都没有,觉得没有成长。
另一个却嫌现在的工作压力太大了,想换份压力小的工作。


那到底是有压力好,还是没压力好呢?
最正确的回答是适中的压力最好。
不过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因为谁都不知道多大的压力对自己算是适中的。
所以从可执行的角度来看,压力大点会更好。

1

压力有害的真相
市面上的大多数文章,都在教导我们如何缓解压力、如何释放压力,这些内容的背后都隐含着一个前提——压力是有害的,我们要想办法去疏导它。
但压力有害?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1998年,3万名美国成年人被邀请回答,过去一年他们承受的压力状况。
同时他们被问:你认为压力有碍健康吗?
8年后,研究人员彻查了公开的记录,以找出3万参与者中哪些人去世了。
坏消息是:高压提高了43%的死亡风险。
但值得注意的是,提高的死亡风险,只适用于那些相信压力对健康有害的人。
那些报告承受了高压力,但不认为压力有害的受访者,并不容易死亡。
实际上,他们是调查中死亡风险最低的,甚至低于那些报告自己只承受着很少压力的人。
—引用自书籍《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

这些对压力的认知,可能把你害惨了_第1张图片
是不是不太敢相信?
我们以前都以为,压力是可怕的,会导致各种生理问题,比如心血管疾病、衰老等。
其实真正有害的并不是压力,而是压力加上我们认为压力有害的信念。
相反,如果我们认为压力有益,那它非但无害,还会帮助我们学习和成长。
1)就像工作时想放假,放假时想工作一样,压力会让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
2)压力会提升我们的抗压能力、好奇心、韧性。
3)压力之下,我们会变得更信任他人、更慷慨。


除此之外,压力还有很多益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下凯利·麦格尼格尔的《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
虽然只要我们相信压力有益,就有助于大大降低压力的危害,但确实有人会像我同学这样,因为压力大得顶不住想逃离。
那还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更好地面对压力呢?

2

有效的压力面对策略
当一个人压力过大时,我们经常会安慰他放轻松一点、冷静一些,不要那么在意结果。
“没关系啦,其实这个工作没那么重要”
“放松一点,没什么大不了的”
“退一步想,即使失败了又能怎么样呢”


这些方法就属于放松策略,这种策略虽然用的人很多,但作用却微乎其微。
这些对压力的认知,可能把你害惨了_第2张图片
事实是,不在意结果,根本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我们付出了努力,就是想要成功、不想失败。无法做到告诉自己不要在意结果,然后就不在意了,不能说没压力就没压力了。
既然放松策略不管用,那么回避策略的效果如何呢?
比如,有人面对压力会采取回避态度,暂时不去管带来压力的问题,转而先去娱乐,想放松解压后再开始。
这种回避策略的结果却是,娱乐后压力更大了。有两个原因:
1)娱乐的时候,因为心里放着引起压力的事情,不能好好享受娱乐,起不到预想中的缓解压力效果。
2)引起压力的问题,并不会因为我们逃避而消失了,反而因为我们浪费大量时间去娱乐,而变得更加紧迫。


因此,比起放松策略和逃避策略,应对压力更有效的是勇于面对。
下面我给你分享三个方法,帮你更好地做到直面压力。

3

方法一:打破恶性循环
哈佛商学院教授布鲁克斯曾设计了一个实验:
她告诉一些要演讲的人放松,通过对自己说“我很冷静”来舒缓紧张。而鼓励另一些人拥抱焦虑,对自己说“我很兴奋”。
结果,哪个策略都没消除焦虑。演讲前,两组人还是紧张。
然而,对自己说“我很兴奋”那些人,感觉更能处理压力。虽然还是紧张,但他们自信有能力做好演讲。
感到自信是一回事,但是他们实际做到了吗?是的。
演讲听众评价说那些兴奋的演讲者,比试图冷静下来的发言人,更有说服力,更自信,更有竞争力。
经由思维的一次改变,他们把焦虑转化成助其更好表现的能量。


这些对压力的认知,可能把你害惨了_第3张图片


为什么对自己说“我很冷静”不管用呢?
究其原因,是因为紧张时一昧地让自己冷静,只会更加让我们觉得自己不行,陷入自我怀疑的恶性循环:
识别压力信号(手脚发抖、冒冷汗等)—>拼命劝自己放松—>强化“我不行”的态度—>陷入自我怀疑—>导致压力更大—>再强迫自己放松。
因此,如果你想更好地应对压力,比起强迫自己放松下来,一个更有用的策略,是简单告诉自己:我能搞定这件事。
就算你知道这只是随便说说的也没关系,关键是这些话打破了压力导致的恶性循环,改变了压力信号的意义,它们不再代表着紧张,也不是在说“你不行”,而是代表你待会会表现得更好。
另一个研究也表明,如果人们被告知“你是那种在压力下表现更好的人”,他们实际表现会提高33%。

4

方法二:通过行为带动态度的改变
自我说服的方式有助于缓解压力,但它带来的态度改变并不能持久。
如果你想让自己在面对压力时表现得更好,还可以通过行为来间接地影响自己对压力的态度。
心理学的行为失调理论认为,为了减少内心的不适,我们会说服自己某些行为是合理的。
这些对压力的认知,可能把你害惨了_第4张图片
当你再一次对压力感到难受,怎么告诉自己“压力使我表现得更好”也不管用时,可以尝试先行动起来,用积极的行动去带动态度的改变。
先从假装开始,假装压力让你感到兴奋,压力让你学习和成长,把你对压力的积极态度写成文字、变成语言,说给身边的人听,让他们相信你。
当你开始一点点地付出努力后,你会发现自己对压力的看法真的改变了,并发自内心地觉得压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像开头我那个因压力大而想跳槽的同学,其实更好的办法不是跳槽,而是积极行动起来去解决问题。
当你直面压力,把压力分解成一个个小的行动,然后逐步去完成后,我们对当前问题的压力自然也就会随之消失了,并且我们应对压力的积极行动,也会重塑我们对待压力的态度,让我们下一次面对压力时更加积极和开朗。

5

方法三:利用群体分摊压力
以上两种方法都是一个人面对压力的做法。
除了个体单独面对压力,你还可以利用群体来分摊压力。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当身处一个承受共同压力的群体中时,群体中每个个体的压力会大为减轻。
你可以回想下,你在高三备考时,跟班上其它同学一起上学、刷题、考试、放学,是不是也没有感受到多大的压力,顺其自然地就参加高考然后念大学了呢?
这些对压力的认知,可能把你害惨了_第5张图片
但如果现在再让你一个人回去,重新经历一遍高三魔鬼般的备考过程,你可能就会心里打鼓、手心发麻了。
再比如,让你一个人去闯游乐场里的“鬼屋”,你是不是会吓得额头冒汗、腿肚发抖?
但如果让你和一群人一起去闯这个“鬼屋”,你可能立马就胆大多了。
身处群体能够分担压力的原因在于两点:
1)当某个个体处于群体中时,就会觉得压力会分散到群体里的每一个个体身上,从而在心理上大大减轻压力带来的负担。
2)群体能产生一种兴奋感,让个体产生一种有更强大的力量可以依靠的感觉,从而提高了面对压力时的抗压程度。


因此,当你在面对过大的压力时,如果觉得自己一个人难以承受,就可以组建或加入一个面对同样压力的群体,这样你的抗压力也会大大提升。

6

总结
只要我们有欲望,压力就无法避免。
而压力是有害还是有益,这取决于我们对压力的态度。
认为它是负面的,慢慢地我们便真的会深受其害。
但如果我们接纳压力,并把它看作成长的垫脚石,压力便会成为我们幸福的加速器。
如果我们没有那么强大的意志力,可以直接控制自己对压力的感受,那就先从假装开始,从行为上开始认可压力的价值,这样慢慢地我们便会真的发自内心感受到压力的妙处。
如果还能利用群体的力量,自己建立或加入一个面对同样压力的群体,那你就能更好地驾驭压力了。
为了更好更快地成长,让我们一起与压力为伍吧!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订阅咨询: 国宏老师 010-88232893,微信:13611104780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些对压力的认知,可能把你害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