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着实需要一种智识和能力,去观察、反思自己被局限的生活,去实践和发现更多成长和成才的路径。这是采铜在《精进》序中的观点,他为我们列举出打开人生的七个侧面,即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这七方面相互联结,共同构造我们的人生,使用不同角度,多维解读生活与工作,让我们在不同路径中收获希望。
生命是一次有温度的思维之旅,我们通过写作,将自己在实践、表达和思考中的认知融入内心,启发你对未知感受的期待,重新架构你的头脑,让你释放全新的激情。
时间之尺
作者在第一部分给出如下建议:
用平衡观点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用郑重的态度过好当下的生活,并联结起过去和未来。
过去是消耗品,在燃烧中助推我们经历现在,迈向未来。它代表现实力量的积蓄,不仅如实记录前半段人生的喜怒哀乐,还能够指导你如何应对今后的机遇挑战,前提是事后你复盘,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现在是保鲜剂,学会郑重的对待时间,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的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认真思考时间之于我们的价值并合理使用它,让每一步都显得坚实。
未来是营养素,有时它贴近现在,是无数个今天的堆叠,也是引发质变的起爆点;有时它离得很远,作为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指引我们在当下要更具行动力,有序活动。
这三者是交相辉映的整体,贯穿我们的一生。聚焦现在,回顾过去,憧憬未来。
明确工作和生活的界限,用未来视角工作,用享乐主义视角生活。
工作和生活好比太极,表层看有明确的界限,深层却又互相调和。在工作中持续达成目标,找到家一样的归属感、成就感,同时获得体面的回报优化生活的品质;营造美好生活的氛围又能提升身体机能,增进效率,便于快节奏的展开工作。
通过时间视角,选择以不同态度调整你的弹性生物钟,在工作中保持郑重、保持前瞻性、保持空杯心态;在生活中用力享用当下的物质和情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获得源源不断的幸福感。
使用“时间之尺”,审视事情的长期价值,尽可能删减非必要事件。
信息碎片阅读时代,“信息噪音”不可避免。采铜认为,对泛滥的资讯保持警惕,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那些被“时间之尺”筛选过的经典作品上,可以避免无谓的躁动。
而且经典作品有很长的半衰期,每一次品读都能感知深厚的人文气息和人生哲理,是值得反复咀嚼的。站在伟大智者的肩膀上,开启心智,努力发挥自己独特的才能,助你远离自怨自艾和自我否定,积极拥抱世界。
长期价值的事情具备长半衰期的特点,识别出这种
“长期保持”的属性,就是找到了“合理利用时间”的捷径,让自己判断出值得做的事情。本书作者给出了一个不完全的罗列:
采铜法则
探索并提出独创性的构思或者发明
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
建立、维持信任的关系
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
保持和促进身心健康
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积累可信的知识
训练实践技能
提升审美品味
获得高峰体验
…………
归纳起来就是那些可以让自身具备的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或是一些带有稀缺性的事物,也可以是提升自我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同时要少做非必要事情,即那些自带“短半衰期”的事情:如漫无目的地刷社交APP,通过网络窥视陌生人的隐私、玩一下午手游。看一晚上的肥皂剧、以“扶墙进、扶墙出”的方式吃一顿自助餐。
虽然无法彻底脱离这些“短半衰期”的事情,但是应当明确生活的重心在哪,我们真正希望得到什么,追求什么,借用二八法则来说就是,将百分之八十的精力投入到让自己不会后悔的选择中,只花百分之二十的时间满足即兴的欢愉。
让“远期未来”更加具体,为“近期未来”增加挑战。
采铜认为,处理好两者(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的关系,关键在于:
1.使远期未来的目标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
多思考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将重心放在如何把事情做好,特别是放在那些立即着手开始的步骤上。
2.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提高逃避的成本,正面应对挑战,有意识地克服近期未来视角下走捷径的心理。
把握好做事的节奏,区分“求快”的事件和“求慢”的事件。
我认为,求慢是为了更好得求快。当你理解一个概念时,尚未完全明白其中的玄秘,就应该放慢脚步,花一点时间去放空,或是去接触其他领域的新知识来改进你的认知,开拓眼界,这样有助于从更高维度加深思考力度。投资大师查理
芒格就是很好的范例。他运用多学科格栅理论,组建多元化思考模型,在资本市场尝试全新而大胆的实践,最终获得意想不到的惊人收益。
慢下来,在一个私人空间里,聆听自我内心的声音,三省吾身,可以让主见不在人与亦云、随波逐流。日常公务的处理就是需要“求快”的事件,可以追求效率,用有限的时间完成撰写,越快越好,当然这需要漫长的积累和不断地练习。
提升时间使用的“深度”,减少被动式休闲的比例,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找到一项爱好,坚持下去,做时间的朋友。记得黄有璨在一次分享中提到,改变不是依托“梦想”,而是源自于实践。践行ABZ法则。
这一概念来自硅谷。
A代表计划,就是你当前全力以赴,投入精力较多的工作,能给你带来稳定的回报。
B代表机会,我们应到花时间大量培育潜在的B机会,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发掘那些特别想去尝试的事情,当兴趣爱好逐渐长大,或许有一天会成为A,AB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Z代表底线,在人生的某一阶段,需要承受巨大变化的风险,但是凭借Z的积累,能够安然度过一段时间,起到缓冲的作用。这个底线就是需要我们不断加以巩固的。
用心流的方式,郑重地对待业余时间,获得喜悦感,赋予时间价值、意义。
注:心流指人全身心的投入到一件事中的状态。在心流发生时,人能够全神贯注,心无杂念,忘记时间的流逝,获得极大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