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气候变暖时,我们可以谈些什么

         不是有意模仿村上春树的标题,只是昨天晚上在和同学跑步时也正好聊到这个话题。      

        最近认真看了《中外对话》2014年4月份的杂志,杂志中多讲到气候变暖的问题。今年IPCC AR5报告也出来了,中文翻译不知多久才会出来。即便是官方出来的中文报告也只是一些摘要和简述,不会完全进行官方翻译。我过去看过一些AR4的翻译,没有完全看完,但是以我自身所获取的消息信息,以及二十年的生活经历也让我相信气候变暖是一件确确实实的事情。 

         我从来就相信环境问题在不断恶化,也会时常愤怒为何别人总不在乎身边的环境。和许多人聊天聊及环境时,我们会抱怨天气越来越热,会惊讶于水果和蔬菜会被喷洒了那么多的农药,会厌恶我们学校的人工湖的水质太差。我们都只看到了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而我们又能够因为他人没有对环境的责任感而谴责他们么?我们中的人又有多少出离生活本身,探讨和思考过和我们日常生活相距太远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是这里所说的环境问题,还有社会公平,追求自由生活等。就如政府上从来没有将环境保护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项来排序一样,我们当下面临的问题总是比未来才会或者可能发生的环境问题更让我们棘手和焦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能够这样引用么?我想,我们努力所追求的用于满足于自己一切需要的事物和荣誉已经很大程度阻碍我们去思考超脱生活本身的问题。是时间不够,还是意识不够,还是危险不足以迫使我们去思考?

          但一再的去谴责他人或者劝说他人又有多大的用处呢?理性的人在听完你的论述之后,他很清楚明白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这其中的逻辑,但是每个人改变他自己的生活轨迹的成本是巨大的,所以理性的他人会面色沉重,凝视着你,问到:“既然问题都如此严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一旦他人发问,我们又能够很好的回答别人的问题么?节水节电,少开车,少用塑料袋……这些宣传已经妇孺皆知。仍然重复着的这些环保的陈词滥调有多大程度上改变了公民的环保习惯,以及促进环境意识的培养?人都是理性人和经济人,“理性人”意味着他的行为是受其意识影响的,他认为这件事情对其影响重大,他才会采取行动改变其处境,“经济人”则意味着人的行为总是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导向,如果这件事对我无益,则人们对其的动机和动力则远不如能够使自己增益的事情强烈。所以当别人问到我们可以采取什么行动时,并非完全是洗脑式的说教和建议,或者一味让他人全心全意,放弃过多自己的生活参与到环境保护中,而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建议从某些小的习惯改变原有不足行为,或者采用影响其情感和认知方式的办法改变一个人对环境问题的态度,使其能够成为对环境理性的人。就如韩寒的“一个”所推崇的理念“One  is  all”一样,有时候,让他人意识到一个小小问题的重要性,也能够改变其认识,推动其作出改变;有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十分精妙的点子,让他们对我们的环保创意击掌赞叹,念念不忘,日后必有回响,在潜移默化中,有一些些的改变;有时候,需要的持之以恒的行动,专注环境保护某一问题,在积累中,不断传播,向世人展示其成果。

        麦肯锡的二八原则真的能够解释许多问题。当我们谈到环境问题,谈到气候变暖时,20%的人能够的信息,而80%的人因为自己不关心,信息获取渠道障碍等等原因无法接收到关于环境问题的信息。而这20%的人中的80%即使是获取到环境恶化的信息之后是不采取行动的。剩下来的20%的人中又只有20%的人是真正有能力去改变些什么的。

        但是我相信,能够谈论气候变暖这一问题就已经有希望改变某些现状意识。是因为时间问题,知识结构和层次问题还有自身影响力等诸多因素,限制我们无法做出更多的行动,以实现我们期望的目标。我想20年后,再当我谈起气候变暖时我会有更多可以谈的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我们谈气候变暖时,我们可以谈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