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各种各样的成功学扑面而来,充斥着这个城市的大大小小书店。然而,这个世界不只有成功学,还有一个叫做幸福学。
幸福并不只是房子、车子、金钱、地位和荣耀,还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舒畅和笑容。
上个周末,去外文书店打算买几本写作方面的书。偶遇初中同学小月。起初还真没认出来。上一次见面是十年前,那时的她还有初中时的影子,满脸的胶原蛋白,穿着依旧朴素,普通话依旧不标准,玩笑开得稍微大点依旧会脸红。打量现在站在我面前的这个小月,一身的职业女性范儿。
小月说她现在在保险公司上班。一会功夫,给我推荐了好多种保险。碍于老同学的面子,我说我回去考虑考虑,到时候给她打电话。小月依旧滔滔不绝,从生孩子,讲到保险,再讲到人生,最后谈到成功。那个嘴皮子溜的呀,着实让我佩服,卖保险改变口才,这话一点不假。
小月说,她现在家里的一切事都不管,孩子满月后就交给婆婆带。我说妈妈的陪伴在孩子成长中影响很大。她不以为然,说一个女人的价值不在老公,不在孩子,而在于自身的成功。小月的喋喋不休,让我想到了前段时间热播的《欢乐颂》中的邱莹莹。看着她满手捧的好几本成功学速成的书。我无言以对。
一个人追求成功,代表着上进,无可厚非。可是拿牺牲家庭的幸福来换取,这样真的好吗?
2.
相对小月为了成功一切可抛的架势,我更喜欢徐姐的在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均衡和从容。
徐姐,是我刚参加工作那年遇到的一个前辈。第一眼见到她的时候,倍感亲切。言谈举止总是温文尔雅,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在公司的几年,看着徐姐一步步的升职加薪,最后做到了大区经理的职位。最让大家羡慕的不是徐姐工作上成绩斐然,而是家庭的幸福。时不时老公会送爱心午餐,偶尔还带着一束玫瑰。大家经常起哄,让徐姐传授大家驯服术。徐姐,总是呵呵一笑。
在我辞职的那一年,公司打算派徐姐去美国进修一年,回来后提升副总,薪水实行年薪制。徐姐婉言拒绝了。我们都替徐姐感到可惜。
而徐姐却表现的云淡风轻。她说:“工作做到我现在这个职位,刚刚好。多一分,不能兼顾家庭。少一分,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比起无底线的成功,我更要幸福。”
对于徐姐来说,生活盈实,家庭美满,又何尝不是作为女人的一种成功。
其实真正的智慧在民间,徐姐获得幸福的智慧,长辈们中早有人悄悄地在践行在受益。
很多年不回老家了,今年夏天老妈打电话说怎么也得抽空回去一趟,亲戚该走动还得走动。觉得老妈的话有道理,尤其是自己已经成家了,人情往来不能老依靠父母来维持了。
去亲戚家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是问我现在做啥工作了,月薪多少。老公是干什么的,婆家条件如何如何。当他们得知他们眼中这个曾经让人骄傲的孩子并没他们想象中那么风光时,我似乎听到他们心底惋惜的声音。
老舅一家例外。多年未见。老舅和老舅妈俩人除了头发全白外,其他和多年前我见的时候并无差别。精神头出奇的好。根本看不出是年过八十的老人。
他们也问了我一堆问题,比如,老公对我好不好,和婆家关系怎么样,孩子好不好带,等等。唯独对我们的经济和工作不关注。临了,还嘱咐我一句,家庭和睦,亲人健康,开开心心比啥都强。
或许,这就是他们老两口的幸福秘诀吧。
老舅一生育有一子一女。这和他们那个年代农村里家家都是七八个孩子的模式是大不同的。
女儿婚后由于老公赌博,果断离婚,带着孩子住回到老舅家。当时离婚还很少,尤其是农村,更是当丑闻一般。可是老舅就是力挺女儿,他告诉女儿,幸福要靠自己争取,人生不能将就。三年后,老舅女儿再婚了,现在定居省城,今年刚升级为姥姥。
说到老舅的老来子,那可是我们村的传奇人物。北大念的博士,现定居美国。在我中小学的时候,老爸经常让他来给我辅导功课。记忆中的他,高高瘦瘦,文文静静。印象中他一直在深造。我上大学后就没再见过他。后来他的事情,都是听老爸说起的。
我问老舅,为啥不跟着儿子去美国生活。老舅说,你老舅妈吃不惯人家那血淋淋的牛肉。老舅妈拽拽我的胳膊说,别听你老舅胡说,明明是他舍不得他自己收拾出来的这个小院子。两个老人互相打趣,眉眼间皆是爱。
何为成功,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孩子,算不算?何为幸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算不算?
成功不可复制,但幸福有章可循。
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人们的幸福指数普遍偏低,比起成功学,幸福学更是大家应该迫切掌握的一门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