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警:从“土办法”到“高精尖”

科技强警:从“土办法”到“高精尖”_第1张图片
现在的指挥中心大厅


科技强警:从“土办法”到“高精尖”_第2张图片
现在的信息中心机房

      自建主干光纤600公里,打造万兆到分局、到派出所的信息高速公路无堵点……

      40年来,市公安局紧踩科技强警的步伐,主动拥抱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打造了警务综合平台、视频管家、警务大数据等一系列知名品牌,智慧警务正成为南京公安的一张新名片。


                    从电台层层指挥

                    到移动智能调度

      从“土办法”到“高精尖”,见证南京公安智慧警务快速发展历程的有许多人,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处(以下简称科信处)信息中心主任汪清就是其中一位。

      1992年,他刚到科信处工作时,“市公安局机房只有几十平方米,设备只有2台VAX小型机,一块500兆的硬盘被我们领导当成‘宝贝’,重得4个人才能搬动。里面存储的只有一类信息——南京300多万人口的口卡信息!”回忆起昔日“穷酸”,汪清忍不住笑起来。今非昔比,如今的市公安局拥有400多台云服务器、1200多台各类存储设备,拥有15PB的数据资源池,汇聚存储700多类、2800多亿条数据,一个中心机房就有1200平方米。

      40年前,别说电脑,电话都是稀罕物,市公安局接处警都是通过电台层层指挥调度。如今市公安局自建主干光纤,公安部可直接与最偏远的派出所实现视频对话。从2014年开始,南京的大型活动安保的指挥调度就已经实现扁平化、可视化、智能化。

      科信处通信图像保障中心副主任吕晓源透露:“如今的数字电台通过北斗卫星实时定位和先进的数字化功能,实现了可视化智能化指挥调度,为全局智能巡防提供了强力支撑。遇到街面突发警情,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可直接查看周边警力部署,并立刻指挥最近的警力前往现场处置。”据悉,前两年夫子庙灯会期间,安保指挥部接到文德桥一处配备箱火警,立即通过电台通知最近的单兵点前往处置,仅几分钟就将一起消防隐患消除。

      街面警力享受到科技发展红利的还有移动警务通功能的不断升级。据科信处研发中心科长陈永俊介绍,移动警务通随着2010年后智能手机的普及迅猛发展。当年交警在街面查处违章,遇到身份可疑或者车辆疑似套牌只能拨打市公安局内部的114进行人工查询,如今移动警务通一扫,就可实现在线实时比对查询,工作质效大幅提升。“以往遇到醉酒又没带有效证件的人员,民警只能带回派出所醒酒,如今通过移动警务通进行拍照,就可以通过面部认证识别身份。”

                    两项创新科技利器

                  让社区民警提效6.4倍

      “我亲身体会了科技强警给基层带来的变革。”2004年调到科信处之前,市公安局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张涛曾在秦淮公安分局瑞金路派出所干了2年的刑警,而此后的14年,他参与并见证了科信处两项创新科技利器——全省10万民警使用并在全国推广应用的警务综合应用平台(以下简称警综平台),以及全局万名民警使用、近千人拥有高级权限的大数据实战应用平台的研发打造。

      “2002年公安内部有多个信息平台,但这些平台都是条线式的,互相之间并不交叉。”张涛告诉记者,这给基层民警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重复劳动,“如果一个人涉嫌违法犯罪,派出所民警可能要分别登录刑事案件系统、治安管理系统乃至禁毒系统,上传相关资料信息。”而警综平台的研发与不断完善,则把所有与公安机关打交道的人与事,形成一个纯闭环。“从一起警情的接警到后续处理,相关信息会自动根据条件在公安内部各环节流转。”

      张涛回忆说,当年一名基层刑警如果查处一起赌博案件,仅4名赌徒的治安处罚决定书就需要手写16份,而如今得益于警综平台的文书系统,民警只需填写案件的基础信息就能自动生成各种材料,并通过电子签章系统报送相关领导审批。“我们还开发了电子笔录系统,即使新民警按照模板也能完成高质量的讯问;而通过科大讯飞语音系统,可以将讯问内容同步转化为文字,准确率高达90%,极大地解放了基层警力。”

      栖霞公安分局马群派出所社区民警赵嘉俊感慨地说:“以往都是挨家挨户地敲门,而现在我们明确知道哪些房屋才是需要上门核查的,并且清楚地知道我这一次上门是不是有效采集。”让赵嘉俊等基层民警频频点赞的是市公安局科信处联合栖霞公安分局、人口管理支队研发的《实有人口动态分析模型》。这一模型依托大数据实战应用平台,高效比对、科学计算,最终智能分析出辖区实有人口的真实情况和变化,从而精准地帮助派出所、社区民警进行辖区内人口信息的精准管理和服务实战,社区民警和协管员入户登记工作效率提升6.4倍。

                “微警务”让群众少跑腿


科技强警:从“土办法”到“高精尖”_第3张图片
上世纪90年代,民警抢修应急通信设备


科技强警:从“土办法”到“高精尖”_第4张图片
现在智能化机柜存储设备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人才落户、轻微交通事故快处、出入境证件办理、自助移车、消防隐患随手拍……如今,市民办理这些业务可以做到足不出户,用一部手机短短几分钟搞定。

      顺应“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新要求,市公安局积极打造南京公安“微警务”。2015年11月,南京公安微警务1.0版上线,提供同名查询、自助移车等几项功能,成为全国首个微警务应用开放服务平台。2016年6月28日,南京公安微警务2.0版上线,引入了26项群众高频次使用的警方业务。2017年上半年,南京公安微警务3.0版本上线,精心设计9大类公安业务37项,扩充服务模块达63项,日均线上服务8万余人次,有效解决了群众办事难、来回跑等问题,让群众感到既高效又温馨。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公安“微警务”关注用户达442万,占全市手机网民的92%,为群众提供服务4200多万人次,南京公安为民服务水平实现了新跨越。

      南京公安“微警务”现已拥有“手机里的派出所”“指尖上的交警队”“网络里的签注官”“键盘上的警务室”“一键通的公示台”“E时代的看守所”六大功能,还率先推出了实名认证的“微证件”,实现个人身份手机查。此外,“警博士”24小时在线咨询服务,对用户提出的问题既可系统自动答复,又可智能跳转人工服务,项目涵盖交管、户政、出入境等群众最关心的领域,服务更及时、更周到。

      南京公安“微警务”还实现了智能感知精准推送服务,对市民经常出现的驾照到期忘记换证、机动车到期忘记年检、交通违法不及时处理以及出入境证件到期忘记换领等情况,“微警务”预测感知、精准推送,变“等群众上门”到“送服务到人”。

                  全省首个案卷智能化

                  管理系统试点运行

      今年4月26日,全省首个“无人值守”自助式案卷智能化管理系统在玄武公安分局上线试点运行。该系统依托市公安局警务综合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积极推进“互联网+”的应用,实现了案件信息同步、案卷流程可溯、识别借归快捷、案卷全程监督、案件措施提醒、违规操作警示等功能,有效杜绝“口袋卷”、“抽屉卷”现象发生,成为基层民警的“智能案卷管家”。

      该系统由智能案管柜、工作站触摸屏、管理系统、识别系统、电子标签系统等软硬件组成系统平台,并对接警务综合平台数据库,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案卷的安全监管和对案件的流程管控。据玄武公安分局法制大队副大队长柳方刚介绍,“三级案管部门依托这一系统,可以从案件信息关联、执法环节管控、侦办进度督导、案件质量审核、数据查询统计5个方面强化执法管理。”

      “方便、快捷,民警可以随取随用。”玄武门派出所法制员周天生告诉记者,派出所办案民警每人都有专门的柜子,如需放入新建案卷或者借用相关卷宗时,只需点击触摸屏登录界面,即可通过预先在系统中登记的指纹信息或警号和密码登录到系统当中,办理业务。“这一无人值守功能不仅方便了办案民警,也大大减轻了派出所以往负责保管案卷的内勤和法制员的压力。”

      记者了解到,该系统不仅可以通过警务综合平台对案件、措施和财物进行数据分析,将每日案件整理汇总形成《每日案件汇总报表》,还可以就案件工作、案卷逾期、措施到期等群发通知,提醒办案民警。“比如借出的案卷第7天提醒归还,第8天提醒是否续借等。”柳方刚说。

                  视频监控助推刑侦

                实现命案百分之百破获

      “我们是科技发展的受益者。”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十一大队教导员李松告诉记者,2014年以来南京已经实现命案百分之百破获,可以说科技发展直接改变了刑事侦查的速度和效率。

      近年来,得益于全市视频监控数量的增加和相关技术的提升,全市共有各类视频监控摄像机近38万台,联网接入6万多台,建立车辆抓拍等智能前端7000多套。并且市公安局科信处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多网融合、PGIS等技术,搭建了操作简便的“视频管家”系统。依托该系统,民警实时查找、调阅图像可以提升工作效率50%以上,平均每起案件节约查找视频时间2个小时以上。“有时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办公室调阅到案发现场的相关视频监控。”李松慨叹此前从未想象到科技会发展到如此境界。

      2012年“1·6”苏湘渝系列持枪抢劫杀人案发生后,市公安局调集了1500余名警力没日没夜地看视频,“每个人都需要拷贝一份。”市公安局科信处技防管理科副科长倪杰说,如果放在现在,利用“视频管家”当中的相关智能应用服务,可以大大节省民警的办案时间。

      倪杰的话并未夸大。今年6月25日,江宁警方在一偏僻河道内发现一具女童遗体,警方认领启事发了几轮都未能获取有效线索,而李松和他的团队从外围监控视频着手逐一走访调查,一个月成功查到真凶踪迹。2014年12月31日凌晨,溧水某金店被盗,当时市值100多万元。案发后,警方通过调阅视频监控等,3天后嫌疑人就在江宁某麻将档落网。

      有了视频监控助力,刑侦“尖刀作用”愈发凸显。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南京命案破案率、八类案件破案率、盗窃案件破案率等核心指标都位居前列,平安南京首位度不断提高。


本版撰稿 本报通讯员 宁公宣 本报记者 朱静

                            本版图片均由警方提供

你可能感兴趣的:(科技强警:从“土办法”到“高精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