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 vs 协同软件

ERP vs 协同软件

——我走我的阳关道,你过你的独木桥

 

        王宇

 

20051月起,关于“2006是协同商务年”的说法逐渐增加。就目前市场情况而言,打着“协同”旗号的大小软件商已逾500家,ERP企业管理软件走向衰败;协同软件市场势必超越ERP,等等说法一时众说纷纭,难辨真伪。

市场上是一片血雨腥风,大家你来我往,开始了一场口水大战。 ERP与协同软件真的到了非得拼过鱼死网破的境地了么?难道ERP与协同软件是鱼与熊掌的关系,真的不可兼得吗?难道ERP真就是周郎,而协同软件当真就是孔明,一定要让周郎气死吗?下面我从ERP与协同软件的概念,包含的管理思想,两者的发展历史,以及两者的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等几个方面来看看两个冤家究竟发生了什么。

 

概念

ERP

 

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是一个集合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以达到最大效益的集成系统。

ERP的管理对象是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ERP的管理方法是有效地计划与控制;ERP的管理目标是达到最大效益。

资源就是整个企业供应链中的人、财、物、信息等。比如一个生产汽车的企业,资源在企业中“人”就是企业的员工。“财”简而言之就是资金。“物”指现在企业中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以及企业的生产车间等。“信息”的范围比较广泛,比如:人、财、物的统计数据是一种信息,过去生产量的统计是一种信息,生产管理制度也是一种信息。

计划就是根据现有的订单,根据对市场需求的估计,以及自身的条件,对生产数量,生产时间,人、财、物等资源的投入进行预先安排。比如现有的订单是100部汽车,今年的市场需求是500部汽车,而自身生产能力是300部,在不提高自身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企业今年生产量是300部。那么什么时候生产,怎么安排生产人员,资金使用的安排,物资采购的安排,这些就是计划要解决的问题。

控制就是对由于市场变化或其它因素造成计划失误进行更正,并确定出新的生产计划,从而减少损失,提高效益。比如到年中的时候由于特殊原因,汽车在今年的需求变为200部,如果继续按照原来计划生产,就会造成损失。那么就要迅速调整生产计划,以减少由于这种变化造成的损失。这就是ERP中所提到的控制。

提高效益是是ERP生存之本,不能提高效益,ERP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企业使用ERP的目的也正是为此,谁会愿意无缘无故的做赔本的买卖呢?

 

协同软件

      

      

协同软件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软件呢?一向为此领域忧心的浪潮软件总裁王柏华也指出了这个问题,他一心想招集业界在这一问题上进行论证并达成共识。这就正说明了协同软件这个新兴起的行业,在定义上业界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较早介入协同软件市场的中国软件企业是点击科技,其创始人、原新浪网总裁王志东曾说过:只要理念统一了,建立标准不是问题。难就难在统一理念上。很可能最后只能靠市场去选择。而深究原因,不难理解厂商之间难以达成一致。因为产品理念往往是企业竞争力所在,任何一家厂商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轨迹去迎合别人,而且一旦达成共识,那产品差异就会变小,从而引发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也希望由此避免出现产品同质化的竞争局面。

可见,目前还不找到一个协同软件的确切定义,此一领域在概念上还是百家争鸣。以下是一些厂商对协同软件的定义,我们可以参考一下。

 

协同软件是指那些以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为目标的沟通协作软件工具。包括包括各种通信软件,如E-mail、即时通信、VoIP等;实时会议,包括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等;群组协作,如工作流管理、群件等;联系人管理以及相关的信息安全产品如信息加密、身份认证等。

完整的协同概念包含了四个方面的含义:面向人的协同、信息协同、应用协同和流程的协同。

协同软件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多人多组织共同完成一件工作。

         从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得出来,现在的协同软件还是一些工具的集合。

         下面我们再从协同商务的角度来看看协同:

协同商务的定义:

一个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思想,强调在全球经济的背景下,利用Internet 技术,在企业的整个供应链内及跨供应链进行各种业务的合作,最终通过改变业务经营的模式与方式达到资源最充分利用的目的。

一个基于Web 架构的应用,为企业(或机构)建立一个以为中心,以企业的业务流程为血脉的信息平台,通过这个信息平台来打通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节点:人事、工作任务、客户、知识(文档)、资产、产品、项目、财务、合作伙伴(代理商、分销商、供应商),以使所有的信息达到充分的共享,使企业整个供应链上的资源得到最大的开发,使用和增值。

 

总结

 

传统的ERP等管理软件多侧重于管理包括现金流和物流的固定资产,建立一个刚性的管理系统,并且呈现出流程化、规范化的特征,而协同软件则转向管人、管事。对此,王柏华将后者称为老板级的信息化,推崇一种全息的概念,要全面解决企业的信息孤岛问题,最终实现和传统的刚性管理结合,达到刚柔并济。这可以题解为,ERP是练内功,而协同软件则重于练招术。

由此可见,ERP与协同软件两者其实是各司其职,不相冲突的。那为什么两者又会打起来了呢?更多的是利益集团的矛盾,另外在ERP市场竞争激烈的时期,把一些不明就理的竞争者引到另一个前途未卜的领域以化解内部竞争。而已经进入协同领域的一些企业又想推动这一市场,可是不能凭一已之力,所以就发出“ERP要衰败了”这样的论调以吸引更多的同行加入这一领域。

是坚守还是出击,还要各位智者拭眼以明察!

 

管理思想

ERP

  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在知识经济时代仅靠自己企业的资源不可能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还必须把经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才能有效地安排企业的产、供、销活动,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一切市场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的需求,以期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换句话说,现代企业竞争不是单一企业与单一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企业供应链与另一个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ERP系统实现了对整个企业供应链的管理,适应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需要。
  2、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
  ERP系统支持对混合型生产方式的管理,其管理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的思想,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提出的一种企业经营战略体系。即企业按大批量生产方式组织生产时,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企业同其销售代理、客户和供应商的关系,已不再简单地是业务往来关系,而是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组成了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这即是精益生产的核心思想。其二是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的思想。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有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SE,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即是敏捷制造的核心思想。
  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统中的计划体系主要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售执行计划、利润计划、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而且这些计划功能与价值控制功能已完全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另一方面,ERP系统通过定义事务处理(Transaction)相关的会计核算科目与核算方式,以便在事务处理发生的同时自动生成会计核算分录,保证了资金流与物流的同步记录和数据的一致性。从而实现了根据财务资金现状,可以追溯资金的来龙去脉,并进一步追溯所发生的相关业务活动,改变了资金信息滞后于物料信息的状况,便于实现事中控制和实时做出决策。
  此外,计划、事务处理、控制与决策功能都在整个供应链的业务处理流程中实现,要求在每个流程业务处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工作潜能与责任心,流程与流程之间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合作精神,以便在有机组织中充分发挥每个的主观能动性与潜能。实现企业管理从高耸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机构的转变,提高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 总之,借助IT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ERP系统得以将很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变成现实中可实施应用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协同软件

 

协同软件是面向人的协同、信息协同、应用协同和流程的协同。其实这个问题听起来相当的悬乎,其原因还是因为在这一领域的未统一性,我们来看看当前的协同软件所具有的功能来看看协同软件的管理思想。

1.协同处理(Collaboration

协同处理能支持群体人员的协同工作,它提供自动处理业务流程,这样减少了成本和开发周 期。其主要内容为:

通信系统:包括电子邮件和信息系统。这常常是一个公司网络应用中的首要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雇员的自我服务。如查找公司的聘任政策,了解员工情况及项目组织计划。

企业内部网和企业外部网:将企业内部各组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与制造商、供货方及企业伙伴共享信息和进行流水作业。

销售自动化:包括合同管理、合同审定及签署。

2.内容管理(Content Management

内容管理即管理网上需要发布的各种信息。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来增加品牌价值,扩大公司影响和服务,其具体内容包括:

提供公司内信息的传播。如在企业内部网上发布公司政策、招聘及通知。对于一个公司而言,一旦建立了网上通信,它立即会想创建一种在Internet 上的信息沟通渠道,以便连接雇员、 客户、供货方和商业伙伴。

提供万维网上的信息发布。万维网站点上的主页(包括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将不定期地发布和刷新。

提供有关品牌宣传及相关的信息。例如关于产品供贷、服务和策略等情况的信息。

提供了保护及管理关键数据的能力。包括公司财经数据、客户数据、产品信息等。

提供了存储和利用复杂的多媒体信息的能力。包括照片、录像、录音、工程计划及X光拍片。

3.交易服务(Commerce

电子交易开拓了新的市场,并通过电子渠道开辟了新的盈利方式。它包含以下内容:

销售活动。商业万维网站点使得买卖货物更加行之有效,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7 24(每 7 天、每天24 小时)服务。

客户自助服务站点则提供了网上问题解决方案。企业的服务支持和产品信息在降低开支的同时强化了与客户联系的能力。

提供了商务活动管理,如智能目录及安全支付,并可完成电子定单。

可连接现有商务系统。

 

 

总结

 

“ERP软件属于刚性管理,是规范化、流程化的管理系统,而协同讲求应变能力,是一种刚柔并济的新型管理软件。王志东如此评价ERP与协同的特性。

 

一方面,一个优秀的管理软件必须融合优秀的管理思想,这样的管理软件的应用才会对企业的发展带来促进,这样的软件才具有灵魂,才能生存下来。ERP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这方面已经做得相当的好,也经过了市场的检验,存活了下来。另一方面,一套优秀的管理也要依赖于一个优秀的软件,这才更好的为企业所用,并为企业带来效益。协同的管理思想已经存在了,可是怎么附着到软件上——也就是构造一个什么样的软件来体现这一管理思想,还有一段路要走。

 

发展历史

ERP

自从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了第一套 MRP 软件以来,MRP /ERP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已经历了20多年的风雨历程。回顾ERP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1阶段:启蒙期

    这一阶段贯穿了整个20世纪80年代。主要特点是洋为中用,软件系统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所引进的MRP 系统的应用范围局限于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如机床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

    当时,中国刚刚进入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企业的生产管理问题很多。机械制造工业人均劳动生产率大约仅为先进工业国家的几十分之一,产品交货周期长,库存储备资金占用大,设备利用率低……。为了改善这种落后的状况,我国机械工业系统中一些企业,开始了实施应用MRP 的尝试。

    当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尚不具备或不强烈,对于如何应用MRP 作为一个竞争的工具还缺乏明确的认识。对于MRP 的原理、实施应用的方法和数据处理的逻辑都缺乏了解,更没有经验。同时,软件系统也存在许多问题。所引进的国外软件系统大多是运行在大中型计算机上的、相对封闭的专用系统,开放性、通用性差,设备庞大,操作复杂,投资巨大,系统性能提升困难。而且没有完成软件的汉化工作,又缺少相应的配套技术支持与服务。

    在这种情况下,MRP 系统的实施和应用不理想也就不奇怪了。从整体来看,企业所得到的效益与巨大的投资以及当初的期望相去甚远。因此也引发了对于MRP 的许多甚至是很尖锐的批评。但是无论如何,这些企业作为先驱者,启动了MRP /ERP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2阶段:导入期

    这一阶段大致是从1990年至1997年。在这个阶段出现了ERP的概念。从名称上,人们开始更多地说ERP,而越来越少地说MRP 。在该阶段,许多国外的软件供应商纷纷涌入中国,国外的软件系统占据了主导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已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产品市场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对传统的管理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中国企业希望革新企业管理制度和方法,希望采用新型的管理手段来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我国的财务制度和市场机制也逐渐向国际化靠拢。人们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探索之后,在观念上开始转变,实践上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另外,计算机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如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出和普及、软件系统在UNIX小型机/工作站上以及微机平台上的扩展、软件开发趋势的通用性和开放性都使得ERP的应用向更深更广的范围发展;在ERP软件市场上,一些国外的软件公司对它们的软件产品完成了汉化工作,在开放性和通用性方面也作了许多改善。

    在这个阶段,ERP软件的实施和应用所涉及的领域已突破了机械行业而扩展到航天航空、电子与家电、制药、化工等众多行业。大多数的ERP用户都获得了或多或少的收益,从而以事实说明了ERP的有效性。

    这一阶段,由于仍然是国外软件占主导地位,产品复杂,实施周期长,成本高。另外,企业管理与信息化基础还比较薄弱。ERP的用户以及ERP的成功用户多为国外独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在国有企业中,ERP的用户以及ERP的成功用户都比较少。

    但是,在这个阶段有一个引人注目的动向,那就是国外ERP软件在中国的应用引发了中国ERP产业的萌芽和发展。

    3阶段:发展期

    该时期是从1997年到2004年。经过了导入期的孕育、萌芽和发展,到了1997年,在ERP 软件市场上出现了中国自己的品牌。而且,这些软件公司从它们转入ERP领域的那一刻起,就以极大的热情开始了对ERP概念、方法、效益以及作为不可或缺的竞争工具的重要性的宣传。其宣传的力度和规模都是国外的软件供应商所不可能做到的。它们以自己的言和行推动了ERP在中国应用的大面积播种。这也反过来促进了中国ERP产业的成长和发展。

    由于ERPMRP 发展而来,所以它最初的应用是在制造业。但是,在这个阶段,ERP的应用范围已从制造业扩展到分销和服务业;并且由于不断的实践探索,应用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因而进入了ERP应用的发展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已不适应剧烈竞争的要求。企业面临的是一个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在这种情况下,ERP受到了企业的青睐。企业可以利用ERP作为工具来扩大经营管理范围,紧跟瞬息万变的市场动态,参与国际大市场的竞争,获得丰厚的回报。 

    ERP应用范围逐渐扩大、不再限于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既非理论家的设计,亦非中国特有的现象,这是一种市场需求驱动的结果。而ERP在中国的应用也日趋成熟,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认同ERP并使用它,实现科技与管理双轮并进,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将会大为提高。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伴随着ERP在中国的深入发展和成熟,中国的ERP产业也发展、壮大起来,产品日臻成熟,服务能力快速增长,出现了可以和国外的ERP软件供应商相抗衡的局面。特别是在中低端市场上,中国的ERP软件厂商已经逐渐显露出超越国际厂商的竞争优势。ERP系统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4阶段:普及期

    经历数轮管理革新浪潮的冲刷后,85%以上的国外企业都用ERP武装自身,ERP已经成为国外企业商业管理利器,成为他们的商业桌面、生意方式和业务拓展最佳平台。

    对中国企业来讲,虽然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进步,经历了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基础上的体制创新和建立在全球领先的装备现代化基础上的规模化发展,但中国企业大多没有完成信息化建设,在日趋激烈的全球一体化市场竞争中,不仅无法满足外部客户持续增加的服务需求,而且也无法与自己周边的竞争对手抗衡,无法形成持久的竞争力。

    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总结起来,就是规范、透明、快捷、协同。应用ERP软件,可以帮助企业总部与各层次的分支机构之间实现动态、实时的信息交换,从而实现整个企业的纵向集成;应用ERP软件实现企业管理功能上的集成,把企业产、供、销、人、财、物等生产经营要素与环节集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实现企业业务功能的横向集成;应用ERP软件,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工作流的高度集成和统一,使企业逐步走向虚拟、敏捷和互动的高级形态。完成信息化建设的企业,其建立在信息化手段基础上的管理制度与方法更加规范,管理流程更加合理,信息更加透明,客户响应速度更快,组织内部各单元、跨组织之间的业务协调更加顺畅。来自于国内外成功企业的诸多案例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2005年以来,由于ERP概念、应用范围的普及以及价格的降低,使得ERP在中国的普及成为可能。因此可以说,ERP在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普及期。

    在这一阶段,企业管理与信息化基础普遍提高,国内ERP厂商占据了主导地位, 产品易学易用,成本低,实施速度加快,成功率大大提高,并由此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协同软件

 

       协同软件从2000年开始逐步在我国兴起。

         我国协同软件2002年以前主要还处在理论准备和产品研发阶段。

         2003年开始逐步推向市场、面向用户,从2004年底开始我国协同软件的需求出现爆发性增长态势。       需求点转向以工作流为主。协同软件的主要应用需求点,以前集中在邮件通讯、即时消息和日程管理等方面。随着微软ExchangeOutlook软件被广泛应用,以及近两年即时通讯软件的迅速普及,用户对于协同软件的需求点,已经转向工作流管理,用户应用协同软件的目的,已经由沟通转为使团队协作工作节点有条不紊推进

应用模式从P2P转向B/S,以前协同软件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邮件通讯等方面,P2P(点对点)模式具有即时、快捷、个体应用成本低等优势,被即时通讯类软件广泛采用。随着协同软件用户需求的进一步发展,B/S模式以其集中式管理、易于安装与维护、总体成本低等优势,越来越受到用户青睐。

 

总结

 

         在这一方面,协同软件可谓是有后发优势。其一:ERP发展之初,我国的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在一个计划经济的环境中推行一市场化的管理软件,难度可想而知。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市场经济的程度已经很高了,现在推行协同软件,难度会小得多。其二:ERP引进的时候,中国信息化才开始起步,信息化程度相当低,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的发展,现在信息化已经很不错了,现在推一种管理思想,和20年前的难度不可同日而语。从这两个方面看来,协同软件的生命周期好像不会有ERP那样长。但其实并非如此,这与国人的思想有密切的关系。

         如今的中国社会,人人都想当老板。这个从一个统计数据就可以看得出一些端倪,几年前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都有67年,而转眼几年过去,现在的企业平均寿命一下变为12年。这就说明每年都有很多人为了过一把老板瘾,不停的冲上前线去阵亡。从现在员工的离职率同样也可以看得出来,现在员工的忠诚度降低了。这个社会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呢?国人的协作精神不如意,人说“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在协作方面的欠缺是根深蒂固的,要想改变这一思想,谈何容易。

         在这一层面上来说,已不是ERP推广上会遇到的问题了,ERP说到底也只是一种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就如电话的使用会让交流更加方便一样,只要大家题解了其好处,自然会为它埋单的。而协同软件则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其推广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产品生命周期

ERP

 

时间

引入期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高科技产品的生命周期形态

         在高科技产品的生命周期形态中,研发开发时间长的产品引入期长,并且相应地要付出高成本;引入、成长期时间长,成熟期短,市场衰退快。软件产品属于高科技产品,其生产公司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成本研制开发新产品,新产品为用户所接受的介绍期相当长,在市场上持续的时间短,最后,由于技术更新,产品比较快地进入衰退期。那么我们来看看我国在ERP的应用上到达那一个时期。

 

ERP在我国的应用

引进期(80年代)

认识期(80年代后期-90年代前期)

接受期(90年代后期-现在)

成熟期(现在—将来一段时期)

ERP在我国的应用

 

ERP经过多年的发展,产品研发也很成熟。从ERP的使用情况来看,尽管其提出时间到现在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真正被企业所认同并使用,还是最近几年的事。由此可见,当前的ERP还正处于成熟期,而此时才是ERP销售的黄金时期。

并且ERP的发展已经打破了常规,在ERP应用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其在成员之间的协作考虑得很少。最近一些ERP软件已经把这个问题作了一定的解决,也就是所谓的ERPII ,如OA-ERP。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看最近有关ERP的发展趋势的一个介绍:

 

 

ERPERPII过渡

 

ERP融入新的管理理念,能更好的为企业解决更多的问题,其发展必将迎来第二春。如下图所示,ERP的生命同期不会立即进入衰退期,相反,ERP的发展周期还会进入再次成长期。

 

引入期    成长期     成熟期   再次成长期  ……

时间

:高科技产品的生命周期形态

        

 

 

协同软件

 

时间

引入期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高科技产品的生命周期形态

         从近两年的协同软件的发展看来,协同软件的发展还没有到达成熟期,但软件产业在中国发展到现在,行业已经非常繁荣,这个周期的完成也不会太久!

 

总结

 

         从以上分析看来,协同软件有很大机会。但ERP也有很大机会,那就是融合协同的思想,对ERP进行改造。如此,则可以迎来ERP的第二春,而大可不必去跟协同软件的风!

 

 

 

评论:我走我的阳关道,你过你的独木桥!

 

从两者概念来看:协同与ERP不存在交叉,所以谁都不可能被另一方替代。

从管理思想来看:ERP把成熟的思想绑定在成熟的软件上,并为企业带来效益,而协同软件还有路要走。

从发展历史来看:ERP经历了风风雨雨,经过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能存留下来就说明它的价值。

从生命周期来看:ERP的发展已经处在了成熟期,按常规好像是去日不远。但其实未必,就正如上面所论述到的一样,对新思想的吸收,可以让ERP的发展迎来第二春!

 

从用友2006年的战略来看,依然是大力推广ERP。这就说明了,ERP还没有到了衰败的时候。ERP的市场还正处在收获的季节,ERP厂商们正在收钱收得不亦乐乎!从一些对协同软件的统计数据来看,协同软件是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又很悬的东西。表面上看起来发展速度也很快,好像很有发展前途;但真的做起来又很难,做什么,怎么做,这些问题都还有待解决。协同软件说到底还是前途未卜啊!所以ERP与协同软件就是:我走我的阳关道,你过你的独本桥!

 

         凡是以上种种议论乃是一家之言,可以参考,不可轻信。做一件事,就看这件事能带来什么好处,做企业管理软件,就看这软件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好处。ERP在资源管理上面的独到之处毋须我在这里做什么更多的论述,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道理就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13.行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