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跨界

“跨界(Crossover)”一词兴起于文化领域,后来逐渐在商界、工业设计也占有一席之地。

这很正常,眼下这是最好的时代,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的基本生理生活需求都已经满足。更多的功能、更好的性能已经不是人们追求的唯一,这个时候,各种跨界的产品、多元素的设计,让我们在马斯洛的金字塔上又爬高了几层。

为什么会有跨界?

跨界其实可以说是创新的一种方法:当我们苦思冥想找不到更让人眼前一亮的解决方案的时候,去尝试引入其它领域的元素,可能是功能、可能是设计风格、可能干脆就是另一件产品,从而发现更有潜力的解决方案。

小众的跨界

溜娃的时候想来摩擦摩擦?这有什么难的。这是国际知名的童车厂商Quinny旗下的Longboard Stroller,同类产品还有美国品牌Orbit Baby婴儿车的滑板配件,专门解决婴儿的哥哥姐姐的携带问题。


第三种跨界_第1张图片

这种跨界因为取的是两种用户的交集,所以必然是小众的。

但这不妨碍我们为这种功能上跨界的思路点赞,一方面是特别接地气的推孩子出街的功能,一方面是摩擦摩擦的酷炫娱乐功能(兼顾少量代步需求),在我看来,这种跨界还算稳妥,因为其本身需求虽然小众,但趣味性和话题性也带来一定广告效应,尤其适合有钱任性的大品牌。

大众的跨界

2007年,乔帮主在新产品发布会上说,三款产品:拥有大屏触控的iPod,革命性的移动电话,先进的互联网指示器。你们懂了吗?这并不是三台独立的设备,它只是一台设备,我们称它为——iPhone。今天,苹果重新定义了手机这个词。

我想这应该是IT圈近十年来影响最为深远的跨界。

有人说这“三款产品”说是乔布斯对产品的诠释方式,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的了解即将被发布的iphone。

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所谓三款产品的共同体,就是乔布斯对iphone的最初定义。

与滑板婴儿车正相反,这种产品取得是三种用户的并集,所以开创了新一代消费电子的盛况。多种电子终端产品经过iphone收敛,集各种功能于一身,又从iphone向外扩散开来,直至手环,直至glass。

互联网圈的跨界

但是还有一种跨界与以上两种都有极大差别,叫做“互联网圈的跨界”。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鼎鼎大名的互联网思维下,跨界是什么样子的。

上个礼拜,老罗开了一场告别会,把一场输得甚是难看的商业行为渲染得满是悲情英雄主义色彩。

对,他说,输得不是情怀,是商业能力。

所以说人们叫雷军做雷布斯其实是叫错了。雷军本质上还是个商人,而且是个成功的商人。但老罗从第一天跨界玩手机开始,就捧着他的情怀,一直捧到现在,很明显他还打算一直捧下去。

看,这就是互联网圈的跨界,只要在自己竖起的旗帜下聚集起了这么一帮人,就随心所欲地开始卖产品了。

所以,教英语的老罗做了一款不那么成功的锤子手机,并且准备发2代,说相声的王自健也在手机创业,还说绝对不会给国产手机抹黑。相比前两位文艺界的,还有更加赤裸裸的:从浏览器出身的猎豹做起了豹米净化器,号称以科普为己任的果壳网推出了小蛋净化器,有这两家在前头,小米做净化器简直天经地义。

互联网圈的跨界,不是什么功能的交叉,也不是什么产品的集合。

互联网圈的跨界,是从一个自身尚算成功的领域,“biu”地一声跳到一个几乎不沾边儿的领域,而这个作为跨界目的地的领域,多数都指向一个:大众消费电子市场。

换句话说,哪里人傻钱多,就去哪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三种跨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