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笔为名,书信仰之行

为期20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我们围绕“师范生探索教育扶贫,校媒人走进村小访贫”的主题,将支教与调研相结合,依托安庆菖蒲镇的实践基地,开展包括创意写作、精准教育扶贫调研及红色文化采风于一体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我·课堂:“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从开学典礼,到创意写作教学,再到毕业汇报演出,我们和小孩子由陌生到熟识。我们对这个小镇的了解,很多都是来源于这些孩子。

每天的教学从国学经典的诵读开始,伴随着朗朗读书声,我们从家长手中接过孩子,进行一上午的课堂学习。“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这首《子夜吴歌——春歌》是我今夏的支教实践路上跟孩子们初遇的第一课,我教给孩子们要学习罗敷姑娘的秀外慧中、表里如一,去做一个勤劳、善良的人,我们学习并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自身的精神积淀,为实现中国梦增砖添瓦。

我在创意写作教学培训班中负责的部分是《观察作文之人物描写》,内容属于创意写作主题下观察作文之人物描写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充分感知观察作文中对人物进行观察描写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通过创意写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崇高的价值观,陶冶情操。

从坐在课堂里的学生,到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在角色的转换中,体味不一样的人生视角。为人师,才知责任如山。

化笔为名,书信仰之行_第1张图片
我·课堂

我·寄宿家庭:“老师是你,姐姐也是你”

初遇林叔一家,便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我的热情迎接,还有来自内心的淳朴与善良。每次我们围坐在餐桌前吃饭,林叔与林姨都会将荤菜推到我面前,先给我盛上一碗米饭,然后招呼我说“老师,你快吃,你快吃”。二十天里,这份来自异地他乡的一家人的温暖,每天都会包围着我。

我们家的两个孩子,一个是小雅,性格活跃,每天都会围着我问很多问题,一个是典典,非常腼腆,话不多但是心细。每天清早我们一起去学校参与实践教学,下午的入户辅导,我为她们检查作业,巩固孩子们的学科知识。由于山区的教学资源有限,学校对英语学科的重视力度不够,所以他们的英语知识非常薄弱。但是我发现我家的两个孩子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兴趣,背单词、背短语的效率也很高,这对于我作为老师的身份来说,有着极大的满足感。

在我上台进行创意写作教学的前一天,我反复核对我的教案、课件,紧张的神情让人一目了然。那天晚上典典缠着我问了我很多问题,小雅就在边上涂涂画画着什么,后来她们就拿出一个手工做的小房子,屋顶是紫色的,她们说因为我无意中提到过我喜欢颜色是紫色,房子里面有一张小纸条写着“别紧张”。第二天我上完课之后,小雅就过来送我一个手工折的爱心,写着“恭喜成功”。她们话不多,却总是给我小惊喜和感动。

“老师是你,姐姐也是你”,小雅在作文《我的朋友》中这么写道。在远离家乡很远的地方,却有这样一群人,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情。

化笔为名,书信仰之行_第2张图片
我·寄宿家庭

我·团队:“11个兵”的“战友情”

借由这次社会实践的契机,团队所有成员聚集在一起。尽管在这之前我们并不怎么熟识,大家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但是今夏我们为给山区的孩子带来优秀的创意写作课程的目标而共同努力。我们一起外出采访,共同备课和总结教学经验,不虚度每一天的时光。

团队几乎所有的成员都参与过校园媒体的宣传,大家在稿件撰写、图文制作、新媒体宣传方面配合得很默契。团队指导老师赵瑜总是亲切地称呼我们为她的“11个兵”,我还记得当稿件在重量级媒体平台发表时,小小的会议室里响起的那阵欢呼声,团队的成果里有着我们浓浓的“战友情”。磨稿子、修图片的时光总是枯燥的,但是有了来自队友的鼓励,便能抖擞抖擞精神继续工作。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为了准备最后一天的结业典礼暨汇报演出,团队提前两天开始策划节目台本,围绕“少年朗读者”的汇演主题分头安排表演人员、准备节目背景音乐、舞台幕布制作等环节。炽热的阳光里我们汗如雨下,汗水一遍又一遍地湿透队服,但是为着孩子们收获的笑容,再累的任务,我们也坚持完成。

化笔为名,书信仰之行_第3张图片

采访天仙河爱心协会,在他人的坚毅里看见自己,感受爱的力量的传递;走访国家首批非遗,于渺远的古音里感受岳西高腔的慷慨激昂。这个夏季,我可以站上讲台锤炼师范生教学技能,也可以走向乡野提升新闻通讯技能,化笔为名,书信仰之行,感悟青春,有收获才有成长。

每一次的相遇都是最好的安排,从皖南山区到大别山区,同样的青山绿水,我却有了不一样的人生际遇。二十天的生活印迹,将在我的生命里镌刻下厚重的一笔。

你可能感兴趣的:(化笔为名,书信仰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