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1崔律阅读营·Day70-11.1-断+舍=离

【100天崔律阅读营·Day70-11.1日志】

这是2019年7月1日“100天崔律阅读营”之“整理术 《断舍离》11.1 断+舍=离” 的学习日志。

1.我今日的收获:

1.1课程回顾

(1)@Alieen 对于怦然心动的新思考: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能掌控的范围内,并不断扩大我们人生的怦然心动的边界。这让我联想到“路是要一步一步走的,不要因为当下的不完美,而拒绝上路”,所以我们二班的学霸们,目前都走在让自己变得更好的路上!要跟上大家的步伐。

(2)@李霞 对于多人居住情况,做好自己、影响他人的实践和对自己经历的描述,确实是这样,而我们更多人,却总是看到别人的各种不足之处,对自己却并不严格要求,比如不让孩子随地让玩具,而自己的东西却是随手乱放,正所谓希望别人做到的,自己要先能做到,所以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

关于去发现事物的底层逻辑的感悟,非常受感染!其实真的很多时候,并不是意识不到,而是“懒”,为什么一般人做很少去挖掘底层逻辑呢?我认为一是意识方面,二是能力方面,有时我们可能意识到,需要去挖掘一下底层逻辑,但能力不足,需要花费很长时间,但自己又没有意识到在这方面投入的重要性,导致失去了练习的机会,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经历蹒跚学步的阶段,然后才有可能健步如飞。

1.2今日内容

(1)减法生活

①我们的生活在不停的做加法,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这句话感触很深,就拿物品来说,当我们浏览购物网站时,总是会被一下宣传吸引眼球,不禁感叹“真好!”于是自己也想要拥有。以我给孩子英语原版书籍为例,总是能发现一些被宣传的很好的书籍,前后买了三套不同的英语绘本,可是买回来之后却因为疏于引导,这些书并没有发挥出宣传的效果,后来慢慢明白,与其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倒不如塌下心来专心学好一套书籍,做减法真的很重要。

②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的心灵的改变。首先,联想到了子弹笔记中剧情化中否定的做法;其次这句话让我联想到了上周人生整理魔法中,将物品归位以及与物品对话的过程,真的是我们把物品拟人化了,我们主动与物品去互动,带来了我们心力的改变,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积极、乐观。

(2)断+舍=离

①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②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③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虽然对《断舍离》这本书,早已如雷贯耳,但却并没有看过,也是第一听到对于断舍离这样的解释,断,指的是买入阶段(入手前),舍指的已有物品(入手后),感觉对于“断舍离”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3)收拾的两条轴:

①收拾是筛选必要物品的过程。

②收拾时需考虑关系轴,即我与物品的关系;时间轴,及当下。也就是说某件物品无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

③我们做不好收拾,经常是把轴线错位在了物品与他人、不确定的未来、已经成为过去的过去上

④我的思考:与当下自己的关系,那如果考虑“等我瘦了还能穿”那就不是“当下”,如果考虑“这件衣服质地非常好”,那不是与自己的关系,这是需要考虑的不是衣服好不好,更重要的是适不适合自己。

2.我对今日课的实践(10件物品):

今天随手拿出办公桌上笔筒中的所有笔,都过了一遍,有一支已经不出水了,但因为笔本身比较精致,所以一直没舍得扔,今天按照与当下的自己的关系角度考虑,发现并没有关系,所以就丢弃了。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4.任何想说的话:

5.【我的思考】为何《怦然心动》作者荣获《时代周刊》“2015年世界最有影响力100人”,而本书作者并没有呢?

(1)两者对整理的定位高度不同。《怦然心动》的作者把整理上升到了事业层面,她开办的自己的整理咨询公司,会入户帮助顾客去整理,提供整理的咨询与服务;而《断舍离》作者提供的还停留在整理方法层面

(2)因为高度不同,对其投入以及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2019-07-01崔律阅读营·Day70-11.1-断+舍=离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7-01崔律阅读营·Day70-11.1-断+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