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动不动就“我回家问问孩子喜欢不,上不上、学不学都‘尊重’孩子的意见”!
那孩子要是不喜欢,是不是什么都不用学了?那才是真正地害了孩子。
1
苗苗快七岁了,特别喜欢毛笔,经常自己拿着毛笔蘸着墨乱写乱画,虽然自己写的字歪歪扭扭的,但也没有打压他的热情。
看到他这么痴迷,我就和他的同学妈妈一起给他们报了个书法兴趣班。
一开始,他特别喜欢上课,可是上了一个月后,他开始变得不耐烦,不想去上课了,甚至不想写字。
对于孩子的这种反应,我早有预料 ,于是安慰了他几句,然后坚定地告诉他:“今天必须得上!既然报了名,就要坚持下去,妈妈会陪着你的。”
“不去,我就不去!”他继续闹,然后感叹了一句:“大人真幸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小孩真不幸福,什么都要听大人的!”
我告诉他:“很多事情你们小孩还不懂,不能做决定,就得听大人的!”
也许有人不赞同我的做法,孩子不想学就别学了,干嘛非得强迫他,现在不是都再讲要“尊重孩子”吗?要和孩子做朋友吗?
但我渐渐发现,父母绝不可能与孩子成为朋友,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必须替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有时甚至要逼他们做不愿意做的事,尤其是学习。
2
教育这件事,从来就没有顺其自然;也没有一种能力,仅仅是天赋使然。
孩子所有的成就,都是父母细心观察、精心栽培、用心引导的结果。
因《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上的出色表现而再度火了的董卿,让观众对她的文学功底和修养赞不绝口。
对这些表现,董卿却说自己得益于爸爸从小的教育:不许她多照镜子、不能穿新衣服,每天抄诵成语古诗,每天晨跑一千米,15岁开始打杂工,在家承担家务。
爸爸的严厉和无情,曾让董卿觉得自己不是亲生的。
对一个孩子来说,很多事情都是董卿不喜欢也不愿意去做的,但在父亲的逼迫下,这些她都坚持了下来。
很多年过去,曾经做过的事,读过的书,背过的诗,都内化为她的气质,让她在今天的央视舞台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3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的父母越来越“尊重”孩子,常常喊着给孩子“爱和自由”的口号,要求与孩子平等对话.
然而很多时候却是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很多父母口里的“尊重”,变成了“遵从”。
于是,当孩子对舞蹈、书法、美术等感兴趣的时候,父母二话不说先报了班.
然而孩子学了一段时间不耐烦了,想要放弃时,父母又遵从孩子的决定,说是听孩子的,给他自由。
殊不知这是家长在“偷懒”,打着“爱孩子”的幌子。
看上去是对孩子的尊重,实际上却是对孩子的放任,这是父母极度不负责任的表现。
要知道,任何学习过程必然要经历一段枯燥乏味的阶段,这时候家长不“逼”孩子,让孩子“不想学就不学”。
那么孩子的学习永远只能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东学一下西学一下,永远体会不到深层次学习的乐趣,形成恶性循环。
久而久之,孩子只能什么都学不会,什么都做不成。
4
蔡康永先生说过一段话,说得非常好,他说:
“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如果不想让孩子长大后后悔,父母就要承担起责任,走在前面,成为孩子的引路人。
告诉孩子,如果在人生的早期不好好学习,那么长大之后必然会后悔。在孩子想要放弃某项学习的时候,对他说一声:“孩子,再坚持一下,我陪着你。”
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不仅需要孩子勤奋刻苦,也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
在孩子想要放弃时,发挥父母的“威严”管教一下,对孩子要求严一点,这才是真正地爱孩子。
有时候,父母就是要“逼”孩子一把。
如果父母逼孩子学他不想学的,是父母做的不妥;如果父母逼孩子做他已经选择的,那就是父母的责任了,教育孩子千万不要半途而废。
无论什么事坚持才会有效果,有效果才会有成就感,有成就感才会坚持,久而久之,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要让孩子明白:今天不吃苦将来会吃苦;今天不努力会努力一辈子。
其实,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
一个优秀的孩子,绝不可能横空出世,其背后必然有着父母付出的无数时间和心血。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教师e家。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1.孩子暑假沉迷手机,一位妈妈定的18条手机使用家规,值得所有家长借鉴!
2.高考后,爸爸写给儿子一封信,负能量满满,却值得父母效仿!
3.关于暑假,老师最想对孩子说的9句话,句句扎心!(家长读给孩子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