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5月,《大侠霍元甲》(1981年香港首播)内地开播,这是国产剧历史上第一部引进内地的港剧,掀起了大陆的武侠文化热潮。
“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对于无数武侠迷来说是经典之声。
时隔近四十年,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大侠霍元甲重现小荧屏。由赵文卓领衔主演,毛林林、释小龙、王之一等主演的《大侠霍元甲》开播之后,收视率一路飘红,再一次调动起武侠迷的热血、豪情。
新的时代,故事需要新的立足点。《大侠霍元甲》以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以身殉国为开篇,勾绘出动荡年代下,以霍元甲为代表的功夫英雄们,从民族意识觉醒,到誓死捍卫民族尊严,成为民族英雄的传奇画卷。
正值《大侠霍元甲》热播,麻辣鱼对话编剧李梓逍,听他分享创作历程。李梓逍表示创作的过程压力不小,因为“这并不是翻拍,而是重新创作。说是如履薄冰,一点都不为过”。
01
偏男性向的中华武术正剧
麻辣鱼:《大侠霍元甲》的故事是做给谁看的?我们的定位是什么?
李梓逍:做这部戏的时候,一开始确实没有想要去迎合什么样的观众,或者去想太多观众爱看什么的事儿。我们考虑的还是怎么用现代的价值观去重新描绘这个人物。在确定了“中华武术正剧”这个定位后,我们也逐渐发现,这其实是一部更偏向男性观众的剧。
麻辣鱼:叙事方式上有什么设计?
李梓逍:讲故事时,直给观众的东西比较多,没有像以往一样,追求极致的矛盾冲突、峰回路转的剧情。因为“中华武术正剧”的定位,让这部戏的“打戏”占比比较高,所以相对来讲叙事上就会更直接一些。
麻辣鱼:但如果这个题材主要吸引的都是男性观众,是否会担心影响到剧的热度和出圈?
李梓逍:是的,可能确实是男性观众居多。不过,当前的热度和收视率已经让我非常满意了。如果说男性观众都能被这部戏愉悦,那我就已经无欲无求了。至于出圈这件事,可遇而不可求,我继续努力吧。
02
人物基础属性不变,提升精神境界层次
麻辣鱼:霍元甲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创作新的角色形象时,还是要考虑到这个的?
李梓逍:对,人物身上已经深入人心的基础属性不能变,我们要保留普通观众对“霍元甲”这个人物的基本认知。
但是,这毕竟是一个影视作品,在这个时代重新创作,除了参考历史人物的基础属性之外,还要考虑当前的市场环境、观众的审美潮流变迁,以及当前主流价值观对这个剧内涵的要求。
简单来讲,就是整部剧的格局,和人物的精神境界是要按照当下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逻辑和情感逻辑去重构,去升华的。
麻辣鱼:您说的基础属性指的是?
李梓逍:例如最广为人知的霍元甲大战外国大力士,霍元甲有个叫陈真的徒弟等等,但是真实的历史未必就是这个样子。
另外,霍元甲这个人物在我们这个剧当中,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个体了,他可能是整个清末民初武术家群体的代表。所以,我们也参考了一些其他武术家的人格和事迹。比如,孙禄堂、吉万山等等。但是这种艺术加工是更偏向于形式感的。
麻辣鱼:新意具体如何体现?
李梓逍:我们从两个方面做了努力,一个在形式上,对动作戏进行了接地气的设计,希望能够增强整部戏的观赏性。
既然提出了“中华武术正剧”这个概念,整部戏里面的动作场面就都会更接地气一些,明显区别于那种飞檐走壁仙侠风的打斗,这也更加贴合清末民初武术家的现实。
另一方面是在内涵上,对人物的精神境界做了更高层次的提升,希望能够在情感上打动人。
比如,我们让故事从戊戌变法开始讲起,让谭嗣同成为了霍元甲的思想启蒙者,这不仅提升了整部戏的格局,也让人物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饱满。可以说是一开始从人物的内心深处,种下了霍元甲成长为一代宗师的种子。
麻辣鱼:这种历史真实人物的创作应怎样把握好艺术加工和现实这两个方面?
李梓逍:影视剧创作不是拍纪录片,需要源于生活,也更要高于生活。以历史真实人物为原型的创作亦是如此,我们的艺术加工,还是需要从一些资料中寻找蛛丝马迹和可能性。
我是在翻阅平江不肖生的《侠义英雄传》时,看到谭嗣同和大刀王五是莫逆之交,而大刀王五又与霍元甲惺惺相惜。于是就有了现在《大侠霍元甲》的这个开场,这就是我说的艺术加工的基础,或者说可能性。
麻辣鱼:但网友还是提出了对霍元甲、对陈真的人设的质疑。
李梓逍:首先吧,能引起这样的争议,我还挺高兴的,因为这说明有人在看,也还有人在讨论。但是这个事吧,我还是保留自己的看法。先前在上线宣传的时候,平台提出了一个叫“矗男爽剧”的概念,我个人觉得很精准。其实,霍元甲就是一个很直很直的直男而已。
至于陈真,我们在他身上,也注入我们自己的创作思考。
陈真一开始不断地挑战霍元甲,一度都想杀他。但是霍元甲对他是欣赏和爱护。因为他不仅从陈真身上看到了才华,更加看到了年轻气盛的自己。陈真也最终被霍元甲感动,心悦诚服地拜在霍元甲门下。
麻辣鱼:二人的关系是有更深一层的内涵的?
李梓逍:是的,这种内涵不仅是戏剧上的,其实也是一种隐喻。我们常说,一个家族的兴盛,一个国家的发展,往往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这里面除了血缘结成的关系外,最重要的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有潜力,却又不得其法的时候,老师的胸襟就格外重要了,因为这个时候,学生是否能够成才,往往就在老师的一念之间了。
03
比起创作能力,更重要的是精神境界
麻辣鱼:您认为对于编剧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李梓逍:我觉得对于一个编剧来讲,最重要的就是创作能力和精神境界,而精神境界往往更重要。
这次创作《大侠霍元甲》,因为涉及到了历史人物,如何源于历史人物,又高于历史人物,还不能胡编乱造,就需要拿捏创作尺度,也更需要有创作能力将这种高于历史人物的部分准确地创作出来。
麻辣鱼:编剧的精神境界指的是?
李梓逍:大概“胸中有丘壑”的感觉吧。这次《大侠霍元甲》的创作中,一直都是恩师郭靖宇先生在指导我,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他的精神境界对整部戏内涵的提升。他本身就是一个豪气云天,“大侠”一样的人,而他的气概和精神境界,自然而然就会融入到创作当中。
技巧可以通过不断训练提高,但是个人的精神境界,往往是需要长年累月,潜移默化之中积累的。
麻辣鱼:那您对“侠义”是怎么理解的?
李梓逍:其实好多人总是将“大侠”、“侠义”同武功划上等号,但是我觉得武功可能只是“大侠”的一个小小的属性。翻译到现代社会来看,武功可能只等同于某种出众的能力。
我最早看到的有关“侠”的故事,是荆轲刺秦王,领略到的是一种为了家国,不怕牺牲自己的气概。所以,我个人觉得“大侠”身上的“侠义”其实是一种性格,是一种个人品质,一种社会责任感。
麻辣鱼:那作为编剧,应该如何应对市场的风云变幻?发挥自己的创作优势?
李梓逍:第一是抱团取暖。我自己的编剧团队“红孩儿创作组”就是为了团结更多优秀的年轻编剧一起成长而成立的,编剧的团队化创作也拓宽了我们创作不同类型影视剧的可能性,这一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除了《大侠霍元甲》之外,我们还创作了甜宠剧《天雷一部之春花秋月》,青春校园剧《非处方青春》,网络电影《卧鱼》、《爆烈之城》等等。同时,也有不少志同道合的编剧伙伴们加入我们,比如《动物管理局》的编剧张璐,《铁锅炖大鹅》的编剧林孟姣等等。
第二是放下身段,不要有鄙视链,该学习的就要不断学习,无论是创作技巧,还是审美潮流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保持最好的创作水准。
第三是一定要跟从自己的内心,写自己最想写的类型,写自己最想写的故事。在做委托创作的同时,也不要放弃原创,哪怕只是写个小梗概暂时记录一下灵感。因为类型分野真的很重要,要想写出传世的作品,一定是在一个领域里深耕细作之后,成为了顶尖的匠人之后,再灵光乍现的结果。
THE END
金鲛分享会
大咖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