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纸言.片羽》

0911《纸言.片羽》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个人的读书体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书中获取信息,目的是增长知识与才干,提升社会劳动技能;最初做新闻记者,时常遇到各种工业专用词汇,譬如编辑通讯员投稿文章时遇到“浇注”一词,不得其解,结合稿件源于建筑业,于是请教字典。得知建筑业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事先制作好部件,在现场进行拼接安装,这种部件叫做“预制件”,就是预先制作好的。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现场浇筑”,部件并非事先制作好,而是在施工现场将混凝土灌入模板中直至塑化的过程。浇注,特指用于钢铁塑性工艺,而浇筑,特指混凝土塑性工艺。很明显,那位通讯员将浇注与浇筑搞混淆了,这个词汇因此深深印刻在脑海中,永世不忘。

第二阶段是产生思想后,却因拥有思想而烦恼,于是从书中寻找解答。《圣经》中说“人之烦恼自识字始”,拥有了思想,就开始思考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而这样的问题往往无法自解,思想是一种有质量的存在,沉重的思想同样能将人压垮。读的书越多,获取的信息转化为思想之后产生的困惑就越多,思想的复杂与沉重程度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心志远大而现实逼仄,梦想美好而现实残酷,过早地思考生命与死亡,天命与使命,价值与意义,让我深陷思想的沼泽中无法自拔。我们这一代人,绝非地球上存在的第一代人类,也注定不会是最后一代,我们的生命活体所遇到的一切纠结、困惑和迷茫,先人们必定曾经遭遇,他们又是如何解决的?带着问题去读书,渴求在书中寻找洞穿迷惘的真理。

似乎两个阶段足以概括读书的功用,直到在《孟子.万章》中遇到了伊尹。

原文如此: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老天爷生养出天下芸芸黎民百姓,有一个总规律,那就是让先明白事理的人,去觉醒和教化后明白事理的人;让先觉悟出道理的人,去觉醒和教化后悟出道理的人。而我,伊尹,就是芸芸众生之中,万千人群之中,那个先明白事理,先悟出真理的人,我活着的使命,就是用先贤圣人尧帝、舜帝的思想、道德,来教化和觉醒天下百姓。每次想到,天下这样多的男人女人,如果有一个人没有受到尧帝和舜帝思想的感化,美德的恩泽,一切的罪过都在我,就仿佛我亲手把他们推进水沟里溺死一样。

这就是读书的第三个阶段,以教化天下苍生为己任的伊尹。

那个冬夜,我冷得手脚冰凉,内心却被一种情绪催动得热泪纵横。

伊尹是谁?传说,他的父亲是个既能屠宰又善烹调的家用奴隶厨师,他的母亲是在伊水旁采桑养蚕的奴隶。就这么一个奴隶出身的人,竟然有如此高远的人生志向。

伊尹不但从他父亲那里学到了厨艺,也从厨艺中悟到了治理天下的思想。

后来,伊尹辅助商汤灭夏朝,为商朝立下汗马功劳,成为商朝初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是已知最早的道家人物之一,也是中华厨祖。他以“以鼎调羹”“调和五味”的理论来治理天下,后来老子所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从他那里得来的。

很多男人在家不下厨房,不做饭,还理直气壮地说古人曾经说过“君子远庖厨”,这话还真是孟子说的,不过孟子的意思可不是教育男子不下厨房做饭。原话是这样的,孟子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老人家的意思是,具备君子品行与道德之人,见到天地有生命的万物,飞禽走兽,鸟虫鱼虾,见到它们生命鲜活的样子,就不忍见到他们被杀死做了人的食物。听到它们欢快的鸣叫声,就不忍心它们的肉。因此,君子总是远离厨房,因为厨房是杀生之地,血光之所。

这些话是孟子跟齐宣王说的,是劝解齐宣王不要穷兵黩武,而要推行儒家那一套仁爱政治。

读书的三个阶段大致如此,第一是成就自己,第二是了解自己,第三是通过自己去成就他人,造福他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0911《纸言.片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