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得看长文的就看看思维导图,可能跟文章有部分出入。
--------正文---------------
最近在家熬了这么长时间,确实是“憋久了”,又被各种“恐慌主义”包围,感觉要废掉一帮人
公众号里满天飞的各类专家们免费教企业如何应对疫情,分析未来经济走势,如何远程办公,如何转型升级,对于好学的我悉数订阅,总体感觉如下:
1、老酒装新瓶
有的专家们,之前讲的主题,直接在主题前加个“疫情之下”,就变成是“抗疫”专题博取眼球,缺少对实际情况的具体分析;
2、课程太多,观点太多,听完更焦虑
满天飞的分享,如果不能够有独立的判断,很容易听完更加焦虑,诸多的观点更是莫衷一是。有的则是趁机进行产品营销,无异于让企业家雪上加霜。一场长达1个多小时
3、预言无益,缺少落地策略
谈起疫情对于各个行业具体的影响,都只能是个人主观的猜测,实际上影响如何相关要素太多了,最重要的当然还得看全国疫情控制的形势而定,至于解禁之后,行业如何发展更是纯粹属于个人押宝,跟买彩票没区别。至于企业眼下如何做,我听了几十场线上微课,除了告诉买他们的产品外,都难以给出具体的行动方案。
我个人对疫情的判断,确实也是“毅佳之言”(本名庄毅佳,所以就是毅佳之言了^_^),供大家参考:
1、疫情来的突然,企业老板们99%措手不及的
春节假期基本上都是企业现金空仓的时候,一来是年底都是集中结算货款,发放员工年终奖的时候,二来绝大多数行业过了春节后都较短的时间内会迎来业务因此不会囤积太多资金。因此很多企业家都慌了,甚至很多连在线办公所需的基本数据资料都没有。之前我就要求我们的同事所有数据必须存放云盘,确保任何时间任何终端接入网络就能快速办公,现在看来确实是有先见之明的。
2、后续复工仍不容乐观,应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很多企业主也是根据当地颁布预期的复工时间来,但是即便复工时间不推迟,企业仍然需要考虑的以下因素:
1)、员工返岗时间、隔离时间(如有湖北籍员工)
2)、与防疫部门的沟通成本:各项填报、申请、报备;
3)、公司防疫物资成本和时间成本:采购口罩、消毒水、体温计等
4)、公司场地的隔离区域;
5)、无法集中开会、培训、会议带来的业务影响。
3、短期内线上业务大行其道,长期来看该回归的总要回归
不要看现在很多的线上分享、微商带货、线上办公如火如荼,就觉得他们就是未来的方向了,不要觉得自己做线下的就前途陌路了。其实不管有没有疫情那些大V该带货的本来就能带,只不过大家在家闲着没事在线时长多了自然销量更大,而绝大多数的线上的业务只是赚人气并没有实质的增收(线下很多物流都停了,再多购物也没法送货)。
反而是很多需求是必须回归线下的,即便短期没法营业长期来看也终究要回归。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春节隔离期间,你需要什么线上产品多的是免费提供,一个在线办公能找到几十种竞品免费给你用,而缺的是啥?口罩、生活物资、交通,这些都是线下的需求。在这个时期,有了类似朴朴、京东的线下物流团队,我们可以足不出户买到生活所需的素菜,有了滴滴持续的经营,才有办法在这个非常时期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注:很多地方公交都停运了,排除个人开车的情况滴滴成为了几乎唯一的出行工具,当然并不提倡大家在这个时期出门)。
至于说有人说很多线上工具在这个时期培养了用户线上的使用习惯未来就全部都会线上化,我个人是不太认同的,大家线上用的越多就越会发现线上有优势也有劣势的地方,只会促进后续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比如线上培训,干扰因素太多,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用于快速传递信息很有帮助,但是很难成为唯一的培训方式)
4、线上业务免费送,最终受益的是BAT
这条也是今天和北邮校友聊到的一点启发。现在很多线上业务打着“公益”、“支持疫区”的口号推出阶段性的免费服务,在有一腔回报社会的热情值得肯定的同时,当然也是希望能够圈到用户,很多产品本来就提供免费的试用,特别是互联网产品的特点就是边际成本接近为0,圈到用户的同时又不增加成本,当然是件漂亮的生意。免费的群体中既有BAT这样的巨无霸企业,也有很多创业型公司,大家舍弃的是Q1、Q2的成本,赌得还是下半年的爆发。而最终能够长期烧得起钱的当然还是BAT,所以最后的赢家可能还是在大企业中产生,创业型企业要么产品不够成熟,要么资金撑不到最后。
5、坚持就是胜利,活过冬天才能看到春天
那天和一个国企工作的朋友聊到,中小企业接下来很苦,需要政府更多政策扶持。他说,这些企业既然自身生命力这么脆弱,那何不就借此机会关门,现在各行各业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如此严重。在感慨他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在国企里怎么能理解创业者的苦)的同时,细想也很有道理。市场经济本来就是适者生存的,疫情也是这个不确定性的市场经济下的必然产物,任何企业的生存都必须扛得起这样的“突袭”,不然就很难称之为“优秀”的企业。
相信在疫情影响之下,虽然各地都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还是不可避免的会倒闭一批企业,或者自我放弃关门一批企业。但是那些能够咬牙坚持下来的企业,就能看到下半年的“报复式增长”,一来是市场上半年被压抑了下半年会得到释放,二来是竞争对手倒了一批,留下的企业市场机会自然就大了。所以对于绝大多数的创业者来说,如果坚信你做的是一门好生意,那么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先活下去。
说了这么多,聊聊如何应对?
1、基于现状,思考短期内线上销售,收钱保命
如果你的企业还没能回归到线下开工,那就想想基于你的业务,能在线上实现销售吗?其一是可以通过在线维护客户关系,为开工后做订单的储备;其二是可以把你的线下产品做线上的延伸,变实物产品为虚拟服务,服务应直击当前客户痛点要害,定价应以生存为目标执行低价策略,快速收拢资金。
2、如果确实没有业务开展,何不做做品牌
想要提前开工?当然想都别想,劝大家一定不要踩这个红线,本来企业生存就困难,如果因为没有按照规定提前开工,万一产生病例,企业估计全卖了也赔不起损失。那么线下业务如何开展?当然还是需要一点创新能力,不一定能适用于所有行业。
我们的一家学员企业做高端的衣物洗护,他们的创始人对于现状也比较苦恼,一来员工返工情况不可控,二来人气冷清,即便复工也很难获得订单。后来我给她建议,目前很多防疫机构和家庭对于消毒的需求非常旺盛但是并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工厂有这么多闲置的专业衣物蒸汽消毒设备,何不开放出来做公益为社会做点贡献?她听从了我的建议,马上找到当地政府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立刻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从短期内来说,公司的业务运转得到了“合法的许可”的同时,大幅提升了自身“品牌价值”,从未来来看,无疑占得了先机,在业务“报复式增值”的时候讲会得到很大的回报。
3、复工后,创新企业管理方式
复工后,很多企业可能员工也没法全部到位,业务更还未全部开展,企业在用人管理上一定会遇到很多困境。从务实角度出发,人力成本是这个时期最大的开支之一,要想保住团队不流失又要降低成本,可以做一些管理创新:
1)、复工后仍允许具备条件的员工在家办公。
一些员工出于个人安全考虑可能在允许复工后仍心有余悸,可以允许他们在家办公以结果为导向的同时,适当降低发放的工资标准,当然前提是双方共同协商,是一个双赢的方案。
2)、部分岗位外包兼职。
比如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顾问服务等,全职的成本压力大风险高,兼职在线的用工方式对于企业来说是个聪明的选择。
3)、抱团取暖,资源整合。
短期的困难是共同的,有的企业撑不住了就挂了,有的企业原来业务没法开展了正在等着转型。这个时候恰好是企业抱团取暖,资源整合的时候。90%以上的中小企业的核心问题都是在营销上,也就是获客成本高,而不是产品。每一家小企业都掌握一小部分客户资源,如果企业与企业之间在目标客户群上重叠,业务又比较互补,就可以跨界合作,互相“带货”。如果合作的群体足够大,大家就能做到一定的规模效应,获得安身立命之本。
先谈谈这么多,时间仓促,相信也有很多疏漏之处,欢迎大家拍砖。
想进一步与我交流的可以填写一下企业调查问卷,我们再做深度交流。
问卷地址:http://geju2018.mikecrm.com/dfQPyQb
作者介绍:庄毅佳
国家商务部特聘互联网专家讲师
毕业于厦门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商务本科
曾任职央企、上市企业高管、创业公司联合创始人、企业大学校长等职务
曾作为多家高校的特聘教授、多家企业特聘管理咨询顾问
近20年的互联网从业经历
拥有个人独立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专栏“毅佳之言”
我的微信号:zhuangb,验证信息“您的企业+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