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脑筋需要冥想,就如同宝剑需要磨刀石

在冥想的第五年,重温了一遍《Search Inside yourself》(中文译名《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和《哈佛幸福课》中的冥想课程,我终于决定写下这篇文章——并不是因为我开悟了,而是因为我发现再过五年,我很可能还是一个有很多烦恼,心情时好时坏的凡人。冥想的路没有止境,深不可测,但我现在就想把它介绍给更多的人。

好脑筋需要冥想,就如同宝剑需要磨刀石_第1张图片
Google工程师写的冥想入门书,很好读

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冥想大师Matthieu Ricard

人为什么要冥想?因为冥想使人更幸福。当然,幸福这个东西有点主观。好在脑科学在十几年前已经发现了客观测量幸福程度的指标:左额皮层和右额皮层的比例。这个比例越大,左额皮层越活跃,人的幸福程度就越高。

好脑筋需要冥想,就如同宝剑需要磨刀石_第2张图片
Matthieu Ricard:科学测量下的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用这个标准,Matthieu Ricard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位前法国学者参加了一个对西藏喇嘛的冥想研究,被测试之前已经在西藏的高山里冥想数十年。他在进行冥想练习的同时被接上256个感应器,用以测量他脑部的活动,结果令人惊讶:他的左额皮层不但活跃到爆表,并且大脑产生了一种伽马波,这在脑科学历史上从未有文献记载过。左额皮层的活跃和正面的情绪相关,而伽马波则和很多认知能力相关,比如注意力,记忆力。

冥想迷思:是相关关系还是因果关系?

以上这个实验虽然很让人惊艳,但是并没有解释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冥想和幸福之间到底是相关性还是因果性?换句话说,是因为那些居住深山的喇嘛的脑部结构格外适合冥想,还是因为冥想使得他们的脑部结构发生了变化?是姚明打NBA才长到2.29米,还是他长到2.29米才能去打NBA?

打篮球到底能不能使人增高,我没看到严肃的科学文献。长到这个年纪,我已经不再妄想对抗地球引力了。不过好在,对于冥想到底能不能使人幸福,还真有比较靠谱的研究。

美国医学教授Jon Kabat—Zinn曾做过一个实验,将受试人群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人每天做45分钟的冥想,对照组则被告知3个月后再进行冥想练习。仅仅8周之后,对实验组的人员的问卷调查显现,他们更少焦虑,幸福程度也更高了。更让人惊奇的是,这种变化已经大到了机器可以测量出来的程度,实验组人群脑部左右前额皮层的比例在8周之后出现了明显变化。

这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要知道在1998以前,科学界还普遍认为人的大脑只在3岁之前具有可塑性,之后不论乐观还是悲观,都定格在大脑里,伴随一生,不可改变。而这个研究证明了,仅仅8周的冥想后,大脑就发生了变化。

另一个好消息是,冥想不但能提高头脑对于负面情绪的免疫力,同时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同样是Jon Kabat—Zinn的冥想实验,他给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人都注射了感冒细菌,发现冥想者的免疫反应比那些没有冥想的人强了很多。

每天静坐45分钟,不花钱不打针不吃药,就能心情愉快少生病。冥想这剂药,真可以说是“免费无副作用包治百病”。

冥想为什么有这么神奇的效果?

有关冥想的作用机理,我没有看到脑科学领域的权威解释,毕竟,有关人脑如何运作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谜团。《Search Inside yourself》里有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可以帮助理解冥想是如何对大脑起作用的:

想象你有一盆水,里面充满了沉淀物。当你不停的摇晃水盆,水会变得很浑浊。当你把水盆放在地上,水会慢慢变的平静。过一段时间,沉淀物都沉入水底,水会变的清澈。

经典的冥想练习就是这样的过程: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让脑袋里纷乱的思维慢慢平息下来,最后达到警觉但又放松的状态(Alert and Relaxed)。

另一种理解冥想的角度是:冥想是一种训练注意力的方式,而注意力的训练是认识自己和理解他人的基础。

年岁渐长,识人渐多,越来越体会到所谓 ”TA人挺好的,就是脾气不好“,这句话的荒唐。脾气不好的人,怎么可能会好?一个人,如果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大可能真的认识自己和理解他人,基本上可以说还处于未开化的蛮荒状态,如果是初生婴儿一般的璞玉还可以说有待雕琢,但如果已经成年还是这样的状态,实在让人担忧。当然,有些人是情绪的大师,知道自己需要如何表达情绪才能感染别人,这种情况不在讨论范围之列。

并不是说冥想的最终目的是消灭情绪的波澜起伏,它训练的是将注意力放在情绪带来的身体反应上,不加批判的观察,然后让身体化解。说的有点玄乎,亲身经历就会知道。悲伤的时候,生气的时候,身体不同部位都会有反应。我发现自己悲伤无奈的时候,胃部就想打了一个打结,然后过两天会胃疼。紧张的时候,是胸腔发紧,呼吸变浅。这时候,最灵的化解方法不是用头脑,而是把注意力投注在身体有反应的部位,直到恢复平静。

如何开始冥想?打坐不是唯一的方式

好脑筋需要冥想,就如同宝剑需要磨刀石_第3张图片

你当然可以像深山里的西藏喇嘛一样,双腿盘坐莲花式,进行静坐冥想。注意力可以放在呼吸上,或者身体的某一处,做Body Scan也可以。打坐和Body Scan都是我常用的练习方法。

对于多动症患者,好消息是冥想不仅仅限于静坐冥想,还有运动冥想。走路的时候可以冥想,游泳的时候也可以冥想。事实上,冥想可以跟日常生活融为一体,随时随地进行冥想。

有一段时间,我曾经尝试在下了小火车走到办公室的15分钟的途中进行走路冥想,把意念集中在腿部的运动上,不加评判,只是全然感受,仿佛自己跳出皮囊在看一出皮影戏,是很有意思的体验。

如果不想错过路边的风景,也可以在做室内运动时进行冥想。最近发现游泳非常适合进行运动冥想,泳池环境单调,也不方便聊天,身体在浮力作用下更容易放松,把注意力放在身体上更容易实现。

冥想初学者的困难在哪?别让自己想那只粉色的小飞象!

做个简单静坐冥想练习,就会发现让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是多么困难,哪怕只有1分钟。大多数时候,思绪就像脱缰的野马,一会儿回忆过去,一会畅想未来,而且越是告诉自己要注意里集中,越难做到,越不想去想那只粉色的小飞象,它越容易出现在脑海里。

一个初学者常犯的毛病是对自己的评判:我怎么又走神了?!。走神太正常不过,发现走神了,再回来即可,不用带任何评判。和任何技能一样,不断练习,慢慢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虽然有人说运动冥想比静坐冥想容易上手,不过效果会逊色一些,但冥想之路最重要的不是找到最好的姿势,而是开始去做。

除了经典的静坐和运动,《Search Inside yourself》这本书中,还介绍了其他形式的注意力练习,其中一个很妙的方法是谈话中的觉知练习,不管你是话痨还是不会聊天,都能通过练习体会到能全然倾听又不迷失自己的妙处。

《哈佛幸福课》我听过三回了,现在还我时常放在手边,里面有一堂课专门讲运动和冥想。一个是身体的锻炼,一个是头脑的锻炼。这两剂药,都是免费无副作用治百病,不过冥想不会分泌多巴胺,更难坚持。也正因为此,冥想带来的益处才更少为大众所知。

好脑筋需要冥想,就如同宝剑需要磨刀石,现在,开始你的冥想之旅吧!


图片如非特别注明,则来自网络。

你好,我是Echo,在加拿大工作生活5年。

分享 “有点深度,不失温度” 的北美生活体悟和商业财经观察。欢迎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脑筋需要冥想,就如同宝剑需要磨刀石)